
【美】《 國家》10月4日
2021年9月初,美國德克薩斯州議會通過了一份堪稱史上最嚴厲的墮胎法案:只要醫學上能測到胎兒的胎心,就禁止墮胎。這一般是在懷孕6周的時候,而此時很多孕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因此,該法案實際上幾乎完全禁止了墮胎,哪怕是強奸、亂倫致孕也不行。此外,該法案還賦予普通公民起訴墮胎診所和在懷孕6周后“協助或慫恿墮胎者”的權利,勝訴的人將至少可以拿到1萬美元,律師費由對方承擔。所謂協助或慫恿墮胎者可能是孕婦的配偶或朋友、載她去墮胎的優步司機、向墮胎基金寫支票的捐贈者,以及相關的醫生、護士、律師、神職人員,等等,涉及面非常廣。支持墮胎的人一度希望最高法院能在最后時刻出手阻止,但最高法院的投票結果是5:4,特朗普任命的三名法官和另外兩名保守派法官都投了贊成票,使得該法案目前在德克薩斯州已經生效。不過,這不是最終的結果,支持墮胎者已經行動起來,在地方法院發起挑戰,試圖從法律程序等層面判定該法案違憲。

【德】《明鏡》9月25日
新冠大流行中政府緩慢、糟糕的危機管理,以及之后的洪水、在阿富汗的恥辱,已經動搖了德國作為組織良好、高效率模范國家的自我形象。德國的學校系統依然留在過去,孩子們仍像50年前那樣學習。各機構的組織方式與上世紀80年代一樣。官僚主義扼殺創造力,數字化停滯。過去德國面對這些顯得出奇的松懈。近日,德國公共廣播聯盟的調查顯示,只有7%的人希望德國保持現狀,也就是說93%的人都希望改變。德國人似乎并不確切知道能做出多少改變。一方面,他們非常清楚拯救氣候等世紀問題帶來的變革壓力;另一方面,他們感到震驚,政府為了一次性推動已經落后多年的一切,付出了太多努力和費用。在新冠大流行的危機中,德國人意識到教育、疫苗接種等各領域的數字化是非常實際的問題,涉及繁榮、生活質量和健康。目前狀況尚可,但下一代會遇到問題。經濟停滯,居住空間異常昂貴,氣候變化破壞自然資源,貧富差距擴大……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秋季這場大選無疑是一個岔路口,幾個歷史性的狀況同時發生:一個政治時代結束、全球新冠大流行、拯救地球的世紀任務。為做出正確的決定,要做兩件事:首先,必須揭露體制中的結構性缺陷;其次,尋找可以做得更好的人,他們有新的想法,可以為整個國家帶來新的開始。

【美】《紐約客》10月4日
在新冠疫情之下,美國出現了久違的商品和服務短缺現象:意大利面沒有庫存,餐廳沒有雞翅,新車和二手車都買不到,沙拉醬、書、建筑材料……通通買不到,隨之而來的是價格的飆升,幾乎所有東西都在漲價。疫情可以解釋部分原因:疫情之初很多租車公司認為需求會下降,賣掉了不少車,但當需求回升時,芯片短缺使得新車供應不足,根本買不到車;而汽車廠商同樣出現了判斷失誤,以為疫情時期人們不會買車,所以減少了芯片采購,等回過神來,芯片制造企業的產能已經被洶涌而至的手機、電腦芯片需求占滿了,沒了芯片,自然也就造不出新車;疫情之下,學校和托兒所關門,很多家長無法出門工作,加上許多人擔心感染病毒,選擇不工作,導致勞動力不足;全世界的港口則因為防疫流程的延長和人手的短缺,處理能力下降,導致集裝箱大量積壓,港口成了海上停車場,這一現象又蔓延到外貿和制造業,使得貨物運不出去,反映到消費品市場就出現了商品短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