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清朗行動”后,尤其是諸多明星因丑聞“翻車”之后,很多以明星為本位的節目,或面臨播出困難,需要剪輯掉涉事藝人圖像;或須大幅度做內容修改,才能繼續播出。在如此大的風險之下,“明星跨界”或將不再作為一檔節目創意研發的基礎,綜藝節目在策劃研發中的“PPT神獸”也有望消失不見。
以往節目招商PPT上總是堆砌著各類流量明星,這種現象其實只是用明星博出位、博眼球而已。當然,明星并非被“一刀切”了,只是未來視聽節目邀請的嘉賓,或許不再是廣義上的流量演員、選秀明星,而是真正的演員或者明星學者,讓大家回到自己的本來位置。
《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八項舉措中,絕大部分是針對綜藝領域的調整,例如對“打投事件”的嚴令禁止,對“飯圈”整治的具體措施,對偶像類養成節目的“一個都不批”等。實際上,在前幾年,國家廣電總局也曾對視聽節目提出相關規定。此次《通知》在以往基礎上,增加了更為具體的舉措。
新的規范出臺,可以預見,未來綜藝領域從業者將更重視一檔節目的積極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真正開始把社會效益放在創作首位。例如,公益向的內容研發,藝術類、教育類、生活類等垂直模式將占據更大的市場篇幅;“星素結合”和以素人為主導的節目,也將更快代替明星本位。其實“星素結合”早在三年前已經形成創作規律,但融合得還不夠緊密,星還是星,素還是素,是兩張皮。未來,不僅素人節目的數量將增加,以學者為主導的文化節目也會增加。
對于網絡文藝,我們要堅決抵制畸形審美,抵制亞文化、喪文化、暗黑文化,提倡崇高美、陽光美等積極正向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