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近期,國家有關部門就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強化網絡內容監管等打出組合拳,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這些措施的出臺可謂民之所盼、大快人心。
過去的一些影視作品一味迎合粉絲,毫無審美可言,卻火得莫名其妙,把整個圈子搞得烏煙瘴氣。我對于粉絲經濟一直是持反對態度的,“娛樂至死,禍國殃民”也是我的一貫觀點。在2019年第六屆“中國電視好演員”的啟動儀式上,我就曾在發言中勸誡年輕演員,別總想著當愛豆,而是“要當好演員,因為這樣才有尊嚴,有榮譽”。我當時的這段表態備受質疑,還遭到很多粉絲的“圍攻”。但我始終認為影視行業要想健康發展,一定要徹底根治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經濟等亂象。作為影視從業者,我們也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多傳承一些有營養、有品位的內容。
在粉絲經濟的影響下,影視行業曾經一度不以藝術為主要標準,而是唯粉絲、流量論。近期的治理行動要求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等內容,很多平臺已經有所響應。取消榜單有助于讓市場回歸理性健康發展,但絕不能光停留在取消藝人榜單,我們還要繼續對假收視率、假打分網站、“紅包”影評等進行嚴格整治,并開展真正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我認為,只有對評價體系進行規范、重塑,我們的影視創作才有可能進入良性循環,進而不斷向前發展。
一個包容的社會,應該百花齊放,允許各種文藝形式的存在。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青少年群體普遍涉世不深,審美也尚處于不固定、不成熟的階段,是非常容易被人帶跑偏,甚至被利用的。如果青少年長期受不良文娛行為影響并模仿學習,他們的道德和價值觀就容易發生畸形。因此,正向引導年輕人的審美十分重要,我們要學會用年輕人不拒絕的、熟悉的方式來打動他們。
總體看來,有關部門近期對“明星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低俗信息炒作和劣跡藝人管理等,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也已經切身感受到一些實質變化。比如,很多網站在跟我進行購片交流時,明顯對一些溫暖現實主義的內容更感興趣。他們現在投資、制作網絡劇的標準和尺度逐漸與臺播劇趨同,對內容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是特別好的現象,說明我們的影視創作正重新回到正常的創作軌道上來。
要根除亂象,就得嚴格。希望文娛治理能夠堅持干凈徹底的原則,并保證后續的懲罰措施落實到位。相信只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我們的行業一定會有更加清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