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琦
摘要:近年來,民族音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以二胡為主的民族拉弦樂器進入音樂院校主科教學的幾十年以來,在科學化、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下,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專業人才,他們畢業后除了進入高校教學,也有的選擇進入民族管弦樂團成為職業演奏員。在經歷過音樂學院獨奏模式的培養之后,部分優秀畢業生在進入職業樂團后一時難以調整由“獨奏”到“合奏”的演奏意識,短時間內在聲部中的演奏普遍呈現出“一枝獨秀”的狀態,不能把在校“所學”轉為工作“所用”。本文旨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民族管弦樂團中二胡左右手演奏技法的變化與應用和演奏過程中的基本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究,并嘗試分析和解決。
關鍵詞:民族管弦樂團? 胡琴聲部? 合奏? 獨奏? 演奏技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9-0073-03
當前,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大好形勢下,我國民族管弦樂團的發展日新月異,僅以江蘇省為例,江蘇有南京民族樂團,蘇州民族樂團,無錫民族樂團等多家職業樂團。近年來,在音樂學院科學化、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下,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演奏專業人才,他們畢業后進入到職業樂團中盡管主觀上很愿意把演奏意識轉變為合奏模式,但在實際演奏中仍需面對諸多分歧。
通常在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中,是以培養獨奏模式為主的,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技術的訓練、樂曲的積累和舞臺表演藝術的培養等都是以獨奏為前提,但在進入到民族管弦樂團的聲部演奏時,如果使用獨奏的方式在聲部中演奏樂隊分譜,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作為樂團編制中人數最多的胡琴聲部,對于演奏者左右手技術的實際應用有了更為細致的要求。筆者嘗試探討和分析在民族管弦樂團中胡琴聲部演奏技法的應用。
一、右手的弓法技巧
(一)長弓
長弓的演奏在二胡演奏中處于最基礎的右手技法,超過二分之一至全弓范圍進行演奏的弓法叫長弓。在獨奏的演奏過程中,長弓的弓速和弓壓是基于作品本身而進行二度創作的,在一些二胡的傳統作品,如《江河水》《一枝花》中,長弓的演奏相對自由,且每位演奏者都會在樂譜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而二度創作,但在民族管弦樂團的聲部演奏中,如果每位演奏員都根據自己對樂段的理解來二度創作,顯然做不到一個聲部整齊劃一。這時就需要根據指揮對作品的理解,由聲部首席通過弓法的劃分來確定長弓的弓速和力度。在民族管弦樂團中演奏長弓,要做到演奏盡量平穩,音色松弛通透,不要演奏出波浪音和大肚子音,演奏過程中避免給弓桿釋放過大的壓力。對于弓速與弓壓的安排也要講究,遇到漸弱的音樂記號要適當減輕弓壓、放慢弓速,遇到強的音樂記號則加大弓壓、提快弓速,同時要根據指揮的示意與手勢變化去演奏。
(二)快弓
快弓是慢弓的快速奏法,適用于表現歡快、活潑和激烈、緊張等情緒。快弓也是極為代表性的二胡基礎技巧之一,即雙手快速的來回推拉弓,做出極富表現力的音樂特征。在獨奏時,快弓的演奏在遵循樂譜的情況下,演奏者會跟隨著樂曲音樂情緒的變化及時進行速度和力度上的調整,多首獨奏作品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到《第五二胡狂想曲》,在最后結尾處為了追求滿堂彩而普遍會以快至極快收尾。但在樂隊演奏中,速度則需要穩定,其中的起伏和快慢決定了作曲家對于作品的譜面要求,起始于指揮手勢的變化。在演奏時需要注意避免規律性的增加重音(如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時,習慣性的在第一弓或拉弓動作時加重音),弓段的長短和重音位置的安排力求與本聲部統一,除必要的突強突弱,演奏力度要穩定。還需注意的是,在演奏分譜中的快弓段落時,演奏狀態需放松,快的同時要保證每個音的質量,同時注意樂譜的譜面標記,且顧及到指揮速度上的手勢變化。
二、左手的指法技巧
(一)按音和音準
在演奏不同的樂曲時定音的高度和方式不盡相同,可以說二胡演奏中所有按音的音程關系其音高都是相對的,演奏者要根據按音力度的不同及時調整手指的位置。因為率質的問題,解決民族管弦樂團的音準融合一直都是難度較大的問題之一,不僅如此,當代民族管弦樂團所合作的獨奏家中,不止局限于民樂的演奏人才,管弦樂獨奏家和鋼琴家也是經常合作的對象。這時,敏銳的聽覺能力尤為重要,在民族管弦樂團的演奏中,演奏員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根據不同的率質,下意識且主動的迅速調整自己的按音位置。并且,在胡琴聲部中,除了二胡,還有高胡和中胡兩個編制的樂器,因為樂器比例和定弦的不同,在演奏時需更加關注按音和音準,對于手指的按弦位置,也可根據樂器的不同作出適當調整。
(二)揉弦
揉弦是二胡左手技巧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它使旋律音更加優美、動聽,并具特有的表現力。在二胡獨奏中,揉弦技法因為作品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揉弦技法,如《江河水》中的壓揉,《河南小曲》中的滑揉等。但在民族管弦樂團中,如無作曲家和指揮的特定要求,則普遍使用滾揉技法。在揉弦時,指關節的動作和頻率要盡量均勻,避免壓揉和滑揉等風格性揉弦技法,追求流暢的音樂效果。如歌的旋律多用松弛的滾揉方式,在激情與豪放的旋律中,適當增加揉弦幅度,使用滾壓結合的揉弦方式,并且揉弦頻率要和本聲部其他演奏員統一,避免演奏中的個人特色。
(三)左手其他技法
除了基本的按音與揉弦外,胡琴在演奏中的左手技巧是非常豐富的,如顫音、滑音、裝飾音等,需要根據作曲家的譜面標識和指揮對音樂的要求來演奏,還要在不同樂曲中注意同一種技法標識的變化奏法,因為作曲家在標記樂譜的時候是以固定標識標記,但民樂相對個性的演奏方式決定了技法標識的變化:如顫音是上顫還是下顫,滑音是否需要使用墊指滑音等,統一的標準均由聲部首席來協調和規劃,目的是通過演奏技法在不同的樂曲和情緒中合理和有分寸的應用和變化,恰如其分的表演音樂內容。切忌在演奏過程中,不顧全局一味的展現自己的風格性演奏技巧,刻意去“玩味兒”,這將會導致聲部間的混亂,造成音色與音樂的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