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芳
摘要: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種類繁多,包羅萬象,民族音樂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弘揚和繼承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成為當今青少年必須肩負的責任。
關鍵詞:民族音樂? 高職課堂? 融入途徑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9-0140-03
民族音樂文化曾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時間荏苒,對于一些被歷史淡忘和湮沒的地方戲曲、小調、民族樂器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它的價值所在?民族音樂文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它體現的物質價值,它更是未來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財富。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如何將民族音樂融入課堂是當下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現狀
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且往多極化發展,回顧歷史,民族音樂也曾百家爭鳴。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滄海桑田,許多的地方音樂都失傳了,如今只有極少部分音樂文化被傳承了下來,這其中一些地方小調、曲藝等民間音樂出現了斷層、斷流甚至斷絕。我們現在只能通過書本上的知識了解民間技藝,比如勾欄瓦肆的陳腔俗調、宗教音樂、道家音樂以及蒙古族的樂器“潮爾”。還有現在鮮少人提及的昆曲、古琴和地方戲曲,雖然暫時大屏幕上還有它們的身影,可是它們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有很多年輕人認為民族音樂沉悶、無趣又枯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動感、快節奏、流行的搖滾樂和通俗樂。由此可知,民族音樂的欣賞群體在青少年中逐漸減少。
近年來,因為網絡和多媒體的飛速發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大融合,現在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在文化產業也呈現除了競爭多元化。目前受到外來物質文化影響,媒體和網絡上播放的大多是哈韓嘻哈文化和西方音樂,代表本地民俗、地方的民族音樂作品越來越少,而占據了中國華語音樂半壁江山的大多都是流行音樂、搖滾樂?,F階段,部分學校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為主,而對于培養學生的其他興趣愛好并不重視,所以對于音樂教育并未過多關注。多數學生群體和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和自媒體感受到了日韓音樂文化的沖擊。面對這樣的嚴峻局面,部分高職院校教學觀念守舊,仍然不知變通,教學模式生硬老套,導致許多學生本就對民族音樂文化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國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當前,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打造“中國夢”,新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堅持走可持續化發展的道路。不僅僅是經濟、政治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扎根上千年的文化,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千萬不能丟。
受西方音樂和現代音樂的沖擊,民族音樂文化漸漸表現出失傳、斷層、斷流的危險,我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護機制措施。中央廣播電視臺舉辦了“青年歌手大賽”宣揚“原生態唱法”鼓勵人們去傳唱民族音樂,無論是蒙古族的呼麥、苗族的山歌對唱,還是華陰老腔都重新再現了地方民族音樂的文化特色。除了主流媒體的宣傳外,國家和各級政府還應制定一個合理的方案保護民族音樂的傳承,比如鼓勵民間藝人申報“非遺”號召國家和人民的力量保護文化傳承。社會的變遷使得民族音樂失去了主流舞臺,歸根結底這是我們的過失,我們有義務將民族音樂重新站上世界舞臺。
民族音樂的保護僅僅是靠國家和政府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的老藝術家和傳人逐漸老去、離世,可是他們身上的民族音樂技藝再也無處找尋。如今的各大音樂院校開始響應國家的號召,經常開展院校之間的音樂文化交流,不定時派遣學生深入各民族、各地區與民間老藝術家學習和交流,將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發揚光大。高職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同樣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有著美好的青春時光,有著愛國愛家的擔當。因此,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也將貢獻一份力量。
三、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職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民族音樂教學重視不夠
當代的高職院校重視音樂教學的不多,有的學校甚至幾乎沒有,在高職音樂專業的教學主要以西方音樂理論作為基礎開展教學。比起民族音樂的晦澀難懂,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比較傾向于西方音樂,它的譜子采用簡譜模式且通俗易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識譜和唱譜,學生很容易舉一反三學會其他新歌曲。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中,大多也是西方音樂或者最近大熱流行音樂選段,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追捧。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對民族音樂的感知力都不強,他們接觸和了解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的機會和途徑都非常有限,更談不上傳承和創新了。這種落后的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二)音樂教師自身民族音樂素養不強
教師教學的主要手段是“言傳身教”,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目前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停留在被迫學習階段,大多數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也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對民族音樂的深入研究就更少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雖然有很好的授課經驗,但是由于年齡差的影響,很多教師不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心理,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夠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由于師資力量不夠導致無法開設關于民族民間音樂方面的選修課程。因此降低了民族音樂文化在學生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三)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不多
當前,很多的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覺得民族音樂旋律老套、節奏緩慢,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據調查統計,對民族音樂缺乏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是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沒有選對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是民族音樂教師必須重視的關鍵問題。因此,在高職音樂教學課堂中,將民族音樂知識深入淺出的傳遞給學生,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擯棄過時的教學方法,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一旦有了教學目標,教學效率自然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