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程顥進士及第后任上元縣(今屬南京)主簿。有一年夏天河堤潰決,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有關部門應該先向知府匯報,知府再向上匯報,之后才能進行水利建設。這過程在當時需要耗時很久,百姓根本不能及時播種莊稼,不能及時播種莊稼就會缺糧,進而陷入饑荒。對此情形程顥做出決定,盡快調集百姓去修復潰堤處。由于水利工程及時,不僅沒耽誤農時,當年上元縣還獲得了豐收,百姓也因此避免了一場災難。上元縣地處水運要沖,朝廷設有專門的場所安置往來生病之人,但來此接受安置的人卻多病死。程顥調查后發現,來這里養病的人,需要拿到專門的供給券后才會配發食物,就是說患病的人往往要等上幾天才能吃到食物,導致有些人直接被餓死。程顥立刻向轉運使匯報此事,要求預先在安置處貯備些糧食,這一要求獲得批準后,來此養病的人死亡率大幅下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兩件事情程顥都違反了制度的規定。無論任何一項制度的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工作實現規范化,為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和保障,從這個角度看違反制度是錯的。但同時也不能否認,任何一項制度都不是一勞永逸,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工作的推進,可能會出現不適用的情形,隨之而來應是制度的完善和修改。所以站在制度完善的角度來講,程顥的兩次違反制度沒什么不妥,因為其兩次“違制”均取得顯著工作成效,可以看成是對制度的完善或修改。
而如果單純機械地執行制度,固然沒什么不對,但也沒有擔當,更談不上創新或革新,制度不適時往往不能取得良好成效。曾在媒體上看過這類新聞,某些部門要求辦事者出具證明,證明“我爸是我爸”。看上去特別簡單,結果卻找派出所不給開具,找社區或村里不給開具,找其他相關部門也不給開具,辦事者為此有的跑了十幾個來回。若單純按照規章制度來講,無論派出所、村或社區還是相關部門都沒什么不對,的確沒有制度規定它們有權力或義務出具此類證明。可正是因為這樣機械遵守制度,在無意中讓辦事者成了皮球,使其浪費了若干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
當然也有部門的領導或人員做法像程顥,敢于面對實際情況“完善”制度。某地一檢察官辦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針對當事人行動極其不便的情形,主動到當事人家中去訊問,并與法院溝通共同到當事人家中去開庭宣判。還有某地一位主要領導,下鄉走訪慰問時,發現走訪慰問的對象太貧窮,足夠辦理低保的條件,于是直接指示陪同的相關人員為其辦理低保。這在程序上可能有一點問題,但在實質上卻幫群眾真正解決了困難和問題。
領導干部根據實際情況“違制”,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只需要一顆為民之心,需要一種務實的態度,需要一種擔當精神,為民之心是內因,務實態度是基礎,擔當精神是條件,三者疊加就可能為民“完善”制度。領導干部“完善”制度不是壞事,假如上述“三者”每個領導干部都能盡力去做,這種利國、利民、利社會的“完善”一定會使百姓大為受益。
圖:付業興?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