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公訴現場
隨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限制高消費令”早已成為各地各層級法院應對執行案件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手段之一。所謂“限制高消費”,是指在法院宣判后,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時限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對其采取的限制高消費措施。這其中便包括限制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限制乘坐飛機二等以上艙位等。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獲悉一起倒賣車票案。在此案中,“限高人員”在被限制高消費后,竟然還可以隨意購買高鐵票、飛機票等,出行絲毫不受限制。這讓人不禁發問:難道這些限高人員會“變魔術”?記者了解到,原來這背后是一家公司在搞小動作,瞄準所謂的“商機”為限高人員購票。
時間追溯到2020年3月,當時,師某結識了崔某,崔某自稱能夠獲取法院內失信人員的名單和電話,這些失信人員因被法院限制高消費,無法乘坐高鐵和飛機。崔某稱還可以幫助這些失信人員買到票。于是,師某就和崔某一起打電話,尋找有購票需求的失信人員,由崔某操作購票,從中賺取手續費。小賺一筆后,師某覺得這是個生財之道,就想將生意做大。于是,師某找了同學孟某合作。2020年9月,他們在上海市寶山區租了一間辦公室,共投資了十幾萬元,成立了一家公司,通過網絡陸續招募了幾名業務員。師某和孟某主要負責售后、出票和財務等工作。
師某從崔某處購買失信人員名單,再分配給業務員。業務員通過軟件打電話給失信人員,用話術聊天,告訴客戶公司有為失信人員和“限高人員”訂票的業務,如果客戶有需要,就將想要的高鐵票或飛機票班次和身份信息通過微信告知業務員,再由孟某轉發給中間人。中間人通過層層“分包”,最終將信息交給高鐵票、飛機票代售點的經營者進行出票。
每張票收取的手續費,是在原有票價的基礎上進行加價:高鐵票若用護照訂則收180元、用身份證訂則收300元;飛機票則收380元。每倒賣出一張票,崔某就可以拿到20元至50元的好處費。經初步偵查,師某、孟某倒賣車票的票面數額達數萬元。
那么,這些失信人員、“限高人員”手上的高鐵票和機票是如何成功出票的呢?這就要從廣東一火車票代售點的經營者董某說起。董某是這起案件中最終出票環節的人員之一。
據董某交代,幫客戶買票時,他利用“可勾選證件類型”這一漏洞,為失信人員、“限高人員”成功出票。他從“上家”獲取信息,再將出票的電子憑證發給“上家”。董某每張票可獲利5元至15元。2020年10月至12月,董某用這種方式為限高人員購買火車票、高鐵票共計10余張,票面金額共計5000余元。其中大部分是高鐵票,還有一些是臥鋪票。
此前,公安機關通過技術手段獲悉本案犯罪線索,發現有人通過微信、電話的方式向失信人員、限高人員等特定人群倒賣車票。公安機關決定深挖此犯罪線索,堅決打掉該犯罪團伙。在打擊涉案票務公司的過程中,公安機關還查出了下游的出票人員董某。與此同時,鐵路公安機關接到報案,發現報案人所述情況與本案有關聯,經初步調查,線索均指向最終出票環節的人員董某,遂并案處理,后對上游銷售環節和下游出票環節進行了有力打擊。
此案移送寶山區人民檢察院后,檢察機關在審查逮捕階段充分履行主導責任,最大化發揮“捕訴一體”辦案機制的作用。圍繞犯罪嫌疑人倒賣車票的犯罪過程,嚴格審核證據情況,要求公安機關繼續偵查取證。
一方面,現行法律對倒賣車票罪的犯罪數額作了明確的規定。對于數額問題,檢察機關要求偵查機關詳細調查相關犯罪嫌疑人開票的數量,查清票面數據和獲利金額。另一方面,因為倒賣車票涉及多個環節,包括介紹、提供信息和客戶資料、出票等。對于這一問題,引導偵查機關將各個環節的涉案人員摸排清楚,同時在偵查過程中核實確認具體的犯罪手法。此外,還要求偵查機關核實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跡情況。
寶山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樊冰向記者表示,本案的難點在犯罪數額的認定上。比如,對于下游出票環節的人員董某,應該如何認定其開出的票面金額?
對此,檢察機關做了大量工作,并進行了多方核實:通過相關的購票信息,鎖定出票端口,再從董某的作案時間和其所在的出票代售點,確認了由董某開出的火車票。檢察機關還結合證人證言及下游環節的付款記錄、票務公司的收款記錄等進行印證。
在火車票實名制前提下,怎么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倒賣車票罪是本案的焦點之一。樊冰表示,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倒賣車票罪需要把握兩個關鍵的因素:加價和倒賣。就加價而言,無論是囤積居奇,還是伺機加價,或是根據需求去代買、代訂后再加價的行為,只要是加價出售,便是倒賣車票罪的構成要件之一。就倒賣而言,是指購買車票后加價出售,或是為了賣出而去購買車票。倒賣車票本質上是以牟利為目的、利用優勢獲取票源后進行出售的行為。回歸到本案,被告人為他人出票的行為以牟利為目的,且當事人獲取車票,必須支付相應的加價。他們的行為屬于高價、變相加價倒賣車票。此外,就數額而言,票面數額在5000元以上,達到了“情節嚴重”的法定標準。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偽造或者倒賣偽造的車票、船票、郵票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數額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倒賣車票、船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寶山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董某為牟取非法利益,使用火車站代售點電腦,為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費措施的人員購買G字頭動車組列車座位及列車軟臥艙位,并從中倒賣牟利,情節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倒賣車票罪提起公訴。師某、孟某、崔某以及公司業務員也涉嫌倒賣車票罪被提起公訴。據悉,本案中的7名被告人均已獲刑。
相較于其他倒賣車票案,本案有一定的特殊性——向失信人員、限高人員倒賣車票。樊冰認為,犯罪嫌疑人的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國家車票管理制度,更嚴重破壞了社會信用體系。同時,這種行為還助長被執行人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的囂張氣焰,是對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權威的挑釁。
此前,《公訴現場》節目對這起倒賣車票案進行了庭審直播,通過個案反映出司法機關嚴厲打擊的態度,向社會公眾進行了深刻的普法宣傳,能夠積極有效預防此類案件的再度發生,起到警示教育、以案釋法的良好社會效果。
在此,檢察官提醒,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的規定,限制高消費包括“限制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限制乘坐G字頭動車組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限制高消費的被執行人,并非被限制了基本出行,仍然可以選擇其他普通交通工具。對于一些失信人員因特殊情況確實需要乘坐以上交通工具,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充分評估后,允許進行限制高消費的單次解除措施。被限制高消費的被執行人應當盡快履行法院裁判所確定的義務,并嚴格遵守限制消費令。如果想著多花錢去規避限制消費令,既違反了法律規定,也將面臨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檢察官也提醒,對于幫助限高人員逃避法律懲戒的購票人員,通過鉆系統漏洞等方式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從本案的作案手法來看,能夠成功出票的主要原因是系統漏洞。檢察機關希望鐵路方面能夠更好地去堵漏建制,重視內部管理。記者了解到,針對此類現象,檢察機關將積極發揮檢察職能,對鐵路系統進行走訪調研,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拿出檢察方案,促進行業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