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戰略抉擇,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作為湖北省及華能系統內工業供熱量最大、主水源全部采用城市中水的熱電企業,華能應城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應城熱電”)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紅色、創新、發展“三面旗幟”,深度融合黨建和生產經營工作,以黨建引領企業創新發展,推動創建供熱示范企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應城熱電黨委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工作流程更加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
統籌布局,激發創新活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應城熱電黨委制定“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總基調,根據黨中央及上級黨組織要求,結合企業生產重難點問題定期召開專題黨委會,研究部署黨建融入生產經營任務。進一步修訂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評價實施細則》,明確黨建融入創新發展重點任務“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個重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抓重點、抓尖端。修編科技創新管理相關制度,充分發揮“一道難題,八方攻堅”的力量優勢,為創新工程從保障資金、保障人力、保障場地等方面給予傾斜、提供支撐。
統一思想,凝聚創新合力。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應城熱電黨委召開專題黨委會,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工作,統一班子成員思想,設立總目標、明確主基調。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月度例會、生產例會和專題推進會等形式,面向全體職工剖析企業面臨的形勢,勾畫應城熱電發展藍圖,鼓舞提振士氣。通過支部大會和部門例會宣傳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的要求,激發全體黨員群眾在創新創效工作上的干事熱情。
建強堡壘,增強創新動力。黨支部是黨最基本的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應城熱電各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及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真正把支部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孕育創新創效項目的“營養溫床”。扎實開展“應電先鋒·黨員示范”主題實踐活動,設立21個黨員示范崗、18個黨員責任區、7個技術攻關小組和3個創新工作室,著力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全面營造黨員引領群眾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應城熱電黨委始終聚焦工業供熱、中水利用等專業領域,走出了一條企業科技創新“新路徑”。
崗位練兵,建強創新發展人才隊伍。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應城熱電黨委緊扣生產經營實際,以“匠心筑夢”為主題開展系列職工技能比武活動,常態化分設23個競賽項目,形成形式多樣、專業全面的競賽局面,通過集控運行仿真機、檢修實操、燃料運行等工種比武,形成“周周考、月月比”的并驅爭先氛圍。講好支部“技術黨課”,按照“缺什么學什么”的原則,立足工作重點和難點課題,邀請公司領導解析形勢任務,邀請專家傳播專業前沿理論、工藝流程,邀請技術精湛的黨員分享實戰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人才“傳幫帶”作用。
試點先行,大膽探索形成典型經驗。應城熱電“因熱而生”,也必將“因熱而興”。應城熱電黨委堅持“高站位”謀劃供熱產業,實現熱源-管網-客戶“三位一體”發展,牢牢掌握供熱主動權。2018年初,為深入貫徹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要求,電廠黨委提出以城市中水深度利用為試點項目,將“創新創效”理念具體化為實踐課題,創建“應成”化學黨員創新工作室,先后攻克“中水污泥再利用”“脫硫生產廢水回用”和“液氨蒸發器在線化學清洗”等多個項目,形成了完善的中水深度利用體系。利用該體系,應城熱電在未取用一滴地表水的情況下,有效保證了機組大流量工業供熱用水需求,節約一次性投資成本3800萬元左右,節約取水費用1700萬元,真正實現綠色發展,為建設美麗應城貢獻“應電力量”。
深化推廣,以點帶面實現創新突破。通過近兩年的探索及具體實踐,應城熱電黨委進一步深化拓展創新示范品牌的內容及范圍,形成了以“應成”黨員創新示范品牌為統領,分設“化學創新”“智慧供熱”和“檢修星火”等3個黨員創新工作室的“1+3”發展模式,取得驕人成績。應城熱電2號機組榮獲2018年湖北省300MW以上機組指標競賽一等獎,榮獲2019年中電聯300MW以上機組指標競賽三等獎;科技項目《基于試驗研究與大數據分析的全廠熱電負荷分配及自動控制優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成為集團公司火電廠中水資源化利用的標桿和工業供熱領域的先鋒。截至目前,應城熱電共有26篇專業論文被相關學術期刊選用,獲得1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
為培育“中國工匠”、打造“中國品牌”,應城熱電黨委圍繞集團公司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的戰略愿景,先行先試打造“應電品牌”,努力推動企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廣泛宣傳,弘揚華能工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應城熱電黨委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創立“應電之聲”融媒體工作室,建設講述“應電故事”的主流宣傳陣地,借助微信公眾號等載體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新聞宣傳,傳播華能聲音,弘揚工匠精神。同時,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青春大講堂”等活動,引導全廠職工在創新創效工作中學先進、當先鋒,凝聚了職工隊伍強大的攻堅力量,形成了全廠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把握關鍵,樹立責任央企形象。“不做工程技術的‘守舊者,要做美化環境的‘創新人”是應城熱電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應城熱電配套熱網工程分為三個方向近25公里的線路,途經5鎮17個行政村,涉征、租地面積400余畝,涉農、涉企協調難度巨大。為此,應城熱電組織專班“黨員突擊隊”一家一戶、一村一鎮地組織協調,確保了3條管網施工期間未發生一起因群眾阻攔導致長期待工的情況,展示了央企的社會責任和公眾形象。同時,應城熱電還在施工過程中因地制宜,大膽采用同位補償、球型補償、大體積沉井等新技術、新工藝,最大限度減少對既有設施的破壞,使竣工后的地形地貌更加美觀,得到了沿線百姓的一致稱贊。
行穩致遠,打造應電特色供熱品牌。為積極響應新發展理念,應城熱電黨委圍繞集團公司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的戰略愿景,先行先試、著力打造“應電品牌”,以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應城市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應城熱電通過聚焦“黨建+安全生產”,開展“支部融入中心抓安全”系列活動,打造“紅色引擎”。活動期間,1號機組創下連續安全運行150天的紀錄,2號機組創下連續安全運行170天的紀錄和3次安全運行超過100天的紀錄,有力保障了區域內熱用戶的供熱安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城熱電竭力為應城多家“停不得”企業的正常生產保駕護航,實現了疫情防控和電熱保供“雙勝利”。應城熱電二期機組擴建項目建成后,不僅能滿足區域內鹽化工企業用熱需求,還將徹底改變地區生態環境,為長江流域大保護貢獻力量。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還在繼續。在前進的大道上,應城熱電黨委將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改革創新、更加注重供熱品牌建設,在開拓企業科技創新“新路徑”的征途上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