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磷肥形態和施用方式對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和移動性的研究,是采用同心圓擴散的模式進行實驗,模擬滴灌以及不同的施肥方式,對固體磷肥和液體磷肥在三種不同的石灰性土壤中進行有效性和移動性的對比研究。研究表明,液體磷肥在距離施肥點7.5~43mm區域內的含量比固體磷肥的含量要高。隨著水分的不斷增加,固體磷肥和液體磷肥大部分的磷肥都會停留在距離施肥點7.5~25.5mm的土層。固體磷肥和液體磷肥在一次性使用比分次使用含量高的情況是距離施肥點在13.5~25.5mm區域。采用滴灌方式下,固態磷肥在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和移動性方面也要低于液體固態和液態磷肥,一次性使用要比分次使用在磷肥有效性和移動性方面效果更好。
關鍵詞:磷肥形態;施用方式;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和移動性
通過室內模擬實驗開展對三種不同質地土壤,在固體磷肥和液態磷肥進行有效性的實驗。對液體磷肥在土壤中的擴散情況,從機理上進行研究論證。
一、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本實驗以新疆地區非常典型的灌耕灰漠土作為土壤樣本。選取了三種不同質地的土壤,一是砂土,二是壤土,三是黏土。樣本土壤由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實驗站與北疆莫索灣墾區的新疆兵團提供。土壤在完成自然風干后進行混勻,然后用孔篩進行處理。為了確保在實驗的過程中磷肥比例的一致性,在固態磷肥中加入了氯化鈣和尿素,與液體磷肥在氮、鉀等養分方面保持了等量。
(二)方法
1.試驗設計
把風干篩選后的土壤選取78克裝入皮氏培養皿,土壤容量在每立方厘米1.25到1.35克之間。在實驗設計中,施肥量要為當年施肥量的3倍。加水量為土壤田間持水量的70%。在砂土中加入9.83 ml的水,在壤土中加入12.56 ml,在黏土中加入16.38 ml的水。一是把固體磷肥和土壤充分混勻分4次加水。二是固定磷肥和水一次性加入。三是固體磷肥分4次加入水。四是液體磷肥溶于水后一次性加入水。在磷肥加水完畢后,培養皿用帕拉膠密封,放置于黑暗的控溫培養箱體進行為期三周的培養。晝夜溫度模擬在25攝氏度,16個小時;20攝氏度,8個小時。
2.分析測試項目及其處理方法
在完成對加入磷肥的土壤培養之后,進而獲得距離施肥點不相同的土壤片段。能夠獲得施肥點四個片段,一是0~7.5 mm,二是7.5~13.5mm,三是13.5~25.5 mm,四是25.5~43.0 mm。對這些土壤風干之后,進行研磨打碎,然后對土壤進行處理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施用方式與供磷形態對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響
對土壤進行處理結果發現,固態磷肥和進行均勻處理后的土壤,在含磷量方面呈現相似。另外4個圈層經過處理的土壤,含磷量是從施肥點從內向外呈現依次降低。在0~7.5 mm與7.5~13.5 mm土層,磷的含量顯著比13.5~25.5 mm與25.5~43.0 mm高,三種施磷量的變化規律是一致的。液態磷肥在處理的過程中,7.5~13.5mm與13.5~25.5 mm兩層磷的含量比固態磷肥磷的含量高。以砂土為例,液態磷肥進行一次施肥處理,在 7.5~13.5mm與13.5~25.5 mm土層磷的含量分別達到了450 mg/kg與273 mg/kg,比固態磷肥進行一次使用處理后的291 mg/kg和175 mg/kg明顯要高。
距離施肥點較遠的土層,固體磷肥和液體磷肥一次性施用處理比分次處理磷的含量要高,在3.5~25.5 mm土層的情況特別明顯。以壤土為例,液體磷肥一次施肥在13.5~25.5 mm土層中磷的含量為210 mg/kg;液體磷肥分次施肥后,在3.5~25.5 mm土層中磷的含量為102 mg/kg。固態磷肥在一次施肥后,在3.5~25.5 mm土層中磷的含量為101 mg/kg;固態磷肥在分次施肥后,在3.5~25.5 mm土層中磷的含量為87 mg/kg。
(二)不同處理條件下外施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
磷肥會隨著水分的擴散而發生遷移的行為。三種質地不同的土壤在經過處理后,磷肥距離施肥點不同距離的分布存在顯著差異。液態磷肥和固態磷肥在砂土土壤中,含磷量的百分比呈現從內層向外層不斷增長的趨勢,最大值出現在13.5~25.5 mm土層。在土層中,固體磷肥一次施肥,土壤磷的含量為40%;固然磷肥分次施肥,磷的含量為37%;液態磷肥一次施肥,磷的含量為46%;液態磷肥多次施肥,磷的含量為35%。
磷肥在土壤中進行分次施肥,這種處理含磷量的最大值出現在7.5~13.5 mm土層,而在土壤中進行磷肥一次性施肥含磷量最高值出現在13.5~25.5mm土層。在壤土施肥量相同情況下,固體磷肥分次施肥在7.5 ~13.5 mm土層磷的含量為47%;液體磷肥分次注入,在7.5 ~13.5 mm土層磷的含量占比為45%。固體磷肥一次注入,在13.5~25.5mm 土層磷的含量占比為36%;液體磷肥一次注入,在13.5~25.5mm 土層磷的含量占比為61%。在黏土中施入相同量的磷肥,固體磷肥分次注入、液體磷肥一次注入、液體磷肥分次注入,經過相同方法處理后,在土層中含磷量與分布規律同以上極類似。固體磷肥一次注入后,含磷量最高點出現在離施肥點最近的0~7.5 mm土層。在三種不同的土壤呈現含量不同的分布規律,主要是由液態磷肥和固態磷肥在不同的處理方式情況下土壤治理的差異形成的。
三、不同施肥方式對土壤磷有效性與移動性的影響分析
通過實驗表明,土壤中先加入水然后加入磷肥,固態磷肥隨水分運動方向與溶解擴展方向在土壤中以相反的方向呈現。土壤的結構對磷肥的擴散產生了阻礙作用,磷肥隨著施肥點的距離增加而出現了含磷量遞減,絕大部分的磷肥局限在了施肥點的區域。向土壤中先加入磷肥然后加入水,液態磷肥和固態磷肥均會隨著水分向土壤的四周進行遷移,而土壤中磷肥含量隨著施肥點的距離增加而遞減。通過實驗可以證明,黏土由于土壤的空隙較小,阻礙系數較大,固態磷肥在黏土中磷含量的分布大部分在距施肥點0~7.5 mm的土層。固態磷肥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隨著距離施肥點越遠在土壤中含磷量的數值越低。這種結果與在土壤中先加入水然后加入磷肥得出的結果高度一致。所以磷肥和加入水的次序在黏土中,對固態磷肥在土壤中含量以及移動性影響都非常小。
實驗發現,液態磷肥和固體磷肥在距施肥點13.5~25.5 mm土層分次施肥磷的含量比一次施肥磷的含量低。說明分次施肥的有效性比一次施肥的有效性弱。一次施肥,磷肥會在土壤中移動的距離比分次施肥距離要遠。在對土壤進行分次施肥的過程中,增加了磷肥和土壤進行接觸的次數,提高了磷肥被土壤進行固定的概率。同時,分次加水導致磷肥的流動性不如一次加水的流動性強,而且分次加入水肥濃度比一次加入水肥的濃度高。
以上因素導致水肥分次施用在施肥點要比一次性施用磷含量高;水肥分次施用在遠離施肥點要比一次性施用在遠離施肥點區域磷含量低;在13.5~25.5 mm土層,液體磷肥的施用要比固體磷肥的施用含磷量高,說明液體磷肥在土壤中有效性和移動性要高于固態磷肥。
四、結 論
綜上所述,通過實驗可知,液態磷肥在施肥點外圍區域中,要比固態磷肥在土壤中的含量高,而且有效性更強。固態磷肥和液態磷肥在滴灌的條件下,在土壤中含磷量的分布情況,以及磷肥在土壤中的含量的百分比方面,最大值均出現在了土壤濕潤鋒所在的圈層。
參考文獻∶
[1]張瑞喜,褚貴新,等.滴灌條件下磁化水對土壤淋鹽作用的初步研究[J]. 新疆農業科學.2013(09)
[2]王勇,索東讓,孫寧科.制種玉米需肥規律的研究[J]. .農學報.2012(08)
[3]胡啟武,堯波,等.鄱陽湖沙山土壤養分特征與植被恢復方向探討[J]. 土壤通報.2012(03)
[4]范秀艷,楊恒山,等.超高產栽培下磷肥運籌對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03)
[5]楊建浩,韓曉日,等.我國磷資源和磷肥施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遼寧農業科學.2011(06)
[6]程明芳,何萍,金繼運.我國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進展[J]. 作物雜志.2010(01)
[7]褚貴新,李明發,等.固體磷肥和液體磷肥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態無機磷及磷肥肥效影響的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02)
(作者單位: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