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現澆砼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但是由于在施工中存在種種原因,使得房屋建筑經常出現裂縫問題,導致后期業主投訴事件頻發,這已經成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須考慮的主要問題。因此,現澆砼裂縫應該作為防治的重點內容,引起施工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房屋建筑現澆砼施工的裂縫處理及質控措施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現澆砼施工;裂縫處理;質控措施
引言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充分提高各結構的施工質量,并充分分析這類結構的施工方法,從而讓房屋建筑結構的施工質量得到提高。在現砼部分的施工中,需研究該結構的后續施工方案,從而確保整個系統在后續的運行中處于高水平狀態,此外也要根據各類常見裂縫的成因,對該結構施工方案進行科學修正。
1房屋建筑現澆砼施工裂縫的產生原因
1.1設計問題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各類現澆砼結構的設計要符合要求,在構型、材料配置、設施安裝等方面,均要按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要求選擇。在該結構的設計過程中,若未能對現澆砼結構的構型、結構和裝配位置進行科學性的控制和建設時,在該房屋的后續建設中則很容易發生問題,因此各結構之間的應力無法處理,易導致結構在后續運行中出現裂縫。此外在設計中也包括強度等級設計、鋼結構設計、荷載設計等,結構設計中若未能對這類設施進行科學協調,也很容易出現裂縫。
1.2施工進度控制的問題
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沒有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施工進度,整體施工進度比較快,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對后續施工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另外,受到重物的沖撞,也會導致板面不規則裂縫的產生。施工現場模板拆除時間不合理,導致混凝土的強度與拆模要求存在較大的差異。
1.3配料問題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包括該結構的配料設計,配料包括骨料、砂礫、外加劑及水泥等,所有的這類材料質量都需經過分析,以防止出現混凝土裂縫。在結構的設計工作中,需保證所有的材料摻和后性能都得到提高。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必須準確計算水、水泥等不同材料的具體使用量。而應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強度與規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很容易出現裂縫問題。為了滿足泵送砼的條件,會將砼脫水,導致砼在一段時間內發生了非常明顯的干縮現象,就會導致砼表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
2房屋建筑結構中的現澆混凝土裂縫控制方法
2.1設計方面的預防措施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宜采用標號為C25或C30的混凝土,不宜低于C20或高于C35。設計應注明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等。在設計時充分考慮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等各方面的影響,可以采用“先放后抗”的設計原則,采用合理的結構布置、正確的構造等。可以合理劃分溫度區段、在適當的距離設置后澆帶,以此將較大的建筑物分割為較小的變形單元,減小混凝土變形和應力的累積,從而減少裂縫的產生。但不能用后澆帶代替伸縮縫,后澆帶的間距不宜大于30m,后澆帶的寬度不宜小于800mm。后澆帶的澆筑混凝土間隔時間宜在2個月以上。合理配筋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鋼筋承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拉應力,降低混凝土的拉應力,從而改善鋼筋混凝土結構開裂的現象。對抗溫度、收縮鋼筋,宜采用細而密的方法配筋,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沿縱橫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對于溫差較大的地區,房屋建筑宜做好保溫隔熱的設計。通過降低晝夜溫差、季節溫差等外界環境對房屋建筑的影響,以此減少溫度裂縫的出現。
2.2合理的控制施工進度
(1)工程實際施工中,要結合工期要求,合理配備模板,保證足夠的包裝模板,拆除模板時,要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要求。(2)混凝土搗固后,在混凝土最終硬化前,采用木灰泥進行二次抹面,可以消除塑性收縮階段混凝土收縮變形引起的表面裂縫。(3)澆水養護是保證混凝土強度的關鍵。混凝土搗固后12小時內養護塑料薄膜。始終保持塑料薄膜中的冷凝水,后續工序應盡量避免損壞塑料薄膜。(3)混凝土養護期間,大跨度樓板應避免吊裝和堆放重物,防止外力撞擊樓板。
2.3對材料的嚴格控制
在保證混凝土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會增加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毛細孔數量,并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干度。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增加將導致混凝土澆筑后淺孔含水量的增加,從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干度。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增加,導致混凝土中泌水量的增加,導致混凝土中有更多的細孔通過,從而使毛孔中的水分蒸發得更快,從而增加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干度。粗骨料宜選用孔隙率小、級配好的粗骨料,使骨料的體積含量最大化。優化不同尺寸的幾種粗集料的級配,選擇密度最大、孔隙率最小的級配為最佳級配。提高填料質量的重要意義在于減少填料表面積和孔隙率,進而減少水泥漿的總量。混凝土中骨料的體積越大,水泥漿的體積就越小。而混凝土收縮開裂主要是由水泥砂漿收縮引起的,其中骨料起到了約束作用。當集料體積增大時,集料的限制增加,同時水泥漿體引起的收縮值也因砂漿體積減小而減小。因此,增加骨料體積,從而降低水泥用量,混凝土收縮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2.4控制構件厚度
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都需對構件的厚度進行控制,從而讓所有構件參數可有效控制該結構生成的各類裂縫。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如果各類構件的厚度過小,在實際運行中,這類構件將無法有效抵抗存在的應力,此時構件出現裂縫的概率較高。為防范出現裂縫,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協調構件的厚度,方可提高該結構的抗裂縫等級。對于民用建筑,在樓板結構的設計中,厚度參數不可小于10cm,同時在該建筑的設計中,由于使用的構件不同,因此最終構造的房屋建筑結構參數也會發生一定變化。在計算現澆混凝土板的跨度設計中,需對該系統的設計方案和各類設施的作用做出限制,從而對這類設施進行科學建設。
2.5壓力灌漿法修復裂縫
壓力灌漿法可分為水泥灌漿法和化學灌漿法,當裂縫寬度小于2mm時,通常采用化學灌漿法;當裂縫寬度大于2mm時,通常采用水泥灌漿法。首先對裂縫進行清潔處理,確定修補材料的注入口和排氣口并埋設灌漿嘴,然后封閉裂縫并進行試漏檢查,檢驗無誤后方可進行壓力灌漿,待修補材料填充飽滿后,即修補材料從排氣口溢出,停止灌漿并進行封口處理,待修補材料固化后,清理表面。
結束語
在社會整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對房屋建筑產生了更大的需求,有效促進了房屋建筑的發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即使施工單位會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預防現澆砼裂縫問題,但有時仍然難以避免,所以施工人員必須全面研究現澆砼裂縫,以對現澆砼出現裂縫的原因有深刻的認識。施工企業必須對現澆砼的施工裂縫問題加強重視,嚴格管理施工人員,確保整個操作的規范性,并且需要全面監督整個施工過程,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裂縫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以從根本上促進房屋建筑現澆砼施工質量的提高,使我國建筑行業可以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彥紅,陳季,楊建新,竇建瑜,張揚,黃鈺程,唐強,史培新.大體積現澆抗裂混凝土施工裂縫防治研究[J].森林工程,2021,37(01):105-110.
[2]朱愛丹.高層建筑現澆砼樓板裂縫產生原因及預防探討[J].四川水泥,2020(02):322.
[3]車向東.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裂縫的技術管理[J].居舍,2019(25):40+71.
[4]傅博文.淺談澆砼樓板施工裂縫控制[J].民營科技,2018(02):107.
[5]曾巧.淺析普通住宅現澆砼樓板裂縫成因與防治措施[J].智能城市,2017,3(07):241.
安家(建筑與工程)2021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