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娣,黃婉嫦,李燕媚
東莞市道滘醫院兒科,廣東 東莞 523176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多由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其好發于夏秋季,可引起患兒高熱、厭食、咽痛等癥狀,且口咽部會出現數個灰白色皰疹,1~2 d破潰形成潰瘍,使得患兒進食時哭鬧嚴重,影響機體健康成長[1]。目前,西醫常規治療多以利巴韋林抗病毒為主,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加快疾病好轉,但常規治療效果有限,不利于縮短患兒病程。而中醫治療本病已積累較多臨床經驗,在常規抗病毒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可從多個環節發揮作用機制,以快速改善臨床癥狀,縮短患兒病程。康復新液屬于中藥制劑,具有通利血脈、養陰生肌之效,將其涂抹于患兒皰疹處,可減輕患兒疼痛,加快潰瘍愈合[2]。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內含板藍根、蒲公英、黃芩、苦地丁等中藥材,具有抗炎消腫、清熱解毒之功,輔助治療可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減輕口咽部炎癥反應,促進臨床癥狀消失[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東莞市道滘醫院治療的62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46±0.38)歲;發熱程度:10例低熱、14例中熱、7例高熱;病程1~3 d,平均病程(1.81±0.34)d;體重11~29 kg,平均體重(16.84±2.17)kg。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42±0.36)歲;發熱程度:9例低熱、15例中熱、7例高熱;病程1~3 d,平均病程(1.83±0.36)d;體重10~28 kg,平均體重(16.79±2.14)kg。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中皰疹性咽峽炎相關診斷者;伴隨發熱、咽痛、厭食等癥狀者;查體可見咽部充血,咽腭弓、軟腭處等存在直徑2~4 mm皰疹者;患兒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肝腎功能障礙者;手足口病者;潰瘍性口炎者。
兩組均予以常規退熱、抗病毒等基礎治療,口服利巴韋林顆粒,10~15 mg/kg·d,分3次口服,若合并細菌感染則予以頭孢類抗生素。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康復新液(昆明賽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054)治療,充分暴露患兒咽部后,使用消毒棉簽蘸取康復新液,均勻涂抹于皰疹或潰瘍處,3次/d,用后禁水禁食20 min。觀察組加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95)治療,按年齡選取劑量,1歲以下,每次1/3支;1~5歲,每次1/2支;5歲以上,1支/次,均3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5 d。
(1)臨床療效:顯效:用藥72 h內患兒退熱,咽痛等癥狀消失,皰疹減少,無潰瘍形成;有效:72~96 h內患兒退熱,咽痛等癥狀減輕,皰疹減少,存在少許潰瘍;無效:用藥5 d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皰疹不愈,潰瘍面積大。(2)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兩組患兒發熱、咽痛、流涎、皰疹改善時間。(3)不良反應:惡心、腹瀉、煩躁。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觀察組發熱、咽痛、流涎、皰疹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d
組別觀察組(n=31)對照組(n=31)tP發熱2.04±0.35 2.95±0.48 8.529 0.000咽痛3.12±0.47 4.18±0.63 7.509 0.000流涎2.78±0.39 3.65±0.52 7.452 0.000皰疹3.41±0.52 4.49±0.71 6.833 0.000
對照組出現1例腹瀉、1例煩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5%(2/31);觀察組出現1例惡心、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68%(3/31)。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復雜,兒童因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呼吸道屏障功能低下,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物質分泌較少,加之氣道內纖毛活性低,黏膜柔嫩,一旦受到氣溫變化、物理刺激等因素影響時,可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易被病毒侵入而發病[5-6]。目前,臨床對于該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案,多以抗病毒、退熱等對癥治療為主,雖可有效減輕患兒臨床癥狀,但整體療效欠佳,部分患兒仍存在較長病程。
中醫認為本病屬于“喉痹”、“口瘡”等范疇,多由飲食積滯引起心脾積熱,其熱循經上行,熏灼口腔,加之復感外邪,內外相合,腐蝕肌膜,引起口腔黏膜紅赤、潰爛,臨床治療應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為主[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發熱、咽痛、流涎、皰疹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效果顯著,可加快患兒臨床癥狀消失,促進病情好轉,且不良反應少。康復新液是自美洲大蠊體內提取而出的中藥制劑,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之功效,其內含有黏糖氨酸、肽類、多元醇類等活性物質,其中黏糖氨酸可提高細胞免疫能力,增強吞噬細胞吞噬作用,可加快病毒清除;肽類、多元醇類可加快表皮細胞生長,促進肉芽增生,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癥水腫,利于壞死組織脫落[8-9]。將康復新液涂抹于患兒口腔病灶處,可產生涼爽感,利于減輕患兒口腔疼痛,促進潰瘍愈合。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是由板藍根、蒲公英、黃芩、苦地丁組成,其內板藍根能涼血利咽、清熱解毒;蒲公英能清熱解毒、利濕;黃芩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苦地丁能活血消腫、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10],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患兒抗病毒、抗菌能力,從而抑制病毒DNA復制,加快炎癥消退。兩藥聯用后可協同增效,快速消除口腔內炎癥水腫,阻止皰疹生成,促進潰瘍愈合,以減輕患兒痛苦。
綜上所述,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康復新液可提高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臨床療效,加快臨床癥狀消失,且安全性高,利于患兒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