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不久前,持續12天的“法國農業周”落下帷幕。線上,研討會、圖片展覽精彩紛呈。線下,不同大區根據當地農業特色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布列塔尼大區多家農場向民眾開放參觀,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舉行純天然蜂蜜品嘗和美食制作活動,諾曼底大區推出“我的菜籃子”美食品鑒活動……好看好吃又好玩的活動不僅帶人們深入了解各地農業特色,也將各地美食進一步推廣到全國。
美味的香煎鵝肝、鮮嫩多汁的法式烤鴨胸、熱氣騰騰的奶酪火鍋……法國菜大多制作精良、講究原汁原味,在選材、火候、調味上獨具特色,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2010年11月,“法國美食大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以來,首次將餐飲類非遺項目列入世界名錄,法國美食影響力可見一斑。
“法國美食大餐是一場讓人們聚在一起享受餐飲藝術的盛宴,強調團聚的氣氛、味覺的享受以及人與大自然物產之間的平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提名說明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對于法國民眾來說,法式餐飲不僅是三餐日常,更是見證重要時刻不可或缺的存在。自法國大餐申遺成功的第二年起,每年9月中下旬,法國都會在全國舉辦美食節,分享介紹法國美食,宣傳傳統烹飪文化。
美食節期間,包括宴會、野餐、品酒會、研討會、廚藝講習班、集市、參觀等多種多樣的活動紛紛舉行。豐富的日程、精彩的內容讓美食節在全法各地引起熱烈反響,吸引大量食品業、餐飲業從業者和消費者參加,在推廣美食的同時,也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許多城市還借助美食節契機推出“波爾多紅酒路線”等各式美食主題旅游路線,打造旅游行業的又一亮點。
除美食節外,各相關領域的展會也是法國食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每年3月的巴黎國際農業展是法國規模最大的農業展會,吸引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展,而葡萄酒展、巧克力展等專業主題展會則為行業人士和消費者提供了交流互動的機會。
為進一步打響法國美食知名度,法國自2015年起推出了“好味法蘭西”活動。該活動由法國外交部和法國名廚阿蘭·杜卡斯倡議舉辦,靈感來自1912年的“伊壁鳩魯晚宴”活動,即同一天在世界多個城市推出同樣的菜單,請盡可能多的賓客品嘗。活動期間,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上千家餐廳推出各自的套餐邀請公眾分享品鑒,其中5%的收入被鼓勵捐贈給致力于衛生和環保的公益組織。法國駐各國大使也將于同一時間,在各自的大使官邸舉行相關活動。法國美食也通過這一活動分享給世界各地法式大餐愛好者。
今年2月,法國愛麗舍宮廚師長紀堯姆·戈麥茲在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發長文宣布將離開總統府后廚,“我將配合2021年舉行的法國美食節、巴黎食品高峰論壇等活動,推廣法國美食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