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 要 現階段,人類生產生活對于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破壞愈加嚴重。在諸多環境問題之中,大氣污染情況的覆蓋范圍最大,防治工作難度最高,并且現實危害最為嚴重,它不僅能夠嚴重危害到動物、植物以及人類的日常生存環境,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生態環境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本文主要針對此,深入探究了環境工程框架之中大氣污染的主要誘因、具體危害以及防治方案等。
關鍵詞 環境工程 大氣污染 防治管理 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9-0031-02
1 大氣污染的破壞性及其原因分析
一般情況下,從根本上看大氣污染情況的主要誘發原因,可以分為客觀地理環境改變以及主觀人為因素干擾。沙塵暴、惡劣天氣或是地殼運動導致的火山噴發等都屬于自然環境改變,上述情況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現象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并且相關防控工作的落實難度也過高,并會針對某一地區產生集中性的高水平危害。廢物、廢氣以及廢液的排放就是主觀人為因素干擾,相關排放物中含有有害物質,從而嚴重破壞了大氣環境以及空氣質量。[1]在近幾年,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工業生產廢氣排放(如下圖1),還有農業秸稈焚燒以及化肥使用等,都屬于較為嚴重的主觀性人為干擾因素。
大氣污染情況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最主要一點就是對于人類身體機能的破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大氣中毒害物質會逐步進入人體,并致使相關人體器官組織產生異變或是變異,例如氮氧化物以及硫化物,可以嚴重損壞人體的呼吸道以及肺肝等身體器官,同時還會致使鼻炎、肺炎或是支氣管炎等疾病的出現,嚴重時還會影響到人體全身系統機能,從而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巨大威脅;第二就是影響自然界生態平衡,通過呼吸作用,動植物會將大氣中毒害物質吸入體內,從而致使自身生理結構甚至是生殖功能遭到影響,并且含有毒害物質的食物,在長時間的攝取下,毒素會在體內積累,從而致使生態鏈結構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引發動植物的基因產生突變或是變異。
2 基于環境工程視角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的對策分析
以環境工程作為基礎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之中,相關工作重點污染問題及其防治措施分析如上表1,具體內容詳見下文。
2.1 為大氣污染防治管控做好頂層設計
對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而言,政府要扛起相關主要工作的大旗,搭建整體性的污染防治管理模式以及框架,推出相關政策,制定相關制度來確保有關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在污染監督監測工作之中,借助新型技術體系進行緊密高效的污染情況實時觀測,借助衛星或是北斗定位系統,進行整體性的宏觀監測工作,借助無人機以及人工飛機巡航的方式,做好區域性大氣監測工作,借助地面人工站點采樣分析工作方式,進行定點性的深入監測工作。同時還要構建高效的響應體系,將異常的觀測指標及時上報道有關執法部門或是監管部門,并做好后續的調查以及處理工作。在構建制度工作中,要積極完善大氣污染物排放以及處理要求,加強相關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加強生態執法工作的落實力度,從而在根本上確保環境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在監督責任落實工作中,要認真規劃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負責人,確保相關的主體責任、領導責任以及管理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同時也要做好中央環保專項督察工作,加強環保執法審計力度,確保大氣防治政策得到高效實施,[2]此外,也要嚴格處理相關違法違紀或是沒有盡忠盡責的人員或是情況。
2.2 加強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管控
現階段,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機動車尾氣排放也是最為主要的大氣污染來源之一,對此要想大氣環境防治工作得到高效完成,就要加強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管控力度。具體管控工作可以由以下幾點進行:第一就要加強尾氣排放標準水平,并加強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工作力度,同時,能源部門、環保部門以及生產企業要積極協作,加大關于尾氣排放量更低以及尾氣處理技術更加先進的機動車的研發力度。環保部門還要加強對于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等級的重新規劃,對于尾氣排放不達標的車輛,要做到及時的淘汰處理;第二就是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的推行力度,對于油電混合以及太陽能等新型技術產品,國家要進行相應的資金扶持工作,協助相關企業加強新能源技術的開發以及運營力度,如此確保相關汽車在性能、穩定性以及污染物排放方面得到顯著增強;第三就要鼓動公民進行公共出行或是綠色出行。在當前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體系之下,要積極實施城市限號工作,從而降低汽車的應用頻率,從根本上督促公民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管控。
2.3 著力加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對于大氣污染情況而言,不但要做好相關防治工作,還要加強有關生態修復以及建設工作的落實力度。在環境保護污染防控的前期工作之中,僅僅治標不治本,如果只一句氣體排放標準來對不合格的機動車進行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因此就要加強生態修復工作的落實力度,積極進行綠化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構建力度,積極推動植樹造林等保護工程的有效實施。上述工作的高效落實,就能夠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來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總量,而城區之中的綠色植物,還能夠為人類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充足高質量的新鮮空氣。除此以外,還要加強山林湖海整體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的落實力度,確保生態環境實現良性循環,降低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從而在根本上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同時還可以積極運用生物質能處理模式,從而降低工業廢物的排放,并依據生態修復來增強大氣整體質量水平。
2.4 做好多層次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工作
加強輿論宣傳導向,能夠顯著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水平,確保其能夠真正參與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之中。[3]科學高效的宣傳培訓引導工作,能夠讓相關人民群眾深入了解大氣污染的主要誘因,具體危害以及防治工作和相關技術,同時還能意識到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從而實現人民群眾方面的自覺積極落實。第一,在社區單位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進行宣傳海報的張貼,并發放宣傳手冊,還可以借助諸多環境保護宣傳講座的方式來增強宣傳范圍,生態環境監管部門還可以與諸多學校組織進行協商,來實施環保進校園活動,從而讓學生們能夠及時構建科學的環境保護意識體系;第二,充分合理的借助多媒體渠道,積極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線上宣傳工作,例如可以拍攝相關環保方面的紀錄片,或是邀請知名人物和環保專家,在有關網絡平臺上進行環保知識相關的講座,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終端開發,例如健步行等軟件督促人民群眾進行低碳環保的生活,如此不但能夠強身健體,同時還能夠降低碳排放總量,從而為環境保護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5 加大以廢氣綜合利用為核心的技術研發力度
對于大氣污染情況而言,主體污染就是廢氣污染,依據已有的基礎條件,可以發現,增強廢氣排放以及循環再利用工作是最為根本高效的防治方式。在現階段的工業企業之中,廢氣處理設施已經得到了強制性的普遍安裝,如此就要求相關排放廢氣之中毒害物質含量,將會嚴格低于國家地方環保標準,如若不然將會被動停產或是責令整改,甚至還會受到罰款或是刑事處罰。將目光放到環保企業前沿技術領域,加強無公害處理技術的研發力度,確保后續處理污染物能夠實現重新運用,進而做到污染防治工作投入以及產出的整體性循環,最終促使相關企業能夠將主要力量放入技術研發工作之中。[4]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工作已經變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關注點,世界各國以及社會各界要齊心協力共同協作,由廢氣源頭、污染方式以及處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加強有關防控以及修復的工作力度,積極鼓動人民參與其中,共同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最終維護美好的地球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靖.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管理[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1(06):31-32.
[2] 時若松.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6):25-26.
[3] 曲訓帥,馮靜,李大偉.探討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資源再生,2021(04):26-28.
[4] 侯廷建.基于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1(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