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娜
8月初,濟南市章丘區,農田里的大蔥已經長到了50-60厘米高,再過2個月,它們有望長到2米多高——不輸巨人姚明。得知章丘大蔥的超高“海拔”后,有網友發帖表示,“才知道山東人說‘你還沒我家蔥高,原來不是騙人的。”
如果只是以戲謔的態度來看待章丘大蔥,顯然小看了它。大蔥是章丘區最負盛名的特色優勢農業資源,也是濟南市重點打造的十大農業特色產業之一,種植總面積達到10萬畝,四季機械化生產面積達到2000多畝,初步形成了品牌價值高達52億元的現代農業種植體系——良種繁育、工廠化育苗、全程機械化生產、四季種植茬口選擇、線上銷售等。章丘大蔥僅是濟南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濟南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協同搭建重大創新平臺釋放聚合效應,以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賦能現代農業,加快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步伐。
濟南市堅持藏糧于技戰略,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模式,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發展“高地”。針對糧食作物生產成本逐年增加的短板,濟南推廣小麥玉米周年“雙少耕”高產栽培技術;為節約淡水資源,推廣小麥測墑補灌模式;針對制約食用菌生產發展的諸多弊端,推廣高效節能菇棚食用菌周年生產技術等,創新“產業+科技+基地+農戶”新型業態,持續提高先進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率。
對“卡脖子”技術問題,濟南加快智能化標準化關鍵技術研發,加大攻關力度:山東舜豐基因編輯研究院落戶濟南,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和新種質創制有序推廣;投入近5000萬元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山東現代畜牧業科技示范園;“耐高溫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項目在耐高溫玉米新品種選育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綠色免疫增強新獸藥茯苓多糖散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示范”項目茯苓多糖散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新獸藥生產許可證書。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濟南市每年列支1500萬元予以扶持“農高種業”發展體系。在現有62家持證種子企業的基礎上,引進新型小麥“核不育系”育種體系產業化項目,推進生物育種技術成果轉化;培育出安信種苗、偉麗種苗、金種子公司等國內知名種子種苗企業,蔬菜集約化育苗能力位居國內首位;形成由奧克斯種牛、鼎泰種豬、鑫盛達SPF祖代種雞、萊蕪黑豬、魯中肉羊組成畜禽良種繁育龍頭企業集群。種子種苗總部聚集硅谷已現雛形。
從自主創新研發到中試產業化再到成熟科技規模化推廣應用“三級跳”,濟南市加快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鏈上下游貫通體系,建立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體系+示范基地+新型經營主體的成果轉化模式,努力打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
濟南市農高區聚力“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創新體系建設,搭建創新科研服務平臺,與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30多家院校合作,利用高校科技資源,建立院士工作站、蔥姜蒜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20多個科研平臺。同時,發揮2個國家級“星創天地”、5個省級“農科驛站”等創新服務平臺作用。為解決“誰來種糧、怎么種糧”問題,幾年來,濟南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財政資金,由國內頂尖專家領銜,組建專業化創新服務團隊,形成“14名首席專家+74名崗位專家+14個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運作體系,加快造就一大批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主心骨和領頭羊,落實吸引人才返鄉留鄉支持政策,壯大農業高科技人才、農村專業人才、高素質農民等現代農業人才隊伍,國家累計撥付資金3903萬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萬名,新型職業農民技術職稱評定被列為山東省試點。
你見過“無人駕駛”的農用機械嗎?與傳統耕種方式不同,走進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商河縣),這里的田間有著不少現代化科技元素身影——無人機、蟲情監測器、大型噴灌機,已然“科技范”十足,讓人眼前一亮。
位于濟南市商河縣賈莊鎮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總占地面積500余畝,2017年9月被農業部授牌,主要負責黃淮海區域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評價、現代農業裝備應用示范、糧食減損增收技術集成推廣等工作,是全國三個主要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之一。致力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集中打造展示示范、教學、科研等多功能平臺,實現設施設備現代化、田間管理機械化、數據采集自動化、數據分析智能化。
眾多先進的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秉承“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示范中心通過蟲情測報系統和殺蟲燈實現精確防控、定向誘殺。智慧蟲情測報系統通過光誘測報實時了解蟲情發生情況,通過拍照上傳到平臺上,實現自動識別與計數,清楚了解蟲情發生情況,提前防災減災。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的特性,將光的波長、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范圍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誘引害蟲,通過高壓電網觸殺或風機風干脫水,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與傳統殺蟲劑相比,一臺殺蟲燈覆蓋面積可達30至50畝,具有安全、高效、無污染等優勢,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綠色防控,促進可持續發展。
“嗡嗡嗡……”循聲望去,一架架無人機正穿梭在示范中心田間上空,執行噴灑作業。利用植保無人機設備,示范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實現藥劑、種子、粉劑等噴灑作業,實現“兩提兩減”,提高作業效率,提升防治效果,減少作業成本,減少農藥用量。據統計,無人機噴灑技術可以節約50%的農藥、90%的用水量。同時,避免人機接觸,提高噴灑作業安全性。
田間灌溉方式不合理,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加劇水資源短缺。為解決這一難題,看大型噴灌機如何大顯身手?大型噴灌機實施大面積灌溉作業,作業效率比傳統灌溉機械提升30%以上,可以節水30%-50%,提高作物產量15%-25%,解決了勞動強度大、單位面積投資成本高等問題。同時,大型噴灌機具備智能操控和數據采集功能,可以根據數據采集決定灌溉時機與時間,實現噴灌機遠程控制,做到無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