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

近十年來,我國主旋律題材的影視作品迎來了商業大片時代,多部現代電影語言和市場化思維高度結合的主旋律精品力作讓廣大網友津津樂道。在目前的創作生態中,仍然有些主創把“主旋律”當成帽子,冠冕堂皇的戴在頭上,可以不美,但不能沒有,有些主創則是把“主旋律”釀成美酒,讓觀眾沉醉其中,輸送直抵靈魂的力量。電影《守島人》無疑是后者。
所謂“市場化思維”離不開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的加持,然而“多大的腕兒也拯救不了一個爛故事”,要想實現美譽度和票房的雙豐收,核心要義還是要把故事講好,如何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實現“破防”,打通輸出核心價值觀和謀求商業利益的壁壘,電影《守島人》給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步驟。
第一步是展現普通人的糾結和人性的弱點。我們的主旋律影視創作群體一直存在一個普遍的心結,能不能展現主人公的弱點,如何展現主人公的弱點,甚至是一度極端的表現為“主旋律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主人公不能有弱點”。《守島人》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展現了獲得“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的王繼才與妻子守衛孤島整整32年的動人事跡。影片沒有把王繼才粉飾成天生的英雄,海島上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與家人的骨肉分離都促使主人公無數次的想要離開島嶼。妻子也在一次次地詰問“為什么別人不上島,我們上?”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苦難并不值得感謝,值得感謝的是讓我們在苦難中生存下來的精神追求,試想一個從第一天起就樂意呆在島上與世隔絕吃苦受累的王繼才,該有多么的虛假扁平不能令人信服,正是人性中的弱點讓角色照見觀眾內心,王繼才最初的退縮是人之常情,這人之常情與暴風雨中的錘煉互相交織,促使他守島的動力從開始想做成一件事情的較勁兒,到逐漸把守島當成追求的事業。只有他在島上的真實反應讓我們能理解,他的堅守才能成為我們的追尋。
由此引出了通向主旋律之美的第二步,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無關乎身份和地位,好的角色,人物命運和觀眾的生活總有邏輯上的相似性,孤獨歲月中的堅守和抗爭,可能正是每一個奮斗中的你我人后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都是王繼才,我們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
第三步是傳遞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國情懷。展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是藝術作品的一大類主題,《守島人》中的王繼才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老人與?!分械氖サ貋喐?,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看,《守島人》除了具備《老人與?!分袑γ煨∪祟悅€體在大自然中不懈生存、抗爭的歌頌,還更勝一籌,展現了中華民族深沉恒久的家國情懷。當王繼才的兒子在海軍艦艇上隔海對父親致以神圣的敬禮,這位守島32年的漢子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把保家衛國的火炬傳遞到了兒子手中,影片這一幕成功地把故事價值從第二步上升到第三步“守島就是守國家”,王繼才在望遠鏡前倒下的時刻成就了超越全片所有“人海交戰”情節的情緒和價值高點。
從關照個體內心到追尋家國情懷,這絕非賺取觀眾眼淚的編劇套路,而是一部分故事片可以選擇的滄桑正路。這樣的選擇體現了文藝精品融入時代、承擔社會責任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建黨百年之際,在中華民族迎來全面復興的歷史時期,每一位有遠見、有擔當、有實力的影視創作者都應該腳踏實地,觸摸描摹山河巨變之中生動鮮活的個人心靈成長,同時仰望星空,滿懷自豪激情地號準大國崛起、萬眾一心的時代脈搏。不求作品名留青史,但求創作無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