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彥琴 田春洪 馬燕妮 殷哲 魏玖月 姚姝 楊林蓉 劉瑩 易小玲
摘要:國醫大師張震教授運用“一體兩翼”法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辨病治療骨髓抑制,認為脾腎虧虛,肝失疏泄為其基本病機,健脾補腎、疏肝調氣和血為其主要治則。且自擬疏調生血湯辨治骨髓抑制,在改善三系減少,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及出血等方面臨床療效較好。
關鍵詞:張震;骨髓抑制;一體兩翼;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R73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10-0093-02
張震教授,主任醫師,第三屆國醫大師,云南省名中醫,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創始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云南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終身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名譽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脾胃病研究所名譽所長,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70年余。
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和/或粒細胞減少及發熱、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出血,是由多數化療藥物所致的常見毒性反應,也是限制化療藥物劑量和療程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患者治療的完整性及效果。目前,西醫改善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方法主要有造血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輸血等方式,但價格昂貴、作用時間短暫,尤其對于經過多次化療后的嚴重骨髓抑制,效果欠佳。
中醫認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化療藥物進入機體后耗傷氣血,損傷臟腑功能,造成“虛者更虛”的局面,可將其歸屬于“血虛”、“虛勞”、“血證”等范疇,其中虛是關鍵,化療邪毒為其病因。
筆者有幸師從國醫大師張震教授,感悟其“一體兩翼”法在指導治療骨髓抑制方面的優勢。“一體兩翼”法是張老根據60年臨床診療實踐經驗所形成之理念大法,提出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既可促進肝之疏泄條達功能,又能顧護腎脾之先后天之本,結合臨床情況靈活施治,針對不少常見病及疑難病均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1 “一體兩翼法”對骨髓抑制的理論指導
骨髓抑制臨床多見貧血、白細胞減少和/或粒細胞減少及免疫力低下發熱、血小板減少及出血,中醫多見“血虛”證,臨床多與肝脾腎相關。張氏“一體兩翼”法以疏肝調氣為主體,同時將健脾補腎維護先后天之本為調攝之兩翼。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臟腑經絡沖任之血均受自于肝。《張氏醫通·諸血門》:“精不泄,歸精于肝而化清血”。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腎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精血同源。《張氏醫通》云“血之源頭在乎腎”。
1.1 “一體兩翼”法在貧血中的應用 張氏之“一體兩翼”法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既調補先后天之本,使精血化生有源,又疏其氣血,使血脈通暢,令其條達而至和平。李達、李琤[1]、潘一鳴等[2]總結梁冰教授辨治貧血經驗指出貧血多以脾腎虧虛為本,兼夾濕瘀等因素;潘一鳴總結梁老用藥經驗發現歸肝經最多,次之為脾、腎經。明瑤等[3]從肝脾腎論治純紅再障發現可明顯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孫偉正教授[4]運用調理脾胃、補益肝腎的方法治療缺鐵性貧血,收效甚佳。
1.2 “一體兩翼”法在白細胞減少及免疫力低下中的應用 多數文獻驗證白細胞減少及免疫力低下與肝脾腎密切相關,與“一體兩翼”的理念十分契合。王寅等[5]認為化療后白細胞減少主要為毒中骨髓、髓不生血,與心肝脾腎虧虛密切相關。曾志勇[6]認為中醫“臟腑肝”所對應的實體是西醫“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為代表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嚴燦[7]、陳家旭等[8]均指出肝郁患者的免疫機能下降,中醫肝主疏泄理論有其現代免疫學基礎,中醫肝的主體功能應當包括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的功能。
1.3 “一體兩翼”法在血小板減少及出血中的應用 張老之“一體兩翼”法指出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脾腎不足則血生化乏源,肝郁脾虛則血不循經,溢出脈外是以出血。李達教授指出血小板減少及出血與肝脾密切相關,調肝扶脾法為治療血小板減少及改善出血的重要方法,且自擬怡癜飲用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及改善其出血方面療效可觀[9-10]。杜忠海[11]研究發現采用涼血止血、理肝扶脾法治療血小板減少,能明顯改善出血癥狀,增加骨髓產板巨核細胞及外周血小板數量。
綜上所述,無論是骨髓抑制還是中醫“血虛”證,均與肝脾腎密切相關,且疏肝調氣和血、健脾補腎不僅能夠改善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還能有效改善免疫力,緩解虛勞,減少出血發生等,這與張老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的思想不謀而合,故“一體兩翼”法可指導改善骨髓抑制。
2 “一體兩翼法”治療骨髓抑制的方藥心得
國醫大師、云嶺中醫疏調學派創始人張震教授窮其古籍、基于實踐、創新致用,反復臨證思考總結,自擬疏調生血湯(黃芪、當歸、地黃、黨參、黃精、補骨脂、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鹿角膠、雞血藤、柴胡、香附、郁金、枳實、白芍、白術、茯苓、山藥、仙靈脾、生甘草等)辨病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并隨證加減,臨床上卓有成效,張老臨證中發現患者多久病郁結狀態亦或者長期遭受疾病影響,情緒焦慮,氣機不暢,且肝主疏泄及肝藏血,與脾腎為母子及相生相克關系,故治療上當調護脾腎與疏利肝氣相結合。方中主藥黃芪健脾益氣,而“有形之血,乃生于無形之氣”,故可助生血之源,氣旺則血生;當歸補血活血,可治血虛諸癥;柴胡具有輕清升發,宣透疏達之功,可疏解肝郁、調暢氣機。全方共奏益氣養血生血、疏肝補腎健脾強髓之功效。具體化裁,若乏力倦怠明顯者,可加人參或太子參;若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者,可加附片、肉桂等;若五心煩熱、低熱盜汗者,可加肉蓯蓉、麥冬、玉竹等;若出血者,可加大小薊、白茅根、茜草、仙鶴草、地榆等并方中地黃生用;夾濕者加薏苡仁、通草;濕邪化熱加淡竹葉、茵陳;夾瘀者加丹參、桃仁、紅花等,血象長期難升者,加用雞血藤、阿膠等[12]。綜上所述,張老自擬疏調生血湯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組方理論嚴謹且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琤,李達.梁冰教授因地制宜辨治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10):3122-3124.
[2]潘一鳴.基于數據挖掘分析梁冰嶺南辨治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用藥規律[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8.
[3]明瑤,徐川嵐,陶杰,等.從肝脾腎論治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腎陽虛證的單病例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5):46-49.
[4]王金環,張麗琴,孫偉正,等.孫偉正教授應用“補脾益腎,酸甘化血”法治療缺鐵性貧血經驗[J].中醫藥學報,2020,48(10):56-59.
[5]王寅,呂麗媛,侯麗,等.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藥治療[J].北京中醫藥,2019,38(8):787-789.
[6]曾志勇,張力華,羅友華,等.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論中醫“肝”和“脾”的實體[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3):4-5.
[7]嚴燦,張斬春,鄧中炎.肝主疏泄免疫學機制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5(3):36-38.
[8]陳家旭.中醫肝本質現代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8(7):3-5.
[9]李達,胡永珍,陳瑤,等.怡癜飲治療激素依賴性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3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56(17):1479-1482.
[10]蘇冬青.調肝扶脾法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11]杜忠海.涼血止血理肝扶脾法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12]張震,田春洪.國醫大師張震氣機疏調論治[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97-102.
(收稿日期: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