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日傍晚,在常州,由蘭陵橋拐進民豐橋右側,風景便會陡然一變——河變寬,路變窄,樹變密,耀眼的陽光也變輕、變淡、變柔。
我已十分熟悉這番景象,卻始終不覺膩煩。走在這運河南岸的慢行步道上,宛如置身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巨型園林,自然景觀、人文風情撲面而來,擾動著行人的心境,讓五感愈發敏銳。
運河蜿蜒,石欄圍岸,老墻斑駁,路面鋪著舊石條或老青磚;梧桐、香樟、銀杏、柳樹、櫸樹、青楓、冬青、雪松、竹子,如一把把油亮的綠色巨傘,將整條路與半條河擁在懷中;一簇簇月季、紫薇、繡球,一叢叢蜀葵、美人蕉、夾竹桃開得正盛,花朵觸手可及;新建的大片樓群,在天邊勾勒出異峰突起的城市輪廓線;夜幕降臨,兩岸燈光流動在水里,與遠處建筑的霓虹燈相互輝映,透露出動感與活力,傳遞著暖意和溫馨。
運河并非一直如此靜謐。由西向東橫穿市區的大運河常州段,全長45.8千米,曾是一段“黃金水道”,“河岸有街,街邊有船,船側有排”。隨著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高速發展,古運河的主要功能才從貨運交通轉向旅游觀光。17年前,常州市政府實施運河南遷工程,更是為兩岸居民帶來一片安寧。
2
不過,深入這片靜美風景,就會發現有很多靈動的元素,豐富了觀者的體驗。
晚風吹過,河水泛起金色漣漪;斜陽給地面鋪上一層淡淡的金光,一個個游動的長長的影子浮于其上;叮叮咚咚的跫音響在路上,談笑聲劃破河面的平靜,隱于草叢的音響播放著背景音樂,一路相伴……
還有一些可愛的生物,給人帶來驚喜。一群水鳥在暮色中倏忽而來,水上翻飛,遁入樹林,飛往高空;幾只麻雀在欄桿上、草地上蹦蹦跳跳,旋即飛遠;蟬鳴和蛙聲此起彼伏,富有節奏和韻律。
從西往東慢慢走,路邊有新建小區,也有舊居民樓,越建越高的房子和越長越高的樹枝相依。還有那種平房老宅,門上貼有紅彤彤的春聯,一道門敞開,燈火溫暖;兩扇窗半掩,人影綽綽。居民們或從家里搬出竹椅、板凳,坐在空地上納涼,或在健身器材上鍛煉。煙火味,市井味,呈現著最接地氣的世俗生活。
不覺已走到同濟花園平行的河邊,那兒停有一艘雕飾精美的大船。船上燈籠成串,是溫馨的黃色,而非通常見到的紅色,別有美感。這是休憩長廊,也是通行棧道,我仔細數過,共有八節“船艙”,每節都擺放有數條長凳,人們三三兩兩閑坐、聊天、發呆。我也總在這里休息一會兒,數數燈盞,望望星空,拍拍照片,看來來往往的船只,聽歌聲、樂聲和汽笛聲,再繼續往前走。
繼續向東,只見一片平緩山坡,翠綠草地絨毯般鋪下來。這里景觀眾多,涼亭、會館、閘壩、角樓、牌坊、石橋、水井、石雕……濃縮了江南建筑的主要特色。遺憾的是很多新建的亭、臺、樓、閣沒有名稱,我不禁想到,能不能向社會征集名字,既為景物增加文化內涵,也為市民增添生活趣味,何樂而不為?
念及此處,放眼四顧,夜色更加深沉,兩岸燈光愈發顯得明亮,月亮也已慢慢爬上樹梢,河與岸、花與樹、橋與樓仿佛隨著燈光搖曳起來。水汽氤氳,又為眼前景色籠上一層迷蒙的色彩,讓描述的語言顯得單薄、蒼白,唯有影像能留住此時此刻。
3
了解運河,除了打開五感,全身心去看、去聽、去觸摸,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探索它的歷史。
談及運河的歷史、運河的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橋,它們是解讀運河的最佳入口。我走來這一路,就要穿過六七座橋,有蘭陵橋、民豐橋、同安橋、同濟橋、德安橋、文成橋、朝陽橋等。這些橋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每穿過一座石橋,我就感覺城市的歷史向我走來,又不經意地與我擦肩而過。
還有那運河夜景的亮點——南港碼頭,曾是近代大運河沿線重要的裝卸儲運碼頭,現在一方面保存有五棟紅磚倉庫房、裝卸機械等遺存,一方面打造了新潮的旅游休閑區——南港1957音樂美食集裝營。人聲鼎沸的火鍋店、喧鬧蒸騰的酒吧、露天表演臺等等,共同構建出常州文化娛樂生活新地標。千年古韻襯托現世安穩,江南風貌穿插時尚元素,文化遺產就這樣融入現代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港碼頭改造建設過程中,發現了一條古代夯土城墻遺跡——興建于五代楊吳時期的常州羅城城墻。遺址發掘面積160平方米,殘寬6米,高1米,走向和大運河基本平行。據考證,五代吳天祚元年(935),常州刺史徐景邁建羅城。羅城的筑造,標志著常州成為統轄一方的區域中心城市。常州民間曾流傳一首歌謠:“里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描述的就是羅城的樣貌。如今,羅城城墻遺址未正式開放,而是采用仿古城墻式樣的磚石結構與夾膠玻璃幕墻組合,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進行展示。
這一段運河邊除了老廠房、舊街區“連點成片”,還有東坡公園、九華禪寺等人文景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十余次來常州,最終定居常州白云溪畔藤花舊館,直至仙逝。東坡公園內建有艤舟亭,是蘇東坡每次沿運河到常州泊舟的地方。該亭初建于南宋時期,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時,因對蘇東坡仰慕而重修,并為該亭寫下“玉局風流”匾額。東坡公園內還有東坡洗硯池、乾隆御碑亭、御碼頭等景點,既可以供游人懷古,也是俯視壯觀古運河的最佳地點。晚上散步到這里,常聽到有人在艤舟亭里吹薩克斯,曲調蒼涼、悠遠,令人不禁聯想起蘇東坡與這座城市結下的生死情緣。
總的來說,在剛剛過去的悠長夏天,在那些漫長的夜晚,我的運河之旅是健康之旅、快樂之旅、情感之旅。一個人散步時,我在河邊慢慢地走,靜靜地發呆,默默地感受;兩個人行走時,我與友人霞或一前一后隨行或并肩緩行,偶爾簡單地聊上幾句。經常見面的好友,并沒什么特別要說的話,但又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
有人說,世上只有兩種東西從不停下腳步,一個是無形的時光,另一個是有形的流水。古運河歷經風霜雨雪,閱盡世間滄桑,緩緩向東流淌,靜靜守候歲月,凝聚千年古城的光榮與夢想、繁華與生機,承載江南常州溫暖的記憶、多彩的色調,連通這座宜居城市的現在和未來,滋養著我的生活和情感。
艾英:資深媒體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隨筆集《尋找五瓣丁香》《在季節深處微笑》《一路芬芳》等。
編輯 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