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摘要】目的: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重度燒傷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42例研究對象均選取于貴港市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重度燒傷患兒,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21例。對照組患兒給予燒傷科常規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兩組患兒均干預至出院。比較兩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及干預后治愈率;干預期間繼發感染率、護理依從性;干預前后患兒家屬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結果: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痊愈率為90.48%,高于對照組的52.38%;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兩組患兒家屬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家屬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干預期間,觀察組患兒繼發感染發生率比對照組低,總依從率比對照組高(均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提高痊愈率,同時可減輕家屬焦慮情緒,提高社會支持度與患兒的依從性,減少繼發性感染,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燒傷;重度;小兒;綜合護理干預;焦慮;社會支持;感染;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
小兒重度燒傷是兒科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燒傷面積可達到全身面積的16%~25%,Ⅲ度燒傷則燒傷面積可達到全身面積的6%~10%,Ⅱ度燒傷其燒傷面積占全身面積的5%以下,燒傷面積尚未達到上述百分比但患兒已經出現休克、嚴重呼吸道燒傷或合并其它嚴重創傷、化學中毒等情況者,也屬于重度燒傷。目前對于重度燒傷患兒常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雖然總體上可達到一定的干預效果,但并不能使患兒得到全面、細化的服務與照顧,護理范圍有限。綜合護理干預是指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程序系統化,以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實施、評價為框架,融合小組護理及責任制護理的優點,以保更加證完善的護理服務,從而使患兒得到更加細致的照護[1]。但是綜合護理干預在重度燒傷患兒中的應用比較少見,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重度燒傷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貴港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重度燒傷患兒42例,選取年限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中女患兒10例,男患兒11例;病程10~30d,平均(15.98±3.31)d;年齡2~4歲,平均(2.53±0.31)歲。觀察組中女患兒9例,男患兒12例;病程11~30d,平均(16.12±3.86)d;年齡2~4歲,平均(2.65±0.12)歲。兩組患兒資料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小兒外科疾病診療指南》[2]中關于小兒重度燒傷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經比較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年齡1~10歲者;意識清楚且家屬可以配合研究工作者;患兒家屬自愿參與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意識模糊或患有精神疾病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燒傷科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常規病情記錄,創面護理,常規的補液治療,抗感染抗休克治療,指導患兒飲食,心理護理和相應的健康教育[3]。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院內病室環境的改變,同時對患兒及患兒家屬的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更為個體化,加強預防燒傷、出院后功能和心理康復幾個方面的健康宣教等方面,具體工作如下:(1)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用患兒感興趣的玩具、玩偶、彩色氣球、卡通貼畫等裝飾病房,轉移患兒注意力,拉近患兒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使患兒心理狀態放松,同時也有助于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與抗拒心理[4]。(2)做好與患兒家屬的及時溝通,使患兒家屬意識到照顧角色在燒傷患兒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走出負面情緒,盡快適應醫院治療環境,更好地配合治療;與此同時,可以借助有關媒體或相應的資助平臺,為患兒家庭提供社會支持,以緩解患兒家庭的經濟壓力。(3)住院期間患兒的飲食由護士全程指導與監督,保證營養的供給,囑咐患兒家屬可以適當的給予患兒黃豆、青豆、芝麻、核桃、羊奶、牛奶、羊肉、豬肉、瘦肉、蝦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使患兒營養充足,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兒創面的愈合,另外手術前的常規禁食禁水等事項也可以適當放松,以減少患兒的哭鬧情緒[5]。(4)對患兒家屬作出院前指導,讓患兒家屬掌握一些患兒出院后的基本護理措施,使患兒出院后也可以得到更好地照顧,另外還需增加對患兒出院后的隨訪次數,完善對患兒的護理。(5)參照《國際燒傷協會燒傷救治實踐指南》[6]中的相關救治與處理內容,在預防小兒燒傷和燒傷后及時處理方面進行宣教,以降低小兒燒傷發生率,并使燒傷患兒可以得到及時的救護與處理。兩組患兒均干預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兒的住院天數;干預后患兒燒傷部位焦痂脫落,肉芽創面形成,進行植皮手術后無感染、無休克等癥狀且預后良好者即為痊愈,痊愈率=痊愈例數/總例數×100%。(2)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7]中的評分標準對患兒家屬干預前后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分,焦慮自評量表滿分為10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經評估,得出的總分值越高則代表患兒家屬焦慮程度越嚴重;參照《社會支持評定量表》[8]中的評分標準對患兒家屬干預前后的社會支持度進行評分,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滿分為40分,經評估,得出的分值越高則代表社會支持度越高。(3)燒傷后1~2周為繼發感染高峰期,在此期間觀察兩組患兒感染發生情況:分別于干預5d、10d、15d后統計兩組患兒繼發感染的例數,計算總感染率。(4)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表,評估干預后兩組患兒的護理依從性,此問卷表總分為100分,總得分<65分為不依從,總得分65~85分為部分依從,總得分>85分為完全依從,總依從性=(部分依從+完全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X 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下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統一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及痊愈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痊愈率為90.48%,高于對照組的52.38%(P<0.05),具體數據可見于表1。
2.2 兩組患兒家屬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患兒家屬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家屬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具體比較可見于表2。
2.3 繼發感染率
干預期間觀察組患兒繼發感染總發生率為4.76%,對照組患兒繼發感染總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患兒繼發感染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具體內容可見于表3。
2.4 護理依從性
干預期間觀察組患兒的總護理依從率為85.71%,對照組患兒的總護理依從率為52.38%,觀察組患兒總護理依從率比對照組高(P<0.05),具體比較可見于表4。
3 討論
重度燒傷給患兒心理和生理都帶來較多問題,患兒不僅需要進行多次的手術和換藥,預后不佳者還可能伴有肢體殘缺、畸形等。常規護理干預僅對患兒進行創傷方面的護理,無法解決患兒心理的恐懼感,不利于患兒配合相應的干預措施,也不利于病情好轉,同時患兒家屬在焦慮的狀態下也無法順利配合治療與后期護理。
綜合護理干預是將護理程序具體化,可以更周到的服務于患兒及患兒家屬,不僅對患兒病情密切關注,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同時在患兒及家屬心理護理方面都更加深入具體。綜合護理干預下,會對患兒家屬進行教導,緩解其焦慮、內疚等不良情緒,并給予相應的社會支持幫助,為其家庭減輕負擔,避免因費用問題而耽誤患兒治療的情況,患兒病情可及時得到控制,促進病情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且干預后的痊愈率高于對照組;經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重度燒傷患兒的病情,提高治愈率,促進病情恢復,同時可以幫助重度燒傷患兒家屬緩解焦慮情緒,為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提高社會支持度,減輕患兒家庭負擔,與羅旭芳等[9]研究結果一致。燒傷患兒在短時間內可發生繼發性感染,進而阻礙病情恢復。完善的護理干預可全方位地關注到患兒病情,更有助于患兒創面的愈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兒的繼發感染率,另外完整的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可以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與抗拒感,可提高患兒的護理依從性,有利于患兒病情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期間,觀察組患兒繼發感染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兒總護理依從率比對照組高,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更全面的關注重度燒傷患兒的病情,有助于創面愈合,從而降低患兒繼發感染率,同時消除患兒對醫護人員的陌生感與恐懼感,提高患兒的護理依從性,有助于病情的改善與控制,與李葉榮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縮短重度燒傷患兒住院時間,提高痊愈率,減輕家屬焦慮情緒,提高社會支持度,降低繼發感染率,同時可以提高患兒的護理依從性,整體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桂萍,靳鎖翠.綜合護理干預對燒傷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0):1639-1642.
[2]袁繼炎.小兒外科疾病診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87-390.
[3]趙春月,張愛茹,戶艷霞.重度燒傷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情況及預防措施研究[J].傳染病信息,2019,32(4):325-328.
[4]郭鳳,李國瑞,劉婷,等.心理干預在重度燒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8,39(4):271-273.
[5]沈紹艷.燒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飲食護理[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10(12):168-169.
[6]韓春茂,王新剛.《國際燒傷協會燒傷救治實踐指南》2018版解讀[J].中華燒傷雜志,2021,37(2):196-200.
[7]王征宇,遲玉芬.焦慮自評量表(SAS)[J].上海精神醫學,1984,2(8):73-74.
[8]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2):98-100.
[9]羅旭芳,張敏,趙杜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重度燒傷患兒照護者的影響[J].中華燒傷雜志,2018,34(9):648-652.
[10]王霞,王婭,白夢,等.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小兒燒傷治療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8,56(3):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