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煤價暴漲成為期貨市場最大看點,繼8月23日焦煤、焦炭、動力煤罕見集體漲停之后,24日焦煤、焦炭繼續高開高走,盤中最高漲幅超10%,雖然都是沖高回落走勢,但收盤仍全部大漲。業內人士認為,在全國減碳大背景下,前期大量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都紛紛錯判形勢,以至于眼睜睜看著煤價連連上漲直至目前的暴漲,市場已經連續發出強烈信號并敲響了能源供應警鐘。
煤價連續上漲
這輪煤價上漲始于去年4月份,至今年5月份達到一個相對高點,隨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三次點名的強大壓力之下出現了一波快速下跌,但僅僅過了兩周就重新起漲,直至今天仍不能確定這波漲勢是否會結束。
8月24日,焦炭明年1月主合約收報每噸31505元,大漲6.54%,名列當日期市漲幅榜首。然而,當天現貨市場上的焦炭價格更高,折合盤面價約為33093元,基差158.8元,現貨升水期貨幅度為5.04%。
至于焦煤,升水幅度更大,達到17.65%。8月24日,焦煤1月主合約收報每噸2465元,大漲5.79%,名列當日期市漲幅榜第三位,焦煤現貨價格也高至2900元,基差達435元。
動力煤漲幅略小,1月主合約收報每噸856 2元,上漲2.83%。現貨市場上,當天的動力煤價格亦高至1080元,基差224元,現貨升水期貨幅度最高,達26.14%。
回首今年五六月份,市場內外就對煤炭價格給予了極高關注度,因為彼時煤價已經處于甚至突破了歷史最高價區,正當市場內外紛紛焦慮之際,一系列如“7月以后煤炭價格將進入下降通道”的預測讓市場人士稍稍緩了口氣,但如今看來,這些判斷也僅僅只是心理安慰劑而已。
上漲原因何在
對于煤價上漲,很多人表示不解,急欲尋找上漲原因。就在8月23日漲停之際,市場上傳出消息:焦煤焦炭漲停是因為有消息稱因核酸檢測溯源,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政府通知,甘其毛都口岸海關將暫停蒙煤進口兩周,從而導致供給進一步緊縮。
然而,當晚這一消息即被澄清。有記者就此事向甘其毛都口岸所屬烏拉特海關致電,對方稱“目前尚未接到相關通知消息”。
消息連續反轉讓很多投資者直接蒙圈,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各種吐槽和陰謀論,諸如:“莊家在派發”“空頭干掉了一批,現在輪到收割多頭了”……
業內人士分析,煤價這輪連續上漲的確超乎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行政力量的把控,恰恰說明了市場力量之強大,水可疏不可堵。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煤炭供求關系出了問題,供應太少了,而煤炭需求卻很多,煉鋼和發電就是兩大用煤大戶,甚至有消息說個別中小型發電廠因買不到動力煤而揮淚燒焦煤。
解決或需時間
盡管煤炭供應緊張,但在環保壓力下,煤炭產能定然不會全量釋放。
近段時間以來,國內煤礦緩慢復產,焦煤產量釋放增量不及預期,現貨價格堅挺,期貨盤面大幅拉漲后高位小幅回調。
好在煤炭供應正在增加。據8月24日中國煤炭市場網的消息,近期,雖然降雨天氣使得在產煤礦生產活動受到一定影響,但鄂爾多斯地區新增復工復產煤礦5座,主產地煤炭產量總體仍呈現增加態勢。
業內人士認為,能源供應問題仍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一個大問題,運動式壓減煤炭用量以達到雙碳目標,就像是用“堵”的方法來治理洪水,根本出路還得依靠科技創新,供應上宜增核電、減火電,需求上更應該加大科技含量,比如目前我國不但已經成功研制出低碳冶金技術,而且今年5月河鋼宣鋼就已經成功建設了“氫冶金”示范項目,借助氫能源技術,實現了二氧化碳大幅減排,但具體減碳效果如何,是否成本過高,是否值得推廣,還需政策制定者進一步調查研究決策。
摘自微信公眾號“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