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力



摘要 利用氣象要素觀測資料,分析2020年1月5—6日烏蘭察布市大雪天氣過程。結果顯示:此次大雪天氣的影響系統包括深厚的高空低槽、700 hPa切變線、蒙古地面冷高壓、地面倒槽等;烏蘭察布市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特征,滿足了降雪的動力條件;低層西南與東南氣流共同提供水汽;智能網格預報時間越臨近,預報準確性越高。
關鍵詞 降雪;環流形勢;物理量分析;智能網格預報
中圖分類號:P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6–0069–03
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中部,位于內蒙古高原,地勢呈中間高、兩邊低趨勢。冬季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為暴雪,通常伴有寒潮、大風和降溫。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內蒙古中西部暴雪產生過程進行了分析研究,如蘇日娜[1]分析了2017年2月河套地區暴雪水汽輸送特征。基于此,利用常規性氣象資料,分析了2020年1月5—6日烏蘭察布市大雪天氣過程的環流形式演變特征。此外,對物理量場進行診斷分析,旨在為烏蘭察布市強降雪預報提供參考。
1 天氣實況
2020年1月5—6日烏蘭察布市迎來了一次全市范圍內的中到大雪天氣。其中1個國家站達到大雪量級(豐鎮6.3 mm),其他10個國家站均達到中雪量級(圖1)。
2 高空環流形勢特征
2.1 500 hPa
5日08:00(圖2a),西西伯利亞地區有-32℃的冷中心,內蒙古中北部受暖高脊控制,90°E~105°E,42°N~51°N范圍內存在特別活躍的冷平流。青藏高原和貝加爾湖分別有高空槽生成,且貝加爾湖槽與青海地區小槽合并向東移動。西南暖濕氣流向北推進至內蒙古中部,大部分地區溫度露點差t-td≤4℃,標志著內蒙古中部地區濕度明顯增大。5日20:00(圖2b),烏蘭察布地區處于高空槽底前部,受暖平流影響,溫度露點差t-td≤1℃,具備了降水的濕度條件。
2.2 700 hPa
5日20:00(圖3a),內蒙古地區西部形成強大的高壓系統。冷式切變橫穿烏蘭察布市,切變后部西北冷空氣與切變前部暖濕西南氣流、西南大風速帶攜帶的暖濕氣流于烏蘭察布地區交匯,且t-td≤1℃。在充足的西南水汽供應、冷高壓前部西北冷空氣和切變共同影響下,烏蘭察布市有大范圍降雪。
2.3 850 hPa
5日20:00(圖3b),內蒙古地區西部與東南沿海形成強大的高壓系統。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市處于兩高之間的低壓槽中,同時烏蘭察布市南部受暖濕切變影響,加之四川盆地附近形成閉合的低壓系統,其前部的偏南氣流攜帶大量水汽北上到達烏蘭察布地區,t-td≤1℃的濕區已開始影響內蒙古中部地區,充足的水汽導致烏蘭察布市大范圍降雪。
3 地面環流形勢特征
5日08:00(圖4a),蒙古冷高壓位于80°~110°E,43°~53°N區域,中心達1 057.5 dagpm,而我國中部地區受地面低壓控制,低壓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區,中心達1 012.5 dagpm。烏蘭察布市處于地面兩高之間,地面低壓倒槽橫穿全市,且處于倒槽前東南氣流的控制中,從黃海與東海帶來充足的水汽供應。5日20:00(圖4b),內蒙古中部的地面倒槽繼續向東北伸展,阻礙蒙古高壓的移動,使其原地發展壯大。
4 物理量場特征
4.1 相對濕度場
5日08:00~20:00,烏蘭察布市高層大氣始終受西南暖濕氣流控制,中低層受西南和東南氣流共同影響,將南海、東海和黃海豐沛的水汽源源不斷的輸送至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地區。從烏蘭察布市5日20:00時相對濕度場(圖5)可以看出,烏蘭察布地區相對濕度達90%~100%,充分顯示出低層西南與東南氣流共同影響下的水汽輸送作用。
4.2 垂直速度場
從5日14:00(圖6)低層850 hPa與高層300 hPa垂直速度場可以看出,低層以負值為主,高層以正值為主,說明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為此次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動力條件[2]。
5 智能網格預報檢驗
本次烏蘭察布市大雪過程主要集中在5日08:00~6日08:00,比較本時段內蒙古智能網格的預報結論和降雪實況發現,智能網格預報與本次降雪實況相符,對降雪的落區等預報較為精準。智能網格預報時間越臨近,預報準確性越高。
此次降雪覆蓋烏蘭察布市全市,現選取涼城和四子王旗站點(圖7)進行分析。涼城5日14:00的智能網格預報降雪量和實況降水較吻合,5日17:00~6日05:00智能網格預報都較實況值偏大;四子王旗5日08:00~11:00出現1.9 mm降雪量,智能網格預報出現漏報,5日14:00~20:00,智能網格預報都較實況值偏小,23:00智能網格預報與實況值一致,6日02:00智能網格預報值偏大。
6 結論
(1)此次大雪天氣的影響系統包括深厚的高空低槽、700 hPa切變線、蒙古地面冷高壓、地面倒槽等。
(2)烏蘭察布市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特征,滿足了降雪的動力條件;低層西南與東南氣流共同提供水汽;智能網格預報時間越臨近,預報準確性越高。
參考文獻
[1] 蘇日娜.2017年2月河套地區暴雪水汽輸送特征分析[J]. 科技風, 2019(4): 10.
[2] 蘇玥,宋海清,張存厚,等.內蒙古西中部一次暴雪天氣過程分析[J]. 內蒙古氣象, 2019(2): 8-11.
責任編輯:黃艷飛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the heavy snow weather process in Ulanqab city from January 5 to 6, 2020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system of this heavy snow weather includes deep upper trough, 700 hPa shear line, Mongolian surface cold high pressure, surface inverted trough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rgence of low-level and divergence of high-level in Ulanqab meet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snowfall; The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air currents in the lower layer provide water vapor together; The closer the intelligent grid forecast time is, the higher the forecast accuracy is.
Key words Snowfall; Circulation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 analysis; Intelligent grid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