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光



摘? 要:交通渠化是指借助于交通標志、標線或護欄等,對車輛、行人進行疏導,使其像渠道內的水流一樣按照特定方向運動,互不干擾、有序運行,從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減少擁堵時間,降低事故概率。本文首先介紹了城市道路不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隨后在概述交叉口渠化設計作用的基礎上,分別從交通調查、渠化設計、方案確定等方面,分析了道路交叉口渠化設計的基本流程;最后從車道功能劃分、人行橫道設計等方面,對交叉口渠化設計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簡要總結,為緩解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擁堵問題起到了一定幫助。
關鍵詞:道路交叉口? 渠化組織設計? 車道功能劃分? 導流線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6(c)-0012-03
Abstract: Traffic channelization refers to the dredging of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with the help of traffic signs, markings, or guardrails, so that they move in a specific direction like the water flow in the channel,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operate orderly,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of the intersection, reduce the conges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accident probabilit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different urban road intersections, and then analyzes the basic process of road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traffic investiga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 and scheme determination; finally,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 is brief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ne function division and crosswalk design,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congestion problem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
Key Words: Road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Lane function division; Diversion line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是容易發生交通擁堵和行車事故的路段,在機動車數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對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優化設計就顯得尤為迫切。從實踐效果來看,交叉口渠化設計在提高車輛與行人的通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是在具體開展渠化設計時,還必須結合道路交叉口的具體情況,例如有無信號控制、是否簡便易懂、不能遮擋視線等。如何讓交叉口渠化設計兼顧實用性、美觀性和規范性,成為開展渠化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
1.1 無信號燈控制平交交叉口
在中小城市及鄉鎮,無交通信號燈的平交交叉口十分常見。具體來說,又可分為有標牌指示和無標牌指示兩種情況。在這種交叉口,駕駛人多數情況下是基于自身的駕駛經驗和個人習慣,來決定通過交叉口時的行為[1]。因此,在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口,搶過的情況比較常見,而真正按照交通規則減速慢行、讓行的相對較少。這種情況下,除了容易發生擁堵進而導致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外,還極易出現車輛與車輛碰撞,車輛與行人碰撞的事故。
1.2 有信號燈控制平交交叉口
信號燈的使用對防止交叉口擁堵和降低交叉口交通事故發生概率有明顯作用。尤其是在市區一些繁華區域的主干道路,在人人遵守交通信號燈的情況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車輛與行人通行效率。根據控制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3種形式,分別是預定周期式信號控制、半感應式信號控制、全感應式信號控制。
1.3 平面環形交叉口
城市道路中的環形交叉口,遵循右進右出、逆時針單向環行的原則,它能夠將原本的車輛交叉的“強沖突”轉變為車輛合流、分流的“弱沖突”,從而在緩解交通壓力、降低擁堵情況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環行交叉口車流量的不同,車輛通行狀態也表現出明顯差異。例如,在通行車輛較少時,可允許車輛自由進出環行交叉口;當通行車輛較多時,無法允許所有車輛同時駛入,就需要采用交織、穿插通過的方式[2-3]。環行節點(如圖1)內車輛運行是通過環道交織段上的交織行為來完成的,其最大通行能力(Qm)可通過公式計算得出。
式(1)中,l為織段長度,w為交織段長度,e為入口寬度,p為交織段內車輛與環行節點內全部車輛之比。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
2.1 交叉口渠化的作用分析
渠化組織設計是現代城市解決道路交叉口擁堵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從實際作用上來看,渠化設計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1)減少沖突面積。通過優化車輛行駛方向,使得車輛與車輛、車輛與行人在交叉口的沖突范圍壓縮到最低,從而降低發生碰撞的概率。(2)增大交叉角度。車輛交叉角度越小,交匯時留給司機的反應時間越短,出現擁堵或發生事故的概率也會相應上升。通過渠化組織設計,讓車流交叉角度適當增加,為司機提前了解前方交通狀況、判斷周邊車輛位置預留了更多時間[4-5]。(3)分隔車流。減少了交叉口內沖突點的數量,從而解決因為沖突碰撞而導致的擁堵問題。
2.2 交叉口渠化的設計流程
為了使交叉口渠化設計方案能夠真正達到舒緩交通擁堵、降低行車事故的效果,需要明確渠化設計流程,并精準把握每個環節的設計要點。從整體上來看,交叉口渠化設計包含3大模塊,即前期的交通調查階段、中期的渠化設計階段、后期的方案確定與實施階段。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2.2.1 開展交通調查
考慮到每個道路交叉口的幾何構造、交通狀況等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開展渠化設計前,要求設計人員應做好實地調查。調查內容包括:(1)幾何構造,如進口道的寬度、相交道路的性質;(2)交通狀況,如機動車、非機動車及行人流量,交叉口混亂情況;(3)信號配時,如各相位綠燈時間、相位數、周期長度等。
2.2.2 渠化組織設計
將前期調查收集到的資料作為渠化設計的依據,設計內容如下:(1)機動車渠化設計。以路口寬度為準,確定機動車道數量,對于車道數量≥2條的,要分別對左、右車道進行渠化處理,例如設置專用車道,在路口位置做加寬處理等,并保證擴寬段和正常段之間的平滑過渡。(2)非機動車道渠化設計。以交叉口的交通量作為參考,對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存在沖突的位置,進行渠化設計。(3)行人渠化設計。對于一些跨度較大的路口,應在中間位置設置停留區。
2.2.3 確定優化方案
在完成道路交叉口各處的渠化設計后,可以確定最終的優化方案。對于初步生成的方案,還要從設計方案與信號配時相協調、遵循渠化設計原則等方面做出改進、完善,在達到最佳方案后,作為下一步交叉口渠化施工的參考依據。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措施
3.1 車道功能劃分
基于交叉口渠化設計的車道功能劃分如下:(1)對于機動車道,在左轉、直行、右轉車輛的數量適中且比較均勻的情況下,可各設1條專用車道;對于非機動車道,在中間標記分道線,或者設置分隔帶,將其劃分成快車道、慢車道。(2)當直行機動車數量明顯多于左轉、右轉車輛,分設2條直行車道。當左轉和右轉車輛較多時,右轉車道可不做處理,但是左轉車道應在原來的基礎上多設1條。(3)當左轉車輛多,右轉車輛少,可設1條左轉車道,直行與右轉車道合并;反之,則設1條右轉車道,直行與左轉車道合并。(4)對于較窄車道,不具備車道劃分條件的,可于道路中間標記分割線,形成快慢車道。
3.2 人行橫道
對于道路人行橫道的渠化設計,要著重分析3方面內容:(1)位置。保證人行橫道與交叉口中心距離適當[6]。距離太遠的情況下,延長了行人通過交叉口的距離,而這一距離越長,發生車輛與行人碰撞的概率越高;反之,距離太近會影響車輛通行效率。(2)方向。堅持行人與非機動車行駛距離最短原則,防止綠燈時間結束行人未通過交叉口的情況。(3)寬度。決定人行橫道寬度的主要因素取決于交叉口的交通量,以及綠燈時長。通常情況下,城市主干道路處人行橫道寬度應控制在5m以上,支路則需要大于3m。
3.3 導流線
在一些車流量密集、交叉口空間較大的情況下,由于車輛、行人發生沖突的區域較大,僅靠信號燈控制效果不理想。這時就要使用導流線起到引導交通、限制車輛隨意轉彎的效果,進而避免因為車輛行駛線路交錯、沖突而引起交通擁堵和行車事故。其中,直行車導流線多用于解決對向機動車道錯位的情況,而左轉導流線則起到了縮小交通流沖突區域面積的效果。
4? 結語
在城市車輛越來越多、交通變得越來越擁堵的現狀下,交叉口作為發生道路擁堵和行車事故的高發區域,進行渠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提前開展路況調查,基于交叉口實際情況設計渠化改良方案,然后著重對機動車道、人行橫道進行優化設計,將顯著提高行車效率,降低交通事故概率,保障城市交通順暢。
參考文獻
[1] 谷晨.關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與交通導流島設計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理論版,2019(16): 125-126.
[2] 雒曉東,武俊峰.交叉口交通設施優化設計研究——以西安市南稍門交叉口為例[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9(9):78-80.
[3] 朱傳躍,張正軍.馬鞍山市康樂路與花園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設計[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7 (1):61-63.
[4] 楊亞東.信號控制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風險評估方法[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9.
[5] 趙亞茹.U型回轉平面交叉口相關技術指標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
[6] 韓紅,楊路路.淺談交叉口導流島方案[J].中國標準化,2019(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