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志

社會與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最大限度的推動了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進程。在此情況之下,相關人員應以全新的眼光的審視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掌握各階段工作開展的現狀,結合行業需求和崗位要求,制定全新的電視新聞編輯培養標準,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來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這樣不僅能夠為電視新聞編輯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也能在確保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能穩健開展的同時,為廣播電視臺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開發;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
現階段,隨著人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的不斷提高,對電視新聞的內容、形式、品質的要求,也逐漸趨于個性化、多元化、綜合化。而為了能更好的順應當下的廣播電視行業的整體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實際需求,廣播電視臺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局限和禁錮,及時的樹立全新的思想理念。掌握電視新聞編輯的特性和特質,把握工作開展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矛盾,對電視新聞編輯方法和傳播方式進行全面創新。加強對新聞編輯的關注,及時掌握各崗位人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全面滲透和貫徹創新能力培養為前提,科學開展相關培訓引導電視新聞編輯,不斷的進行學習、反思、總結,借鑒教育成功的夜視新聞編輯經驗,根據實際工作來進行內化和應用。以確保電視新聞編輯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得到飛躍性和跨越性的提升,進而更好的適應廣播電視行業和社會的發展。
新形勢下電視新聞編輯的現狀
在互聯網絡和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與廣播電視行業有關的新技術和新模式被不斷的利用和推廣,實際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發生了極大程度的變化,而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模式已不再適用。但部分編輯人員仍然以傳統的思想為指導,根據以往模式開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本身的創新意識較為淡薄,極少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這就導致電視新聞所呈現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局限性,難以更好的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雖然部分廣播電視臺根據工作特性進行了相關培訓內容的設計,但其方法和形式較為固定,沒有結合當下科技發展和行業創新的進行調整,其培訓體系當中缺乏全新內容的融入,也沒有引進與創新能力培養有關的諸多元素。在此情況下,即便是廣播電視臺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編輯人員進行培養,但整體取得的效果仍然差強人意,想要提升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創新能力更是十分困難。此外,部分的電視新聞為了有效的提升其收視率,往往會過度的積極和照搬照抄較為成功的電視廣播案例,但卻沒有根據廣播電視臺的特性和地區特點進行調整。其內容缺乏吸引性和真實性,甚至會使電視新聞節目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以往的電視新聞都是以電視為媒介的進行傳播,其排版形式和播報方式較為固定,在此框架之下所呈現的內容也大同小異。如果廣播電視臺不及時進行創新,將有可能出現大量關注流失的現象。且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推廣和普及,更多群的喜好利用熱門APP關注新聞。而高效、快捷的網絡能使其能隨時隨地接收到相關信息,在大量資訊融入的情況之下,用戶的選擇更多,也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資料。若反復接受到相同或相似的和新聞推送,極容易使其產生審美疲勞。
全面開發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全新思想
通常情況下,電視新聞編輯的思想對其的認知、行為產生最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影響其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廣播電視臺必須需要將編輯人員的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目標,充分的掌握整體發展趨勢和現狀,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推廣宣傳,有效的滲透、融入創新能力開發內容。要求電視新聞編輯積極的進行學習,引導其形成全新的創新思想與意識。還可開展基于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提升的主題講,聘請行業專家或者優秀電視新聞編輯進行參與。面對面的和編輯人員進行交流與溝通,答疑解惑的同時,借助多方力量來解決工作難題。而交流過程當中的產生的頭腦風暴,也能更好的激活電視新聞編輯的思維,開拓其眼界,以有效助力編輯人員創新能力的提升。廣播電視臺也可以定期的開展基于電視新聞的研究活動或交流會,引導內部工作人員積極的分享自身的優秀經驗和心得,或是與其他廣播電視臺對相關人員進行互動,不斷的進行借鑒和學習。為了能更好的激發電視新聞編輯的潛能和主動性,還可在績效考評體系當中納入創新能力相關的評價細則,將其與電視新聞編輯的薪資和晉升掛鉤。建立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激勵機制,鼓勵編輯人員結合實際的電視新聞需求進行具體分析,全方面、多角度、深層次的進行思考,把握時機和方向,不斷的進行電視新聞的創新和創造。
(二)提升綜合能力
廣播電視臺必須要對新形勢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進行深層次研究和解讀,了解現有編輯人員的能力、水平、道德、修養等,以提升及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為前提,對原有的電視編輯培訓體系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在這個過程當中,可根據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具體情況進行培訓內容的拓展和優化,在其中增加先進的電視新聞編輯知識,增加理論培訓的深度廣度,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也可在考慮基本能力和要求的情況下,在技能培訓當中增加創新能力,或是引入先進的系統和軟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現代化的電視新聞編輯技術等,引導電視新聞編輯實際到基地進行實訓。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數字技術,為電視新聞編輯營造與工作相關和創新能力有關的實際場景,引導其身臨其境的進行實踐。充分的掌握電視編輯創新的難點和要點,結合多方面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如想要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畫面編輯能力,可在滲透創新元素的同時,有針對性的開展畫面選取、畫面銜接、畫面長度、畫面連接等項目。在提升創新能力培養與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培訓的銜接性與融合性的同時,使每一位電視新聞編輯都具備滿足新形勢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開展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引入創新內容
當下,廣播電視臺必須要引導編輯人員了解新媒體對其產生的實質性沖擊和影響,了解全新工作要求和標準,利用互聯網充分的關注世界各地的各種有效信息和資訊,根據電視新聞報道的要求進行有效選擇。在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內涵和價值的同時,使實際的內容更具創新性和多樣性。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公正、客觀的進行分析,理性的看待每一個事件,從辯證和唯物的方向入手進行解讀,在掌握電視新聞編輯需求的情況下,堅持電視新聞的立場和底線,根據實際需求進甄別、篩選、應用。充分的關注群眾的實際生活,掌握電視新聞的職能和價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有效的挖掘生活資源,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和要點,整合網絡信息、聚焦民生。以期能為觀眾提供更多高水準、高品質的電視新聞節目。此外,還應根據內容有效的選擇相關的畫面,考慮其匹配性和邏輯性,在增加創新元素的同時,合理的對音調、方向、場景等進行匹配調試和綜合調整。在節目當中適當的設置相關的懸念,以此為線索導入創新元素,更好的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了解和分析觀眾對電視新聞接受度,結合其對短視頻的喜愛的特性,科學控制電視新聞內容的長度,調整其排版方式和呈現方式。在撰寫時,應遵循規范用語、簡潔明了的原則,利用群眾能接受和理解的詞匯,進行相關事件的呈現和問題的描述。注重標題的選擇和提煉,在增加時代元素和創新元素的同時,能確保其內容實事求是、緊扣主題。此外,可以根據電視新聞在不同媒介傳播的需求,適當的對其內容和排版進行調整,有效的突出主題與中心思想,并利用系統自動化、精準化的進行推送。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相關人員必須要充分的把握我國的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明確人員創新、工作創新、內容創新的要求,以全面推動電視新聞編輯發展和行業發展為前提,有效制定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導向性的創新能力開發方案。另外,還必須要掌握電視新聞的導向性、權威性、傳播性,在原有基礎上引進現代化的電視新聞編輯系統和現代化技術,利用媒體渠道來進行工作的推廣和宣傳,以加深電視編輯的認知和理解。明確電視新聞編輯成為工作要求和需求,完善人員培訓內容、創新能源培訓方法,引導編輯人員積極參加實踐和實訓。還必須要理性客觀地看待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先進方法和技術的引入,以大數據技術為媒介來進行各種有效的信息和資訊的挖掘,根據主題進行相關的整合、創新、優化。在提升電視新聞內容的信息帶入性、趣味性、吸引性的同時,為基于新形勢下的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電視新聞行業的時代化、創新化、綜合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平.電視新聞編輯的媒體素養與業務創新研究[J].記者搖籃,2021(07):138-139.
[2]高斯宇.淺談如何開發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J].新聞傳播,2021(13):100-101.
[3]陳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重要性[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09):113-115.
[4]金汝.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融合能力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3):162-163.
[5]王志瑛.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探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