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聯霞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良性腫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白帶異常、子宮出血及腹部腫塊等,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引發貧血或不孕不育癥[1]。病癥可導致患者焦慮,甚至抑郁的負性情緒。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飲食不規律等問題,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不斷升高。目前,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方法,但是患者往往會因為手術風險及術后創傷產生負性情緒。需采用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隨機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子宮肌瘤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46.87±3.04)歲,病程0.8~9年,平均病程(3.35±0.24)年。觀察組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6.12±2.40)歲,病程0.85~9年,平均病程(3.39±0.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排除語言溝通障礙患者、患有嚴重抑郁癥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曉本次研究,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的入院須知,普及子宮肌瘤的相關健康知識,指導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藥指導及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等。
觀察組采用圍術期護理干預:組建圍術期護理工作臨時小組,制定合理的護理干預計劃及有效的護理方案,包括以下三方面:(1)術前指導。入院后,責任護士積極主動做好疾病宣傳工作,發放健康手冊或播放子宮肌瘤相關視頻等,并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幫助患者清楚地了解子宮肌瘤產生的原因、手術方法等相關知識,不僅解答了患者和家屬的疑惑,還加強了護患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同時,向患者介紹我院成功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案例,介紹主治醫生的從醫資歷及手術經驗,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2)術中護理。責任護士按照預定的手術方案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各項設備及器械,保證所有器械與設備均已消毒,確保手術在無菌環境下操作完成。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臥位。此外,術中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手術。(3)術后護理。手術后,責任護士帶領患者和家屬了解病房里各種設備的用途與使用方法、告知患者與家屬一些應急處理方法,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此外,要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空氣流通,濕度和溫度適宜,光照合適,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條件下,適當播放一些輕音樂或患者喜歡的音樂,放松患者的心情,緩解他們的負性情緒。術后飲食對于患者恢復健康至關重要,責任護士在了解患者飲食喜好的基礎上,對其飲食進行干預,增加容易消化且營養高的食物,禁食辛辣生硬的食物,保證患者有一個規律且健康的飲食習慣,待患者身體恢復一段時間后,可適當豐富食物種類,并鼓勵患者下床進行適當的運動。對于疼痛感嚴重的患者,必要時應采用藥物控制。
向患者發放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問卷,通過SDS和SAS評價兩組的抑郁得分和焦慮得分來評價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度和焦慮度越嚴重[2]。通過調查問卷評價護理工作滿意度:十分滿意的得分在80~10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

對照組的負性情緒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負性情緒比較分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控制和手術治療。但藥物治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子宮肌瘤,只能緩解子宮肌瘤帶來的疼痛與不適感,且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較多,尤其是對于直徑較大的子宮肌瘤,用藥治療效果不佳[3]。手術治療也有多種方式,如子宮切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與肌瘤切除術。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聯合藥物控制來治療子宮肌瘤[4-5]。雖然手術治療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但是由于患者缺乏對子宮肌瘤的認識,對手術的恐懼,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負性情緒,影響手術效果,因此術后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十分重要。
圍術期護理干預是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護理方式是針對不同患者詳細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術前、術中和術后服務,包括術前指導、情緒疏導、飲食管理、環境護理和術后護理等。圍術期護理干預不僅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增強了護患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得分、抑郁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