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陜西西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西安創業大街”。
8.8億人,在我國14億人口中,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超過62%。促進就業,不僅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最大民生工程,而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如何使人才培養培訓適應市場需求?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如何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針對當下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新矛盾、出現的新變化,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將成為就業領域主要矛盾?!卑殡S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勞動力供求兩側均出現較大變化,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對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結構性矛盾突出,與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就業觀念等密切相關。這是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矛盾在就業領域的反映?!比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青年就業處處長叢向群認為,解決就業領域需求與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根本?!??將就業創業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推進就業擴容提質,??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這既需要??改善需求,??也需要優化供給?!?/p>
改善需求,即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就業市場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堅持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叢向群說:“應當??優先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產業、企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崗位?!?/p>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也是《規劃》引導的就業高質量發展方向。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通過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職業技能培訓深度融合、開發更多制造業領域技能型就業崗位,促進制造業高質量就業;通過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加快生活服務業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鼓勵商貿流通和消費服務業態與模式創新,充分釋放服務業就業容量;通過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吸納帶動更多就業,通過培育家庭農場、高素質農民等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進一步拓展農業就業空間。
以產業轉型推動崗位“升級”、創造更多高技能就業崗位,是《規劃》提出的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重要舉措?!兑巹潯芬螅笆奈濉睍r期要抓住主要矛盾,更加重視日益凸顯的結構性就業矛盾,聚焦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升,突出抓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推動形成勞動力市場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在叢向群看來,優化就業市場供給,需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調整學科專業,深化就業與招生培養的聯動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好地銜接?!?/p>
更高質量就業,包括結構性就業矛盾持續緩解,也包括勞動權益保障繼續增強;包括就業質量不斷提升,也包括失業風險持續降低?!兑巹潯访鞔_,通過對高失業率地區開展專項就業援助、為城鎮困難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建立失業人員常態化幫扶機制等,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構建就業失業監測網絡、推進失業保險擴圍等,切實做好失業保障,防范和有效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
“為更好地通過服務渠道的暢通??來促進就業、防止失業,國家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對于市場中沉淀的、多年沒有找到工作的失業青年,我們通過‘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市場?!眳蚕蛉航榻B。
開設淘寶網店、運營個人微信公眾號、成為微博博主……當前,我國通過電商平臺等新就業渠道靈活就業的勞動者已經達到2億人?!兑巹潯诽岢?,建立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
“新就業形態的本質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依托互聯網等平臺,把勞動力和勞動力需求匹配起來的一種組織形式。目前,在理論和實踐上,新就業形態都仍然處于靈活就業的范疇內。在一定程度上,新就業形態可以重塑靈活就業的市場,使市場變得更加規范?!笔锥冀洕Q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介紹。

2021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巡回招聘會在甘肅中醫藥大學舉辦。
在公眾認知中,靈活就業往往與收入不夠穩定、勞動權益難以保障等緊密相關。對此,《規劃》要求,建立完善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引導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鼓勵用工企業以商業保險方式為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多層次保障。
“以前,靈活就業人員是零散的,勞動者往往獨自在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因此存在收入不夠穩定、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等情況。現在,很多零散的工作崗位已經通過平臺組織起來。??比如,從前開‘黑車的司機如今變成了‘滴滴出行的網約車司機,只要市場上有用車需求,司機就有工作機會和收入。通過互聯網等平臺對接市場,降低了從業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市場需求是穩定的,因此從業者的收入也是有保障的?!睆埑蓜偙硎尽?/p>
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勞動權益保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于今年7月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合理休息、社會保險、勞動安全等權益作出明確要求。此次《規劃》再度強調,加快落實《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平臺企業勞動保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