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賴宣治率七星跳繩隊出征挪威,參加2019年WJR跳繩世界杯賽。
“加油啊!不要放棄!快一點!再快一點……”在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賴宣治的大嗓門無人不聞,他總是左手提著大水桶,右手持木棍,一邊敲打一邊“咆哮”,而繩子高頻率拍打地面“嗖嗖嗖”的聲音,就是對他最好的回應。
身高一米八三的體育老師和一群小學生隊員相處的畫面似乎很不和諧,但是他們卻攜手打造了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跳繩“夢之隊”。
相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
今年35歲的鄉村體育老師賴宣治,是廣東本地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管教,他亦“少年不識愁滋味”,放任大好的“青蔥”歲月野蠻生長,“如果不是因為老天賞飯,長了一副好體格,讓我成為體育特長生,可能都上不了一所好點兒的高中”。
早先賴宣治并沒有珍惜這份“老天賞飯吃”的幸運,在老師、同學、家長眼里,他直接被打上了“問題少年”的標簽。青春期的叛逆,在少年賴宣治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初中就曾因為打架被勸退,被迫轉學,那時候我都沒有想過將來要去上大學”。
往事不堪回首,但高中時期發生的兩件小事卻讓賴宣治至今記憶猶新。“因為長期住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我母親,有一天她來學校看我,我突然發現,離家的日子里,母親長了很多白頭發。”之后,賴宣治時不時想起母親刺眼的白發,他試圖改變自己,但卻無從下手,“那時候成績太差了,英語才考七八分,有心努力,可是苦于沒有方向”。
一次機緣巧合,賴宣治作為替補隊員上場打籃球,驚喜斬獲兩分,獲得全場叫好,就連素來嚴厲的教練也對他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好樣的”!羞怯的大男孩藏住了內心的竊喜,但卻更加堅定奮發向上的決心,“差等生突然被公開認可和表揚,那種心情,盡管我當了老師之后還是難以言喻,但是我特別懂”。
自那以后,賴宣治每天提前一個小時起床,他習慣性從宿舍翻墻離開,卻再也不是為了貪玩。“就像阿甘一樣奔跑,跑到累哭、累吐。”先天的優越條件搭配后天的勤學苦練,賴宣治的體能迅速提升,他從籃球隊默默無聞的替補隊員晉升為競技場上耀眼的得分猛將,并作為隊長率領全隊斬獲市級比賽的冠軍獎杯。然而,尷尬的文化課成績依舊是高考路上的“絆腳石”。為了讓訓練和學習兩不耽誤,賴宣治開始一邊跑步一邊背英語單詞,“別人跑步都是喊著一二一,我用英語單詞為自己打氣”。
清晨的操場記錄下少年賴宣治一圈圈拼搏逆襲的軌跡,他品嘗汗水混合淚水的滋味,讓這份勵志早餐成為足以享用一生的精神食糧。
2006年,賴宣治順利收到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曾經壓根沒想過上大學的“問題少年”,開始憧憬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希望能夠成為我的籃球教練那樣的人,我相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
“你能教出跳繩冠軍,母豬都會上樹了”
2010年,賴宣治成為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建校以來的第一位體育老師,同時也是該校首位本科職員。剛剛離開象牙塔的他很快就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校長開車拉著我,我一路問‘還有多久到啊,他總回答說‘快了,快了”。經過一片片稻田、菜地,輾轉多個山村,與繁華的城市漸行漸遠。賴宣治直言:“當初真的有無數次背著包掉頭就走的沖動!”
七星巖,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曾被寫入當地語文教材。“想都沒想就報考了七星小學,因為我覺得那肯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然而,現實中的七星小學盡管身處一線城市,卻是典型的“城中村”,建校50多年,只有一座老舊的獨棟樓房,沒有專業的體育設施,甚至沒有一片平整的場地。
“這是我們學校第一位本科畢業生”,入職第一天,教導主任這樣跟全校老師介紹賴宣治,話鋒一轉,又頗為遺憾地表示,“可惜是個教體育的”。與同事的初次見面給了賴宣治并不太好的體驗,但是見到孩子們的第一眼,就讓他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瞬間激發了這個職場新人的事業心,“我想當老師的信念就是堅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如果我放棄了這群孩子,那還有什么信念可言呢?不要輕言放棄,這是體育教給我的”。
作為體育老師,賴宣治充分發揮自己的體能特長,自力更生身體力行,扛起鋤頭就在校園里整平了一塊地作為田徑場,并就地取材制作了簡單的體育器材。一開始,他試圖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從田徑、籃球等方面著手開展教學工作,受困于場地、資金、器材等限制,現代化體育的培養模式很難在農村推進實施,“比如我想帶孩子跑步,別說專業的跑鞋了,有的孩子甚至連日常上學都沒有鞋子穿”。
2012年,七星小學在原校址的基礎上新建教學樓,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范圍再度縮小。一籌莫展之際,當地舉辦的一場跳繩表演活動讓賴宣治茅塞頓開。
此前,在當地教育局組織的跳繩考試中,賴宣治考了3次才勉強合格。因此,有同事打趣他:“你要是能教出個跳繩冠軍,母豬都會上樹了。”
高大的體格成了跳繩運動的短板,但這并不妨礙賴宣治的教學熱情。他找來各式各樣的繩子,用木頭、竹子打造手柄,在校園的大榕樹下開啟第一節跳繩課,通過觀摩學生的興趣,再從專業角度選拔了50多個“種子選手”。
場地寬裕、設備齊全、選手就位,學生家長們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我要求孩子們早上提前一個半小時開始訓練,下午放學還要繼續練上一兩個小時,除了家長,包括有些老師都覺得我在瞎搞”。最激烈的一次,賴宣治被一群家長圍堵在校門口指責,沒多久,半數學生退出訓練,一年后,跳繩隊剩下不到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