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年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對于有些人來說,午睡有時候比晚上睡得還香。但有研究者認為,人在睡眠時,心率、血壓均會降低,醒來再恢復,這種變動可能會增加血管受傷概率,如老年人體質較差,午睡不但不能延年,反而可能成為殺手。
老年人是否需要午睡,要因人而異。睡眠可以降低氧分消耗,使人精力旺盛。老年人睡不睡午覺應該順其自然。有些老人睡午覺已成為多年的習慣,如果硬性改變這種習慣,把生物鐘打亂了,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醫(yī)師張明介紹說,中醫(y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心藏神”,而午睡“閉目養(yǎng)神”,其實也是在養(yǎng)心。張明認為,只要選對了時間和方法,幾乎每個人都適合睡午覺。
對于超重的人而言,因為睡眠時間和體重呈現(xiàn)正相關,特別是年輕人,午睡容易使肥胖加劇,不妨改在午飯前小睡20—30分鐘。
低血壓患者血流本來較慢,午睡時,血流速度更緩,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有誘發(fā)中風的危險。因此,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最好以半小時為宜。另外,午睡后不可突然站起,以防體位性低血壓。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嚴重問題,特別是因腦血管問題而經(jīng)常頭暈的人群,飽餐后血液涌向消化道,立即午睡,皮膚下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消化道紛紛與大腦爭血,此時確實有發(fā)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所以,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時,喝杯白開水或淡茶水再睡。
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需的過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清代學者李漁曾向人講述養(yǎng)生之法:“養(yǎng)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主張“睡有睡之時”。《黃帝內經(jīng)》也指出,“天有四時,人的睡眠應該符合四季陰陽消長的規(guī)律”。
而西方醫(yī)學認為,午睡是人類自然睡眠周期的一部分,除夜晚外,白天我們也需要睡眠。每天午睡30分鐘,可以使體內激素分泌更趨平衡,緩解對心臟有害的工作壓力,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

不要飯后即睡剛吃了午飯就午睡,不利于食物的吸收,長期這樣會引起胃病;同時,也會影響午睡的質量。午睡最好放在飯后20分鐘以后。
注意睡眠姿勢一般來說,睡覺的姿勢以右側臥位為好,因為這樣可減輕心臟負擔,肝臟血流量加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代謝。實際上,由于午睡時間較短,可以不必強求睡眠的姿勢,只要能迅速入睡就行。
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人在入睡超過30分鐘后,便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若在此時醒來,就會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因此午睡以30分鐘為宜。但每個人的睡眠周期并不相同,具體午睡時間以醒后覺得舒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