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蓉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包括教育領域。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構建網絡課堂,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將其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也技術在推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當代,大多數人在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都會運用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平臺及相關輔助軟件的應用范圍擴大、頻率增加。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迎來了新的時代。信息技術與教師的教育教學聯系更加密切,構建與應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已經成了教育者探索的重要方向。初中生物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讓學生探索生命的奧秘。我校目前已經開始探索初中生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收到了明顯的成效。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具體的做法。
二、初中生物教學線上線下融合的具體做法
從教以來,筆者就在探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方法,發現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融合,可以提升教學效率。
1.為學生提供具體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卻不給予具體的提升辦法,這無異于紙上談兵,學生很難在自主學習中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教師要改變只發布命令、不授予方法的教學習慣。例如,教師把“你們要自覺地預習和復習”這句話化為積極行動,提前做出一份導學案,讓學生課前完成概念部分的填空,并把這部分內容在書中標記出來;實驗前,讓學生列出實驗目的、實驗步驟;每章結束后,讓學生完成一張思維導圖的海報;等等。教師通過具體的方式來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一旦掌握方法,生物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2.利用微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緊張的中考氣氛下,教師需要利用好每一分鐘,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學科素養。初中科學課程中,有很多科學知識顯得比較抽象,對部分初中生來說難以真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桎梏。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型課程形態非常多,微課是其中一種,其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可以讓學生提前學習生物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這部分內容時,為學生提供了微課,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里,教師主要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講解血漿的成分和功能。教師先提出兩個問題:“對人類而言,血液具有什么重要價值?”“你們能不能通過血常規報告上面的數據了解一個人的血液情況?”這樣的問題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學生進入到微課內容的學習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人體血液的成分與組成。
3.開展線下合作實踐活動
“拔尖式”的教學理念是錯誤的,只有班集體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全體學生的潛力才能最大化地釋放。
教師可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多設置一些讓學生合作實踐、相互交流、小組比賽的活動。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動腦解決問題的自主思維能力,又可以在相互競爭中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開花與結果”中講解花的結構時,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前下發導學案讓學生熟悉花的結構,并告知明天小組間會進行相關知識的比賽。課上,教師分發給每組一朵桃花讓學生自己解剖,并合作標出結構名稱,看哪組標得正確率又高速度又快,最后由學生總結得到正確答案,并相互打分評價。
學期末,教師還會對得分較高的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大大提升,在學習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就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生物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4.注重課后作業的布置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生物學習的結束,教師還要為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目前,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新課程改革也指出生物教學要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奠定基礎。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理念,改變應試教育傳統做法,為學生設計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生物作業,這可以使學生逐漸走出應試教育的桎梏,感受到完成生物作業的趣味性,積極鍛煉自己的生物思維,應用所學知識發展技能。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提高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積極性,實現課后作業的生活化。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滲透到教育領域已經是大勢所趨。初中生物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線上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線下多開展面對面的合作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