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的學習方式、教育方式等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巧設情境,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學生體驗數學創造更大的學習空間,不僅能優化數學學習的環境,還能有效促進互助、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將小學數學學習帶入一個美妙精彩的世界。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的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為自主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現代教育理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普及給自主學習帶來了福音。
1.信息技術的普及優化教育教學的方式
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這些技術正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教育領域,為教學工作開辟新的道路。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
2.資源平臺的發展構建自主學習的氛圍
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為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各類學習網站、學習軟件百花齊放,影像等多媒體手段更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單純的講授,還可以延伸到課前資料的收集整理、課后網絡平臺上的探討研究。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不僅是廣大數學教師關注的焦點,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需求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課要想引人入勝,關鍵是要有生動有趣的引入。信息技術將多種媒體相融合,構成圖文并茂、音像結合的多媒體情境。在教學中,以多媒體化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多感官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
信息技術不僅能運用于數學課的引入部分,還能滲透于各個環節,通過設疑、激趣等手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例如學習“表內乘法”,知道乘法可以表示“幾個幾相加”后,面對“每2臺電腦一組,4組一共多少臺電腦”這一問題,部分學生依舊“固執”地用加法計算。如何讓學生自主地想到用乘法解決問題,理解乘法的便捷?可以追加設計“每2臺電腦一組,50組一共多少臺電腦”這樣的問題,用課件呈現密密麻麻50組電腦的情境。面對“無數”的電腦,學生有了視覺上的震撼,當數清有50個“2”后,他們自然想要追求一種便捷的表示方法,毫無例外地選擇了用乘法算式2×50來表示。
2.善用信息技術,突破學習重難點
數學活動的核心是思維,其抽象的概念、嚴謹的邏輯體系和深刻的思維方式,會讓一部分學生感覺難以理解。“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的這句話給了我們啟示。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等特點,合理利用可使數學思維“可視化”,便于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例如學習“時、分、秒”時,由于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而不是之前學習的十進制關系,學生往往會感到不習慣,這無疑給他們進行換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1分=60秒”,教師往往會將鐘面制作成動態的課件,讓學生分別觀察秒針走了多少小格,分針走了多少小格,以建立豐富的表象。
3.妙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建立一種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多元和諧發展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能讓學生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得到夯實,而且也能積累學生的數學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例如,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將學生優秀的數學作品拍照放到班級博客上展示,不僅可以供其他學生學習參考,也能讓被展示的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總之,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起到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的作用。合理運用教育信息技術,能夠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此而更加精彩。讓我們巧用信息技術,舞動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