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嬋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語文作文教學顯現的問題日益顯著。首先,缺乏一套完整的作文教學指導綱要及教材。其次,很多教師架空作文課,作文教學隨意無趣,作文指導缺乏針對性。格式化、模板化的教學套路僵化了學生思維,使得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寫出來的內容空洞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喪失興趣,更難有真情流露。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我談談在作文教學上的幾點策略。
一、課內外閱讀,積蓄能量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讓學生多讀書。
最近我為學生推薦了兩本課外書,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前,通過觀封面、看書評、讀開頭、讀簡介、閱重點這五步閱讀法激發學生對這兩本書產生興趣,并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外閱讀。針對課內外閱讀,我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閱讀積累本,每周摘抄并背誦3~4個好詞佳句,同時從讀者意識和作者意識兩方面來談談自己對文本的認識。學生只有學會了閱讀并且有了一定量的積累,他們的寫作才會發生真正的質變,寫作時那些美好的詞句才會如涓涓細流般自然地流淌而出。
二、口語表達,釋放能量
口語表達是培養學生寫作的基礎,是傳遞對外界的看法和感想的一種方式。只有說得流利,才能寫得流暢。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學生便不覺吐露語句之難,寫作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1.課前5分鐘,以聽促寫
這一年里我一直堅持課前5分鐘演講訓練。為了讓學生愿意發言,有話說,我每周設定的主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依據學生的興趣喜好,也盡量符合作文要求。學生們不僅說,還在本上記錄自己的收獲或者感想。最近一檔節目給我帶來了靈感,我要求家長和學生共同觀看“家風家教”這一期,聊聊自己的家風故事。學生們有條有理地把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大家津津有味地聽著,還不時拿起筆記一記。令我欣喜的是,在這次小練筆中很多學生都寫了兩三百字。一個看似枯燥的主題,經過交流與分享,一下子點燃了學生們寫作的熱情,這正是“燃情”作文的一種體現。
2.口語交際板塊,以說促寫
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提出:“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在小學語文教材“實踐活動”這一板塊中,口語交際是一項重要內容,其主題視野廣、范圍大,但部分主題離學生的生活較遠。
如北京版語文教材五年級口語交際“走進京劇”這一內容,很多學生對京劇比較陌生,在寫的時候往往陷入一片困窘,腦海里毫無頭緒。針對這類主題的寫作,教師讓學生充分交流已有的經驗與搜到的資料后,再動筆去寫,很多學生就能寫得比較清楚。這就是口語交際在寫作中作用的體現,也是學生了解離生活較遠的作文主題內容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3.讀書報告會,升華寫作
每月我都會組織一次班級讀書報告會,讓學生們在報告會上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這樣的讀書報告會生動而有意義。第一,它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聯想思維;第二,為學生們積累了優質的習作素材;第三,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第四,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尊重學生課外閱讀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書中找到了另一個世界,在班級中收獲共鳴,最終流溢于筆尖。
三、小小周記,創造精彩
周記就是記錄每周的點滴生活,學生們可以把自己關心的、感興趣的、需要的事記錄下來。當生活豐富精彩了,習作中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多。
1.欣賞:學會贊美,從心出發
每周我都會利用一節課和學生一起交流上周的寫作情況,并評出“最佳周記”,主要分為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這兩個環節。在教師評價環節,我更多地分享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旨在建立學生的信心,激勵學生踴躍發言,然后再通過獎勵小貼畫、鼓勵性評語、提供發言機會等形式,喚起他們的寫作欲望。幾節課下來,那些習作水平較弱的學生開始有了變化,他們不再抵觸動筆,反而試著多寫一些,就連字跡也工整了不少。生生互評環節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評判同學的作品。這樣贊美式的評價促使學生們更加認真地完成周記,力爭獲評“最佳周記”。
2.模仿:讀寫結合,仿寫成文
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資源,有機地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教會學生關注寫的內容,還要關注作家運用的寫作方法、細節描述、遣詞造句、表達規律等。
例如《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詩,全詩結構、韻腳、句型都很有特色。教師可以在朗讀和熟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其中2~3個小節,這樣讀與寫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越來越“像樣兒”了。
3.訓練:技法指導,連串成文
周記寫作是一門藝術,教師應該適時進行技法指導,這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在第一課作文講授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寫作的語言、聯想、選材等進行指導訓練,也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文體進行訓練,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然后加以指導。
在第二課作文課講評交流中,教師應把精力集中在對學生作文思維路徑的指點上。我們不妨試試將學生在作文中呈現出來的問題用提問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辨過程就是學習寫作的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加以修改,學生就會明晰自己的問題出在何處,寫作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四、班級月刊,齊展魅力
學生在語文學習水平上的個體差異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點問題,這種差異在習作能力上體現得最為明顯。為了讓學生在習作學習初期都能感受到習作的樂趣并縮小習作能力的差異,我從二年級開始創辦了班級月刊《紅蘋果樂園》并設置了4個主題板塊:“名篇選登”刊登優秀的少兒題材作品,幫助學生在名作中找到習作的靈感;“習作欣賞”刊登學生優秀的作文,是學生習作興趣培養的加油站;“精彩片段”摘錄習作水平相對落后的學生寫作中較為精彩的語段,讓他們享受到被認可的喜悅;“教師心語與家長寄語”便于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平等真心地溝通。班級月刊的創辦給了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成為他們齊展作文魅力的舞臺。
我在作文教學改革方面的不斷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了學生的寫作空間,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也為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找到了方向和突破口。在接下來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潛心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