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遙遠的納朗坳

2021-11-01 06:40:38陳學璞
廣西文學 2021年11期

納朗坳名不見經傳,在寫回憶故鄉的散文時我卻首先想到了這個壯族山鄉。

——題記

山鄉記憶

云貴高原南麓、桂西北的叢山,并不像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山如碧玉簪,路人繞山行。而這里山山相連,層巒疊嶂,出門幾乎就不能不爬山。正如民謠所言:“上山接云天,下山到溝邊,兩山能對話,相會要半天。”溝壑縱橫,羊腸小道,有數不清的谷和坳。“谷”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屬會意字,古字形上部像水流出的樣子,下部像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谷”的本義指山谷,即兩山間狹長而有出口的地帶或水道。山谷內不便于行走,故又比喻為困境,如進退維谷。“坳”指低凹的地方,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言“下者飄轉沉塘坳”;或者山間的平地,如《徐霞客游記》說的 “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坳口是兩山或多山間的較低處,多為穿過山嶺的通道。對山里人來說,“谷”和“坳”并不可怕,而往往是他們行走和居住的地方。

納朗坳地處的岜暮鄉位于天峨縣東南部,東與南丹縣吾隘鎮交界,南跟東蘭縣金谷鄉相連,西同老鵬鄉接壤,北和八臘鄉相鄰。納朗坳地處岜暮鄉南面,是岜暮鄉通往東蘭縣金谷鄉的第一坳。納朗屯就在納朗坳下。

20世紀60年代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暴風雨過后,一群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學畢業生分配到天峨縣。他們不管學什么專業,由于都是“臭老九”,一律下鄉到岜暮公社(鄉)都樓大隊(村)勞動鍛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我們先到大隊部集中,帶隊干部譚榮歡宣布學生分到各生產隊的名單。于是,我挑著一頭銻桶書籍一頭鋪蓋行李的沉甸甸擔子,進了納朗屯。“納朗”壯語的含義是水田寬廣。納朗屯是都樓村自然條件比較好的一個屯,山清水秀,四面環山,兩條山路,一進一出。坳的低處一抹水田,稻浪迎風起伏,田邊溪水潺潺。高處一面是高聳石壁,一面是低緩丘陵,土坡上分散坐落著十七八幢民居,住著二三十戶壯族人家。

房東韋圣朝是一戶貧農,我叫他伯伯,叫女房東伯娘。住房是壯族“干欄”。“干”是指“上面”“稻梗”,“欄”是指“房屋”,干欄就是說“上面的房子”。我們的房子有三層,第一層圈牛馬,第二、三層住人。建筑用料結實,柱頭粗大,四柱八梁,我沒有發現一顆鐵釘。石級臺階直達的二樓,廳堂設有祖宗牌位、火塘、石磨、石碓、水缸等。廳堂進去,有正房和兩個廂房。伯伯把我的行李搬到西邊的房間。屋外種有芭蕉和果樹,不遠處有一眼竹筒引下的山泉水,只要有力氣,用水不用愁。屋頂蓋著茅草,房間是用芭茅稈編織隔開的。我舒舒服服沖了個涼,躺在床上。樓下傳來細微的斷斷續續的牛咀嚼草料的聲音。與牛為伴,沒有聞到牛糞的臭味,卻似乎感到了屠格涅夫筆下俄羅斯大草原的干草味。在城里的那些沖沖闖闖的歲月煙消云散了。皎潔的幾絲月光,透過茅稈的窗戶照進床頭。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

從小到大,一個人住這樣的單間對我簡直就是奢望。在這遠離家人的偏遠山區,我安然入夢鄉。

隊里雖然有些水田,但田少,種的又多是粳米和糯米,產量不高,每家分到的谷子并不多。家里逢年過節,遇到喜事,或是招待客人,才有大米飯吃。平時以玉米稀飯為主食。這玉米稀飯也不簡單。將地里掰下的玉米棒子鋪在曬臺上曬干,再把玉米粒一顆顆擼下來,適當浸泡,一勺勺放進大石磨脫殼。推石磨不單靠力氣,還是個技術活,推慢了殼脫不下來,推快了玉米就會變碎。只有不快不慢,恰到好處,才能既脫下玉米殼,又保住玉米粒整體不爛。然后將脫了殼的玉米粒一瓢瓢舀進碓里舂,舂出來的就是白米般的一粒粒玉米。這帶著清香的玩意煮成的粥,吃起來可口,還比大米粥頂得餓。由山上的玉米變成碗里香噴噴的玉米粥,我們這些大學來的學生哥,只有站在一邊眼睜睜地看著。雖說是下鄉當農民,可農家事除了挑水,什么都不會做。我們這些人被輿論說成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一點也不冤枉!我不得不感嘆毛主席說的“卑賤者最聰明”!所謂“卑賤者”也就是古人說的“勞力者”,眼下的普通勞動者,腳上沾著牛屎的農民。

韋伯伯家里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大兒子二十一歲,天生耳背,大女兒十六歲,小的四五歲。兒女多勞力少,家境清貧。每天兩餐玉米粥,缺油少菜,整天感到饑腸轆轆。村民有放浪豬浪牛的習俗,山多平地少,村子里沒有一塊菜地。伯娘的辦法是到山上種地,休息時打一把野菜收工帶回家。吃油主要靠養豬。當時是“購一留一”政策,殺一頭賣一頭,若只殺一頭豬,則半邊國家收購。缺乏飼料,豬長不快,往往一年都難出欄。當年沒有殺豬,也就沒有豬油吃。伯伯卻有辦法,他到圩場上買一小塊肥豬肉,切成小片,并不當作當天的食材,而是放進裝粗鹽的竹筒里。煮菜時他用筷子夾出一片肥豬肉,放在火塘上燒熱的鍋里,發出喳喳的聲音,用鍋鏟翻來覆去地擠壓,直至把油榨干。然后倒入半鍋水,水上浮著一層油花。水滾后,放入用手撕過的野菜。鐵鍋上橫架著一塊黑里透黃的火鍋板,上面放著盛有辣椒粉混合鹽水的小碗。無論春夏秋冬,一家人都圍著火塘吃飯。我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菜瓢在我的碗上晃了一下。我端起碗聞到了特別的香味,一喝粥吃到了那顆唯一的油渣,真是味道好極了。抬頭一看,韋伯伯掛著汗水的黝黑的臉上卻若無其事的樣子。

山里的夜來得早,吃完晚飯洗干凈,女人和娃仔都回房睡覺了。韋伯伯卻忙了起來,不一會,白斬雞切好,雞肉各部位從頭到尾放在一個橢圓形的大碟子里。這是一只閹雞,雞頭昂揚,雞屁股撅起。泛著油光的雞肉,一塊塊分兩行整齊地排列著。鼎鍋里的粳米飯也煮熟了,雞肉與米飯的鮮香交織在一起,讓人饞得不由咽口水。

我預感到將會有什么事發生。不一會,村上受人尊敬的“三長四員”陸續入座。韋伯伯清了清嗓子,親切地看著我說:“我今天講一件家事,就是認定這個城里來的大學生,做我家的干仔!”我趕忙說:“我愿意,太好了!”長老們紛紛道喜,杯中斟滿米酒,一飲而盡。我大喜過望。再香再甜的原生態美食,也不知其味了。吃過宵夜,一夜無眠。

我父親新中國成立后當工人,新中國成立前江西南昌老板派他到廣西柳州開店賣布。他個人成分本是拿工資的店員,運動中莫名其妙被街道主任拔高為“資本家”。幸虧我家是軍屬,哥哥是解放軍空軍軍官,父親的工作單位出面保護他,才沒有遭殃。但家人還是心有余悸。韋伯伯是純粹的貧農,又是壯族,我一夜之間成了貧農家庭的一員,壯族人民的兒子,豈不快哉!

第二天一早,韋伯伯叫大兒子割下已經成熟的一梭芭蕉,一共五只。兒女五個,從我開始,每人一只。我比他的大兒子長三歲,按說應該叫“老大”。但我在自己家排行第四,韋伯伯吩咐,你的這些弟弟妹妹不叫你“大哥”,而是叫你“哥四”(四哥),你仍然叫我伯伯就好了。我當時還不懂有什么習俗,不大明白壯族爸爸話中的含義。

民族記憶

納朗坳“再教育”的生活勞動,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與壯族父老鄉親耳濡目染,加上革命老區的紅色血脈賡續,形成了我一生的三個情結:山鄉情結、民族情結、紅色情結。

從南丹到天峨七十三公里,何止九曲十八彎,班車拐來拐去,上上下下,爬過紅水河畔的三個大坡,才能到達縣城。山風吹來民謠:爬上龍王坡,睜眼看天峨;山高路又遠,眼淚流成河。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寫作人有句行話,叫作“腳板底下出文章”。我在天峨縣工作十二年,經常是一個人走路下鄉,翻山越嶺,調查寫作,或是參加群眾修公路、挖水渠、建電站。幾次遇險,碰到下冰雹、泥石流、暴風雨、發洪水之類,都有幸化險為夷。對我們這些筆桿子來說,加班加點、挑燈夜戰來趕寫稿件,成了家常便飯。我在天峨撰寫各類文稿一百多萬字,發表新聞稿八十多篇,不少是寫農民、贊農民、頌民族的。其中通訊《銀線飛架萬重山》刊登在《人民日報》,寫各族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展山區廣播網,實現隊隊通廣播、戶戶掛喇叭;通訊《高原馬幫隊》,與莫文福合作,寫農民不怕山路艱險、日曬雨淋趕馬幫運送化肥糧食,上了《光明日報》;通訊《高山銀幕映紅心》,寫長年累月深入鄉村的電影放映隊送電影到深山老林壯村瑤寨的事跡,新華社發了。反映“三農”,為農民而寫,為民族而歌,又苦又累,但苦中有樂,累中有勁。不因為別的,就因為納朗坳的種子播在青春的心田。

在我的印象中,納朗坳既是地域的,又是民族的。它一次又一次激起我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情感。這是緣于對大山的鐘情和對本土與民族的喜愛。我到縣里工作不久,看到權威報紙刊登了一篇褒揚廣西某地禁歌圩、沖歌圩、砸歌圩的報道。乍暖還寒時候,我本能地感到這是思想僵化而引發的對民族文學的踐踏,于是連夜寫了一篇恢復歌圩、保護壯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評論,引用了當年韋拔群運用山歌宣傳革命的事例。當地報刊發不出去,就投給北京的《民族團結》(今《中國民族》),想不到該雜志以《也談歌圩》為名發表了,還加了編者按。春風吹拂,廣西各地的歌圩逐步有了起色。整個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復蘇,紅水河畔文學創作如火如荼地繁榮起來。以《金城》文學期刊為陣地,面向全國,一批又一批帶著紅土地氣息的中青年作家嶄露頭角迅速成長。我打心眼里高興,寫了《略論廣西少數民族當代文學的民族特色》《執著的追求? 動人的情愫》《銅鼓·畫眉·格魯花》等評論,評介了藍懷昌、聶震寧、潘琦、常劍鈞、楊克、藍漢東、石山浩、謝樹強等一批虎虎生氣的中青年作家。青年們的創作,往往從詩歌起步。1983年的一天,河池師專(今河池學院)青年教師銀建軍來地委宣傳部找我,拿出一本剛出版的《詩刊》,上面刊發了一個學生的長詩《一個小學教師之死》。作者凡一平才17歲,當時是師專在校的學生,有此創作實力我和銀建軍都認為他真是個有培養前途的文學苗子!于是共同完成了評論《真情實感編織的花環》,很快在《廣西文藝評論》發出。

納朗坳情愫的深藏與發酵,使我對廣西本土和民族作家的熱情和摯愛一直綿綿不絕。后來我在河池師專召開的全國性“東西凡一平創作討論會”上發言,不久在文代會上提議河池師專出面召開全國性的“桂西北作家作品研討會”,以后又應邀在宜州主持全國劉三姐文化研討會,以綿薄之力,為東西、鬼子、凡一平、李約熱、黃土路、潘紅日、包曉泉、何述強等新銳作家和韋啟良、銀建軍、韋秋桐、李果河、溫存超、譚為宜、鐘紀新、歐造杰等評論家擊鼓張目,為我們民族和山區文化大廈添磚加瓦。半個世紀來我不變的心態是,只要有我們本地作家的作品上全國性刊物就盡可能評說推介,只要發現我們本地的作家獲得新碩果就高興贊美!陸地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壯族文豪,為了傳承壯族文學經典、弘揚陸地文化精神,我三次到陸地家鄉扶綏縣調研,鉆進陸地故居的山洞考證,撰寫了《傳承陸地文化精神,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考察報告,獲得自治區政府和崇左市政府領導的批示。以紀念陸地一百周年誕辰為契機,與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韋永恒等策劃組織,于2018年7月6日在該校召開了學習傳承陸地民族文學經典座談會。我作了“我們為什么紀念陸地”的發言,提出創建陸地文學館,并在《文藝報》文學評論版發表《發現“南方”——讀〈陸地文集〉(全八卷)》一文。次年,在《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的斡旋和主持下,陸地文學館揭牌儀式在崇左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隆重舉行,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館、崇左市和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并講話。2020年在韋其麟的名作《百鳥衣》發表六十五周年之際,青年學者鐘世華邀我一起策劃了“《百鳥衣》發表六十五周年暨《文學桂軍研究資料叢書·韋其麟研究》新書座談會”,我撰寫了《民間文學到文人文學再到民間文學——基于鐘世華〈韋其麟研究〉之閱讀》的論文。從廣西兩位壯族文學大師陸地、韋其麟,到改革開放初期聲名鵲起的中青年作家,到上世紀90年代的“三劍客”,到21世紀的后“三劍客”,再到登上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的廣西三位來自河池市的少數民族作家,我能持續關注,源于牢記文藝評論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沒有忘記從納朗坳起源對民族和地域文學的職責擔當。

紅色記憶

當年之所以把知識分子放到岜暮鄉都樓村(大隊)接受再教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里是一方革命圣地。納朗坳上有一座雄偉的都樓革命烈士塔。塔內安葬著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忠骨。塔的下部刻有烈士名單,背面立著刻有中國工農紅軍右江獨立師師長韋拔群所題的《灌溉革命花王》詩。

夕陽映照著坳上的塔頂,山風輕拂著我們青春的面容。我們肅立塔前,聆聽大隊黨支部書記華盛軍慷慨激昂地講述紅軍獨立第三師六十三團團政治指導員(政委)藍志仁帶領兩百多名紅軍赤衛隊員及群眾,在甘孟洞拉號巖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跡,感動得潸然淚下。納郎屯是一座英雄的屯寨。縣工農民主政府主席、紅二十一師六十三團團長、中共黔桂邊委員,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天峨縣副縣長的韋國英就常駐該屯。他的母親班四妹更是十分了得。班四妹自幼隨父習武,練就一身好武藝,經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腥風血雨的洗禮,她從一位普通的農村姑娘成長為威震黔桂邊區的“雙刀老太婆”。1967年,班四妹在岜暮鄉納朗屯病故,享年九十七歲。她的墓碑上刻著“雙刀赴焰火,革命女英雄”八個大字。我在這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地方勞動鍛煉,遇到的紅軍赤衛隊員和參加過戰斗的群眾比比皆是。他們都是我的老師。生產隊長陸騰芳就是一位老赤衛隊員,我們常常聽他講革命故事,幫他在省報上發表了文章《生命不息 戰斗不止》。

由納朗坳的情感生活始,敬慕革命英雄、賡續紅色血脈、傾注老區人民成為我人生的一種基本態度,也自然而然融化在我的文藝評論中。廣西人民出版社在2020年5月出版了壯族作家林超俊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我第一時間拿到這本書,懷著敬畏之心一遍遍閱讀,并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全國三百多萬干部下鄉扶貧,在工作中犧牲的人數達一千八百多人,許多人在扶貧工作中做出了顯著成績,為什么黃文秀獨樹一幟,成為總書記指示的學習榜樣?我發現該篇報告文學用大量的篇幅所描繪的黃文秀關于“扶貧先扶志”和“扶智”的事跡,與當年韋拔群領導貧苦農民鬧革命的壯舉,追求的為人民謀幸福根本目標完全一致。黃文秀生在老區、長在老區,從小受到老區革命精神的熏陶,紅軍英雄是她學習的楷模。當年拔哥(群眾對韋拔群的親切稱呼)為了家鄉貧苦農民能翻身解放過上當家做主的幸福生活,不留戀大城市的繁華,在廣州學習結束后決然返回壯鄉大山區,領導農民鬧革命;當代文秀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家鄉,放棄了大都市的優越條件,毅然從北京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到最窮困的村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很快寫出了長篇評論《從拔哥到文秀——讀林超俊著〈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拔哥和文秀是不同時代壯族人民的好兒女,紅色基因代代傳,民族復興有新人。這正是黃文秀成為“時代楷模”的精神內核,是該報告文學閃光的靈魂,也是這本書最大價值之所在。2020年10月31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出版座談會上,我的專題發言得到中國出版集團前總裁、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的肯定。會后《中國婦女報》前社長黃理彪滿懷熱情地推薦給《中國婦女報》,同年12月8日該報以半個版重磅推出了這篇文章。2021年在建黨百年慶祝活動中,黨中央向二十九位為黨作出杰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授予“七一勛章”,黃文秀是廣西唯一的一位“七一勛章”獲得者。

我為宣傳推廣了反映黃文秀典型的作品而快慰,在書評的最后寫了一段話:“從拔哥到文秀,一本厚重的主旋律報告文學,一曲響徹云霄新時代青春之歌,一個傳承紅色血脈而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使我們豁然開朗,心曠神怡,胸中充滿陽光般的溫暖。”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目的是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砥礪革命意志。進入新時代,我又一次回到納朗坳,站在烈士塔前,舉目四望,翠綠滿眼,濃蔭遮蓋,公路穿過崖壁,山坡上立起幢幢美麗的樓房。聽說我回來,壯族媽媽從古樸與現代相結合的樓房里,踏著大步走下石頭臺階,高興地到路邊迎接我。她精神矍鑠,身板硬朗,仍在養雞養鴨,完全不像一個九十多歲的高齡老人。她的大兒子,也就是我的大弟弟,已年過七旬,住在另一幢同樣漂亮的房子里,竟然跑過來給我一個熱烈的擁抱。進屋寒暄過后,我因公務在身,有幾位同事在屯口等我,只好戀戀不舍地與他們說聲“再見”了。而納朗坳孕育的紅色種子、紅色基因、老區人民的情懷會藏在我心中,直到永遠。

啊,我的遙遠的納朗坳!

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后記

這是一篇回憶故鄉的散文。什么是故鄉?漢語詞典解釋,是指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又有一說,故鄉與家鄉是同義詞,但有區別,家鄉指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自己現在可能居住在那里,也可能不居住在那里。魯迅寫的小說《故鄉》成為人們解讀故鄉、記住鄉愁的范例。其實,實際情況復雜得多。“長期居住”,多長算“長期”?人的一生能不能有幾個“長期”?路過的“出生地”,是不是故鄉?我理解的故鄉,除了考慮以上因素,故鄉應該是養育人、對人的一生產生長遠影響,或起到關鍵作用的地方。這樣看來,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故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第二甚至第三、第四故鄉。

我的祖籍江西省安義縣,這是我的第一故鄉。在烽煙滾滾的抗日戰爭中,逃難中的母親在江西興國生下了我。她正發高燒,一滴奶水也沒有。碰上隔壁一位媽媽也生孩子,母親求她給我喂奶,救了我一命。以后母親退燒,才得以哺育我。興國作為出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父親給我取名“學璞”,我很長時間不解其意。名字中“學”是字輩,兄弟姐妹名字區別在于第三個字,這個字都有“王”即“玉”的偏旁。“璞”的本意是包著玉的石頭,與“璞”有關的成語是返璞歸真、完璧歸趙、璞玉渾金等。春秋時期有個和氏璧的故事,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先后奉獻給楚厲王、楚武王,兩個楚王都以為和氏欺詐,而先后下令削去其左、右膝蓋骨(髕骨)。第三個楚王(文王),被和氏抱著他的石頭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而感動,乃使匠人鑿開石頭,發現其中稀世寶玉,命名曰“和氏璧”。我不知道僅讀過三年書的父親怎么懂得這個深奧的典故,但深諳父親的良苦用心。也十分清楚,我就是一塊石頭,任憑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重重壓力而不改變顏色的鋪路石。

以上第一、第二故鄉都留下了我刻骨銘心的印記。有一個我人生價值與社會觀察和文學理念形成的地方,我實用寫作與文學批評的動力源泉,這就是我的第三故鄉——廣西河池天峨縣岜暮鄉都樓村納朗屯。我幾次回到第三故鄉,看到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故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撥付資金給全屯農戶進行房屋立面統一裝修,屯內道路硬化到各農戶。村民中有三人考上全國重點大學,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納朗坳從物質到精神,一片欣欣向榮,充滿著山鄉壯美祖國復興的光明前景。

【陳學璞,江西安義人。先后畢業于廣西柳州龍城路和景行路小學、柳州第三中學、柳州高中、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在中共天峨縣委和河池地委工作16年。中共廣西區委黨校二級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西優秀專家,廣西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家,全區(廣西)離退休人員先進個人。出版《廣西當代文藝理論家叢書(第一輯)·陳學璞卷》《寫作論》等著作20部,發表《論解放和發展文藝生產力》等文藝、文化評論300多篇,獲省部級獎16項,個人簡介入選《廣西大百科全書》“當代人物卷”。】

責任編輯? ?馮艷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天天综合网色|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www.91中文字幕|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久草网视频在线| jizz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色国产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伊人久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日韩欧美| 狠狠干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在线欧美a|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五月天福利视频| 亚洲综合九九|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男人在线| 欧美黄网在线|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成人在线综合| 中文纯内无码H|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激情午夜婷婷|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婷婷六月综合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精品视频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