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欣雨


今年,就在炒股者為風格轉換而忙亂追趕時,操作可轉債的人已經大賺特賺。就連可轉債打新,也是大肉簽一個接著一個。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持續火爆,作為兼具股性、債性的品種,可轉債與可交換債是債券投資者分享股市收益的重要渠道,其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使不少投資者紛紛持續關注,可轉債配置的需求被顯著抬升。
持續受追捧的可轉債后市該如何投資呢?
可轉債市場持續走強
今年以來,雖然A股板塊間輪換波動都比較大,漲得好的很好,但是跌得多的也虧得很慘。尤其是不少權益類基金,今年表現較差,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然而,反觀可轉債市場,可謂是紅紅火火。
數據顯示,2020年3月之前,可轉債市場表現還算溫和與平常,但是直到今年3月,可轉債整體市場行情開始不斷上漲,尤其是可轉債平均價格,已經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目前可轉債的平均價格已經高達143元以上,處于歷史最高位,平均溢價率高達34.7%。90元以下的可轉債幾乎已經找不到了。而90-100元的可轉債也只剩下5只。要知道,年初的時候,90-100元的可轉債比比皆是,大概有100多只。
隨著可轉債高漲,可轉債基金今年表現也十分搶眼。部分基金的收益率甚至超過20%,比不少權益型基金的收益率都高。
例如,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5日,今年以來漲幅最高的可轉債基金華商可轉債債券A,近1年收益率為61.57%,近3個月收益率為3.19%,近半年收益率為40.36%。
近1年漲幅,能夠保持超過30%的收益率,對于投資者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可轉債的規則弄不懂或者不知道如何選債,此時可轉債基金便是參與可轉債投資的主要通道。
可轉債基金還能投嗎?
回顧今年以來可轉債的表現,很多投資者對收益還是比較滿意的。那么還沒參與的,現在還能上車嗎?
總體來看,可轉債市場目前處于盛世期,估值相對較高?,F在,可轉債的平均價格超過140元,中位數價格超過120元,平均雙低值也接近120元。按照目前估值來看,確實存在回撤風險。
那可轉債行情會如何變化呢?
從社融方面看,上半年處于信用收縮局面,符合穩宏觀杠桿率基調,這將對下半年增長帶來一定下行壓力,預計兩年復合增速已過高點。不過社融存在增速下降最快的階段可能已過去。
從4月政治局會議提到“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來看,這反映上層對經濟局面滿意,也暫時難有財政刺激等動作,上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較慢,不排除下半年也低于預期。后續關注7月政治局會議在經濟方面的定調。
從經濟增長貢獻角度分析看,上半年增長貢獻亮點仍在出口,但增速開始有所下行,后續擔憂海外供應鏈的修復影響,值得觀察。國內消費偏弱,居民儲蓄意愿上行,收入感受指數不強,預期下半年消費仍難有亮點,投資方面房地產有一些壓力,前期基建投資偏弱,后續重點需看政策。
關于增長轉弱,換一個資產交易視角看,從中證500與滬深300的對比表現或者周期與成長風格對比,均是前者偏強,股市交易更傾向于反映國內增長轉弱局面。
關于通脹,目前主流央行對通脹似乎并不太擔心,“暫時性”占主導,傾向于隨著供應鏈的修復將對通脹壓力緩解帶來積極作用,美聯儲收緊貨幣預期在增強,通脹預期在回落。國內政府對大宗商品價格已有較高關注,如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后續有價格調研和拋儲等動作。如果通脹下行的邏輯逐步得到驗證,即使同比水平偏高,市場對通脹擔憂可能明顯緩解。
流動性方面,上半年穩貨幣特征明顯,市場流動性充足,資金利率如債券回購利率等在偏低位,波動性也偏低。
央行在最新一期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及貨幣政策要繼續穩字當頭。在基本面轉向和通脹未成為主要壓力點情景下,貨幣政策更可能維持現狀,下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可能加快,這是否會給流動性和利率帶來一些短期壓力也值得關注。
關于資產表現判斷,增長轉弱局面相對支持純債走強,但在通脹回落到偏低水平和增長帶來明顯壓力前,貨幣政策難以邊際變松,預期純債收益率上行和下行風險均不大。
權益資產方面,流動性層面看不到邊際上的正面效果,企業盈利能力雖然仍能維持,但經濟動力的邊際弱化會逐步帶來盈利增速下滑的遠期擔憂,尋找權益市場中的結構性機會應更為重要,而非倉位制勝。
目前來看,可轉債市場的發行人仍在持續擴容,行業投資機會和自下而上挖掘個券的機會在增多,在權益市場暫時看不到大的系統性風險背景下,結合相對中性的可轉債市場估值,個人認為可轉債投資還未到離場時。
但考慮接下來市場變動,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切換難以預測,對已經在可轉債基金上有一定盈利的投資者來說,可適當止盈,并注意回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