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靜,張雯靜,郭秦云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聯合發展,“互聯網+教育”在教育產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已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學習趨勢,其可以最大限度上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完成對專業知識更深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但市場上針對學生自主資料共享、學生互助式交流這一板塊內容空缺。為此,筆者研究建立“求知背包”資源共享交流平臺,通過整合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專業性、階段性考試等資源,對共享的資源進行結構化、條理化的管理,使用戶在查詢資源時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準確性,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滿足高校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在共享的基礎上,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發布問題,引起其他同學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尋找到與自己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相似的同學結伴學習,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為了解高校大學生利用互聯網自主學習的情況以及對學習資料交流共享平臺的需求性,項目組對延安大學經管學院、化工學院、建工學院等8個學院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歷時一周回收有效問卷465份,并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適應互聯網自主學習。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傳統的方式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育,而且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調查顯示,在互聯網自主學習中,約有36.6%的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相關知識,17.6%的學生學習專業等級的知識,11.3%的學生學習社交知識,15.1%的學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18.4%的學生學習外語。
1.2.1 高校大學生自主性差
學生從高中步入大學,學習環境有所改變,曾經一天 10個小時的學習任務,老師步步緊逼,同學之間互相督促,學生的眼中只有學習,“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聲”。而到大學后,老師的監管較為輕松,學習任務少,自由時間較多,再加上網絡游戲的誘惑,使很多大學生陷入休閑娛樂無法自拔,導致學習時間大大減少,學習效率降低。還有部分學生由于中學時期的學習壓力太大,進入大學后,想放松自己,結果“心似平原放馬,易放難追”。經調查,高校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的時間70%在3個小時以上,甚至有的學生利用互聯網的時間達到8個小時。雖然高校大學生利用互聯網時間較多,但學習的時間平均只有30分鐘。
1.2.2 高校大學生搜集專業資料困難
不善于收集專業知識信息是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一大特點。調查分析48.8%的同學認為利用網絡學習“信息量大,相關性弱”。23.7%的同學認為“學習資料不完整,相關性差”。27.5%的同學認為利用網絡學習“單一化,互動性差”。怎樣將零散、混亂、不準確的各種學習信息篩選整合起來,建成一個集分享、交流、反饋為一體的學習平臺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2.3 高校大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方式效果有限[1]
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模式不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求,更多的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經調查高校大學生認為互聯網學習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學習手段少,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大量學習資源共享平臺應運而生,但其結構的單一性和重復性仍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特別是學生間自主分享學習資料、互助式交流這一板塊依舊是一片空白,導致市場中大量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與供給的低質化和單一化存在著嚴重的供需矛盾。為此“求知背包”抓住市場的供給缺陷,在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建設中加入學習資源交流共享模塊,將學習轉變為一個交流的過程,填補市場不足,滿足市場有效需求。
學習互助平臺不僅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培養學生分享,樂于助人的好習慣。通過線上線下調研報告顯示,大量的學生對學習資源交流共享平臺的需求是廣泛的。項目組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35.47%的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查找到自己所需學習信息,92.4%的學生愿意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料,82.6%的同學愿意使用學習交流平臺進行學習。對進行問卷分析后可得,大多數的高校大學生都希望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交流共享平臺中學習,可以及時、有效地搜尋到需要的學習資源。
經平臺整理和篩選的資源庫擁有較強的權威性、專業性和適用性,包含各類知識點總結、復習備考資料、模擬試題及歷年考題等專業等級考試資料以及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的總結。平臺將從優秀青年教師、專業教授等具有權威性的老師、教授來獲取課件、備案教材以及獲得國獎、保研名額、三好學生等優秀學生的各科學習筆記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平臺共享的主要資源。同時,將優秀學長、學姐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總結、分享到平臺中。
平臺是針對高校大學生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而建設的學習交流共享平臺。互動交流的內容圍繞高校大學生日常的學習活動展開。“求知背包”不同于其他的資源平臺,是專注于校內大學生需求打造的適合高校大學生使用的便捷性平臺,且針對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學習資料板塊,所提供的資料更具有針對性。
用戶可以通過注冊成為平臺的會員,在平臺上用戶可以共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等,還可以隨時隨地與在線會員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戶還可以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學習伙伴,相互督促、共同進步。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習帶來的孤獨、煩躁等問題。在平臺上,用戶可以結交更多的學習朋友,一起討論問題,勞逸結合,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心情愉快,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求知背包”有極高的商業價值,相比較其他平臺的線上資源共享,其更注重經濟性、實用性。本平臺將推出印刷打印膠裝等服務,為學生需要的資料服務,從需求到打印落實,一方面可以節約大學生的資料開支費用,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平臺積累資金。學生用戶還可通過分享、交換文檔或線上教學為自己獲取收入,靠知識賺錢,從而提高積極性。
平臺設計上,主要考慮到用戶登錄以后,可以通過平臺首頁查看最新的資源、專題、熱門推薦等,也可以根據分類或關鍵詞搜索想要的資源。查看資源詳細信息、下載資源、收藏資源及對資源進行評價等。而后臺設計考慮到管理員在后臺管理模塊可以對用戶、資源、資源分類、專題和資源評價等進行管理[3](見圖1)。

圖1 求知背包結構
3.2.1 分享模塊
(1)經驗共享:以直播的形式提供分享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如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的學習方法、經驗等。
(2)資料共享:用戶可以共享自己的學習視頻和其他學習資料,包括競賽、創新創業、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
(3)課表共享:用戶可以上傳和共享自己的課表,為需要旁聽的同學提供幫助。
通過分享模塊,用戶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料、經驗等,還可以看到其他同學分享的學習方法、經驗等。
3.2.2 交流模塊
交流模塊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交換和共享,綜合運用網絡載體,實現高校大學生之間學習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在項目前期,利用學生喜歡的各種網絡交流載體,如QQ(群)、微信(群)、電子郵件等,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QQ群和微信群可以用于更方便、更高效的溝通,電子郵件的使用能使學生進行深入、長期的交流。項目后期將“求知背包”App,為大學生服務。通過平臺,學生可以更方便、高效的學習交流。
學生可以通過反饋平臺提出意見和要求,通過學生的反饋,能了解平臺的優勢和特點,及時糾正和改進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不斷更新,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使“求知背包”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互聯網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各種學習App相繼涌現,但平臺內容結構設計卻存在著單一性、重復性的特點,不可否認很多的學習類App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學生自主資料分享、互助式交流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市場。經調查分析,學生對互助平臺的需求很高,希望能找到合適的學習伙伴互相監督、互相促進。而“求知背包”旨在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大學生提供資源交流與共享的平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間無障礙交流。同時,以學習資料共享、互助交流、促進全面發展為服務目標,為高校大學生量身打造的一款資源交流共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