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園
(新疆吉凱礦業勘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100)
額爾齊斯金礦帶主要分布在準噶爾北天山板塊北準邊緣與阿爾古陸活動帶南緣一帶,屬于東準噶爾弧盆帶的額爾齊斯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與西伯利亞阿爾泰陸緣活動帶的克蘭河晚古生代火山弧。在阿勒泰地槽褶皺系向斜內分布金礦床,額爾齊斯大斷裂在空間上對其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區內有著非常強烈的構造活動,額爾齊斯深大斷裂(NW向)是主要的控礦構造,在該斷裂派生的次級斷裂當中賦存礦床,該區有著十分強烈的巖漿活動,而且具有廣泛的分布,提供的動力與物質來源,促進區內金礦的形成[1]。

圖1 額爾齊斯金礦帶構造與金礦分布略圖
區內主要分布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層,主要為陸源碎屑巖,還有很多中酸性的火山巖以及酸性火山巖和凝灰巖等,屬于海相陸源碎屑巖建造,中酸性火山巖和酸性火山巖建造分布于局部,巖石存在明顯的區域變質作用,該區金礦和火山沉積巖碎屑巖建造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性。
由于華力西期板塊運動因素影響下額爾齊斯溝弧盆體系形成于區內,明顯控制著NW向展布的額爾齊斯金及多金屬礦化帶,金礦的形成受斷裂構造控制作用非常明顯,烏倫古河大斷裂以及額爾齊斯-瑪因鄂博大斷裂等壓扭性NW向斷裂,對該區當中北西向構造與次級斷裂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其分布和發育都受到這些斷裂構造所控制;卡拉先格爾-二臺斷裂等NNW向斷裂,是后期階段形成的橫跨性斷裂,主要分布在壓扭性以及壓性NW向展布斷裂交匯部位,有金礦點以及金異常就位并進行匯集與濃集,同時促進老山口金礦以及喀拉通克金礦濃集區的形成。
該區當中有著非常廣泛而又強烈的巖漿侵入活動,特別是中酸性以及酸性巖石較多。花崗巖形成于加里東晚期以及華力西中晚期階段,主要呈現NW向方向展布,黑云母、花崗巖以及花崗閃長巖與石英斑巖與花崗斑巖是其主要的巖石類型。
火山活動在該區當中十分的強烈,尤其是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末期階段更為強烈,主要表現為中心式以及裂隙式噴溢,英安巖、安山巖玄武巖是火山巖的主要組合特點,火山活動在中晚泥盆世有著較長的持續時間,而且具有非常強烈的特征,安山巖帶有數十條斷續的沿成礦帶進行分布,安山巖分別達到7.4×10-9與28.3×10-6的金銅本底值,相較于地殼克拉克值以及其它巖類明顯較高,為富集金、銅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2-4]。
針對該區金元素濃度分帶進行分析,研究區處在高豐度喀拉通克-布爾根帶上,處于40km~70km的寬度,達到3500k㎡的面積大小。As、Sb、Cu、Ni等元素相互伴生Au,N、Bi,Au元素與之較為密切,約為區內總面積的1.85%,區內異常分布特點呈現斷續的條帶狀,華力西期階段,火山濁流沉積巖系以及鈣堿性的中基性火山巖系與之關系密切。巖漿雜巖體以及北西向構造破碎帶對區域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拉先格爾-二臺斷裂橫跨區域并發揮疊加富集作用,該礦成礦過程當中,淺成斑巖以及引爆角礫巖和火山機構等對其起著較大的控制作用,異常密集密集地分布于帶內,具有非常多的金礦床點。
通過該區巖性分析,影響區內金富集的因素主要為火山碎屑巖地層富集金礦化,特別是含金量較高的火山碎屑巖組成的中泥盆統以及下石炭統地層。該區全部地層以及巖石,后期階段地質作用疊加明顯,具有較強的變質作用,研究分析變質巖含金性,含金量在變質巖中和變質程度表現為反比的關系。含金量在巖石當中從綠片巖相到角閃巖相,呈現不斷變低的特點(表1)。該區當中金礦主要在火山沉積巖和淺變質的火山巖中分布。
區內花崗巖分布較大的巖基周圍,存在高位置侵位以及異地侵位特點的閃長巖體、花崗閃長巖以及花崗巖,巖相具有較為明顯的巖相分異,偏基性巖脈以及捕虜體多見于邊緣地帶,同時還有孔雀石化以及綠簾石化和褐鐵礦化與硅化蝕變特征存在,為該區金、銅礦化形成創造了充足的熱源。

表l 阿爾泰各時代地層金元素含量特征參數
火山活動在喀拉通克島弧火山巖帶上,最為強烈的時段發生在華力西早中期階段,主噴發期主要是早期階段,中期之后相對次之,裂隙式是火山噴發的主要特點,同時還有中心式噴溢,火山活動的頻繁出現,有5722-7181m厚度的火山巖層堆積,硅酸熔漿是火山巖巖漿系主要特點,其中揮發組分含量非常的大,具有比較徹底的巖漿分異特點,分異演化特征呈現連續性的特點,流紋巖安山巖以及玄武巖是其主要的巖石組合類型,分布于老山口區域上的安山巖,分別達到7.4×10-9、28.3×10-6的金、銅本底值,相較于地殼克拉克值以及其他巖類,金銅成礦專屬性十分的明顯。
“斷控”特點是區內金礦床的主要特征,各種級別的斷裂對各級別的成礦單元起著相應的控制作用,如額爾齊斯金礦帶主要受控于額爾齊斯-瑪因鄂博區域深大斷裂,老山口成礦區主要受控于卡拉先格爾-二臺斜跨斷裂以及瑪因鄂博大斷裂。
該區斷裂呈現不同方向展布,在控礦方式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接勒的卡拉他烏以及瑪因鄂博在展布方向上呈現北西向,是重要的主干斷裂,也是北東盤逆沖向南西盤逆斷層,對于巖漿活動沉積作用以及變質作用都起著非常明顯的控制作用,同時對金成礦帶也起著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金異常密集分布在斷裂區域上,表現為集中的金和多金屬礦化,有很多金屬礦床點分布。花崗巖穹隆主要受控于EW向展布的構造。而區域上呈現北西西向展布的斷裂,其性質具有韌性剪切特點,斷裂密布與帶內,發育,褶皺以及撓區構造,廣泛發育糜棱巖以及破碎巖,明顯控制著區內的金礦,如蘇魯巴依金礦以及科克薩依金礦和喀拉達巴金礦與阿拉塔斯金礦等,這些金礦主要在布爾根韌性剪切帶當中分布。NNW向展布的構造,將構造巖漿成礦帶進行橫跨,如卡拉先格爾-二臺斜跨斷裂主要呈現北北西向展布,這是由于主擠壓應力NE-SW向作用因素影響下,隨著較大剪應力面,有右型走滑斷層形成,將北西向展布的斷裂給斜切錯開,磁異常等值線表現為扭曲突變特點,主要有老山口、阿克塔斯以及喬夏哈拉等諸多金礦床點分布。
兩組于多組斷裂在區域性大斷裂的一側或者兩側就位,相互交互位置明顯控制著金礦。有研究者認為,兩條復合斷裂形成的交匯節點,而不同方向的多條斷裂復合交匯形成多個節點,斷裂帶有著不同的形態與產狀,因此,構造在復合部位具有十分復雜的特點,是發育各種裂隙與高應變區的要發育期,對于成礦流體運移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有利于沉淀富集相關成礦物質。如老三口復雜構造主要分布在NNW向與NW向斷裂相互交匯地帶,密集分布大量的金礦床點。
卡拉先格爾-二臺斷裂主要呈現NNW向展布,該斷裂形成于后期階段,屬于斜跨性斷裂,該斷裂相交于壓扭性斷裂以及壓性NW向斷裂交匯部位,匯聚農及大量的金異常以及金礦點,促進老山口金礦濃集區與喀拉通克金礦濃集區的形成。同時查干果勒-滅熱特克等多條斜跨性大斷裂在區內比較發育。
該區是北疆地區地球物理綜合異常最大的區域,對區域航磁特征線進行分析,主要表現為帶狀狹長Nw-sE向展布的線性特點,在該區大斷裂的兩側區域上,異常值有著非常大的變化,并具有明顯的正負異常,超基性基性巖體是基底的主要磁性層,正負磁場在區域上體現出隆起以及凹陷的磁性基地界面,該區的航磁特征和區域構造線呈現類似的特點,最大規模的為N W向展布的瑪因鄂博與扎河壩-納爾曼特兩條構造。
該區布格重力異常是新疆地區最大的異常區。布格等值線從阿巴宮斷裂到烏倫古河斷裂呈現顯著的分帶特征,表現為2mgel/km的梯度特點,重力凹陷區分布與梯級分帶北側區域上,重力隆起區分布于南部,體現出哈薩克斯坦板塊在南部區域上俯沖向北部區域上的西伯利亞板塊,深源物質具有較高的密度,不斷地隆升與抬起,隨著該區大斷裂以及集中應力,而且不物質出現交代與置換,為該區金多金屬礦成礦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伴生金礦床在基性火山巖銅鎳硫化物礦床當中產出,物理特征表現為三高一低的特點,如磁性高,重力高,極化率高,電阻率低特點,如喀拉通克,是該區當中這種礦床最重要的物探找礦標志[5,6]。
對該區地質背景以及區內金礦成礦條件進行綜合研究,分析認為,今后找礦工作應當將以下幾點充分注意好。
(1)重點關注斷裂控礦這一特點,針對NW向以及NNW向斷裂相互交匯部位擴大找礦研究。如該區當中塔爾浪斷裂(NW向)與NNW向展布的乎吉爾特-福海斷裂交互部位,哈巴河金礦外圍區域,布爾津和額爾齊斯斷裂交匯地帶。交匯烏論古河斷裂黑山頭區域上,塔爾浪斷裂以及阿巴宮斷裂(NW向)和NNW向展布的切木爾切克-杜熱斷裂相互交匯的阿勒泰區域。克孜勒加爾、唐巴勒斷裂相互交匯的克孜勒加爾一帶是重要的找礦區域,今后應當進一步擴大相應的研究工作,有望獲得更大的金礦找礦突破。
(2)對各種控礦因素較為復雜的部位擴大找礦研究,優選靶區,針對斷裂控礦區域擴大研究工作,特別是復合區、交匯區,同時要針對火山巖帶以及巖漿巖帶就位部位擴大研究工作,對具有明顯巖相分宜的巖體邊緣地帶,以及分異演化聯系特征的,出露安山巖的區域上,孔雀石化褐鐵礦化較為突出的區域,重點加強找礦工作。還要對區內礦源層,如下石碳統和中泥盆統,火山碎屑巖組成的淺變質地層加強找礦工作。另外還要針對一些集中分金異常以及金礦床點的區域加強研究,尋求更大的找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