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新疆庫馬蘇地區鉛、鋅等各種金屬元素整體分布量相對較大,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阿爾泰山中北地區和蒙古共和國的接壤區域。在新疆庫馬蘇的成礦地帶西段部分,到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探礦工作人員發現出大型礦床共14個中型礦床,累計達到1000多個礦點,其中主要是以鉛鋅銅金屬為主,整體的金屬元素分布含量相對較大。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地質礦產開采工作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行相對比較便利的阿爾泰南緣區域,并且在該區域陸續發現大量的金屬礦儲備,其中包含中型有色金屬礦床以及一定量的貴金屬礦床分布。在阿爾泰北部區域整體的交通通行相對比較困難,同時在找礦工作方面沒有取得較大的突破與進展,并且在相關工作單位開展1:20萬區域化探工作當中。在我國庫馬蘇區域首次發現成礦面積相對較大的鉛、鋅礦床結構,并且在整個金屬元素的組合形式上相對比較復雜。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新疆地區礦局地質大隊,通過1:5萬化探異常中的金格、小土爾根等區域展開1:2.5萬土壤化探和地質調查勘察分析。通過對地質勘查數據進行研究,從中得出和石英細脈相關的鉛、鋅、銅、金元素礦化,并且通過展示出阿爾泰北部區域,庫馬蘇位置具有良好的鉛、鋅多金屬找礦發展前景。
新疆阿爾泰地區位于西伯利亞板塊西南區域,大陸的邊緣屬于古生代區域大陸邊緣基礎發展起來的晚生代新路地殼結構。該區域的地質條件構成相對比較復雜,并且在晚泥盆世之后地殼條件再一次擴張,整個地質條件形成上疊系凹陷結構,并且其中還沉積大量的晚泥盆式中生代火山巖地質條件。在晚期進入發展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酸性鹽條件的侵入。
庫馬蘇地區的鉛鋅多元素異常區域,主要集中在諾爾特古生代盆地區域,同時內部包含下泥盆統諾爾特地質條件結構,其中存在大量的鉛鋅元素,重點集中在該區域的西南部分,同時沿線條件主要是以泥灰巖、細砂巖變砂巖等地質條件為主。諾爾特組地質結構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角的北部區域,整體的巖性條件為泥質紅砂巖紅山嘴組,是鉛、鋅等多種金屬元素主要分布的地層條件組成部分。出露巖性條件為變灰凝灰巖、灰質砂巖、粉質砂巖以及石灰巖等地質條件,該區域內部的巖漿活動帶比較強烈,火山活動頻繁并且逐漸朝著晚石炭花崗巖地質條件進行轉化。該地區的火山活動主要是以周期性火山噴發為主,屬于鈣堿性地質條件結構,在該區域內部集中平行的鉛、鋅異常帶發現,下泥盆火山巖碎屑巖大型火山沉積的重要鉛鋅礦床結構[1]。
相關地質勘察工作單位,通過對庫馬蘇地區1:20萬的化探鉛、鋅等多金屬元素集中區域展開金屬礦勘測,有效得出區域地球化學特征條件,其中主要的存在元素和重點的伴生元素。在1:20萬的比例尺條件下,整個平面分布條件保持相同,同時從區域地球的化學異常條件分布狀況進行分析,各種元素在分布形式和分布范圍方面屬于套合式分布條件為主。根據相關地質勘查工作人員,采取地球化學塊區域化學特征分析理論,從中得出包含庫馬蘇鉛、鋅化金屬礦床分布帶,有效結合地球化學塊體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其中確定該區域的地球化學塊體面積達到12356km2,同時該地區的鉛鋅礦床分布結構特征比較明顯,可以將該區域的鉛鋅礦床塊體結構,分割成5個不同的區域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含可可塔勒和庫馬蘇兩個區域異常地質條件。在該塊地南部區域可以將可塔勒異常區域進行劃分,并且在劃分不同區塊內部發現沉積盆地內部出現礦床異常特點,整個鉛鋅礦床的分布程度相對較高,如圖1。

圖1 區域地球化學特征
鉛、鋅、銀元素作為該區域比較集中分布的成礦元素,其中會伴有銅、金、鉻等相關金屬元素。在該區域的異常元素分布地帶,整體的地質條件呈南東向分布狀態,長度大約為120km,寬度范圍在12km~30km,總面積達到1500m2以上。該區域是我國區域化發展面積最大,元素組合比較復雜,同時主成礦區域的鉛、鋅礦元素含量相對較高,屬于金屬異常集中區域之一。該區域內部主要包含庫木爾特庫馬蘇以及烏里托爾根三處金屬集中分布位置,面積分別達到100km2、200km2和300km2,鉛鋅銀金屬元素的平均這種分數逐漸下降,金屬礦床的整體結構構成條件比較復雜[2]。
在針對庫木爾特等幾個重點的濃集中心,展開1:5萬水系沉積物加密測量工作,其中沉積物的采樣顆粒密度為-40目,其中共圈定鉛、鋅為主的綜合異常金屬礦床分布地帶9個,1:5萬化探異常位置的重現性比較良好,同時異常的金屬礦床分布范圍會進一步縮小面積大小,通常保持在3~16km2。鉛、鋅等各種元素質量分數整體呈數量級提升,其中最高的質量分數分別可以達到4300×10-6、3300×10-6,同時該區域的元素組合特性和1:20萬化探,所得到的元素組合特征基本保持相同。通過對三個不同區域的采集樣本展開相關分析和研究,從中可以得出鉛、鋅、銀金屬礦分布相關性表現最強,同時銅錫等金屬礦床的構成和鉛、鋅、銀、銅等基礎礦床構成相對來講比較復雜,而其他元素之間存在的相關性相對較差,鉛、鋅、銀、銅的分布特點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金元素主要是屬于后期疊加的因素為主,如圖2。

圖2 1:5萬化探加密與異常特征
通過對該地區的鉛鋅礦床勘探工作分析之后,其中發現鉛、鋅、銀、銅等各種元素從1:20萬的化探、1:5萬化探以及1:2.5萬化探礦床的分布面積,整體呈不斷縮小狀態,同時異常含量進一步提升。鉛、鋅、銀、銅元素的組合形式基本保持不變,整體分布條件相同,同時其中還伴隨有相對比較復雜的多元素技術組合。因此,該異常組合可以有效反映出鉛、鋅、銀、銅元素的整體分布狀態以及相關情況條件。針對1:20萬、1:5萬和1:2.5萬的化探異常使用的是地球化學指標來進行推測,找礦工作屬于鉛、鋅、銀多金屬礦床結構,盡管元素的整體分布條件方面各有不同,和鉛鋅銀金屬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但是二者在整個空間的分布關系上存在一定的關聯,并且具有相對較大的異常面積以及相對較高的金屬含量,因此在整個空間區域范圍內整個鉛、鋅礦找礦工作前景比較明顯[3]。
從1:20萬的區域化探地球化學元素含量,分析其中化學環境因素當中包含氧化鈣、二氧化硅、氧化鈉以及氧化鐵等元素,整體的富集量相對較大,屬于一種富鐵貧碳酸鹽地質條件環境。找礦區域所處的火山巖沉積地質條件,和地質環境構成內容相對比較復雜,從宏觀條件上具備火山沉積型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條件結構和地球化學地質條件構成,同時在該區域范圍內的巖漿活動程度比較強烈,整體可以有效反映出巖漿后期的熱液發展活動,同時還存在部分斷裂地帶產生嚴重異常發育等情況。因此,認為該區域具備火山沉積以及熱液改造型鉛鋅金屬礦床,在整個金屬礦床的成礦特性以及找礦背景上將對比較明顯。
相關找礦工作人員,通過對我國50多個鉛鋅銀礦床的綜合情況信息展開分析和研究,有效對比4個不同的鉛鋅礦床構成特性,對成礦地質條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構成特性展開分析,不同形式的鉛、鋅礦床在整個賦存的地質環境構成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或者是在整個金屬元素的富集范圍有所不同。由于在本次庫馬蘇地區鉛鋅金屬礦床構造變化部位相對比較復雜,同時整體呈重力梯度和相變變化,對于出露金屬礦和淺埋礦為1:20萬鉛鋅銀地球化學異常分布同位,整體的鉛鋅礦床分布規模相對較大。通過對庫馬蘇地區的鉛鋅銀等多元素地球化學異常區域進行分析內部的地質條件元素組合形式相對較多,同時成礦元素含量相對較高,金屬元素異常集中區域的面積相對較大,并且通過1:5萬和部分地區1:2.5萬的化探異常的呈現性表現相對比較明顯。由此可以看出,庫馬蘇地區存在相對較大的地球化學塊和金屬元素容積地帶,整體的金屬礦床聚集性特點非常明顯,并且具有尋找大型和超大型礦床地球化學物質的重要基礎,是我國超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分布的有利地區[4]。
綜上所述,庫馬蘇地區主要是以鉛鋅銀銅基礎礦床結構構成為主,其中還會摻雜其他的稀有金屬元素。該地區的化驗異常區域分布范圍相對較廣同時異常區域規模較大,整體的元素組合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元素含量相對較高,并且經過全面的檢查和評價之后發現,該區域的異常金屬元素呈線性相對比較明顯,異常分布條件密切同時受到該區域的火山碎屑巖地質條件的影響和控制。因此,可以認為該區域具有尋找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大型鉛、鋅礦床的良好狀況前景。盡管該地區所勘察到的鉛鋅銀銅金屬礦床,為石英細脈條件認為地表零星礦化帶,并不是引起異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后續的找礦工作過程中點上突破屬于庫馬蘇地區金屬礦找礦的重要關鍵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