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瑞,王國穩(wěn),李 波
(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山西長治 046031)
連鑄機輥道是鑄坯生產系統(tǒng)中重要的鋼坯傳輸設備,其采用鏈傳動方式,將剪切后的鋼坯輸送至冷床。鏈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過載能力強,可以適應高溫、多塵等工況。但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輥道限位失效、鏈條脫落斷裂、輥道軸承座螺栓松動等情況,導致鋼坯傳輸失效,鋼坯滯留部前后鋼坯粘連,嚴重影響生產節(jié)奏,本文主要針對輥道故障進行分析與優(yōu)化改進。
鑄坯質量2.12 t;鑄坯規(guī)格150 mm×150 mm×12 000 mm;輥道傳輸速度0.75 m/s;鏈條規(guī)格24A-1。
鋼坯通過剪機剪切后,進入運輸輥道區(qū)域,傳輸過程中,輥道以0.75 m/s 的速度將鋼坯從運輸輥道傳送至出坯輥道,當鋼坯運輸距離出坯輥道末端300 mm 時,鋼坯觸動限位開關接觸板,接觸板翻動,通過連接鋼絲繩帶動限位開關觸點動作,輥道電機電路由閉路轉變?yōu)殚_路,電機停止轉動,此時鋼坯利用慣性運行至輥道末端,觸碰輥道末端碰頭后停止。
輥道產生故障,會造成鋼坯無法正常輸送,鋼坯滯留使前后鋼坯粘連,需生產工手動割坯,嚴重影響鑄坯質量,甚至造成堵流停機。經分析產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輥道限位失效、鏈條脫落斷裂、螺栓防松性能失效等,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連鑄機輥道上的行程限位開關,在輥道上運動的鋼坯撞擊接觸板后,連接鋼絲繩帶動限位開關的觸點動作,電路由閉路轉變?yōu)殚_路,輥道電機停止轉動,此時鋼坯可利用慣性運動至輥道末端,觸碰末端碰頭后鋼坯停止,該狀態(tài)下產生的沖擊力最小,不會造成碰頭螺栓松動以及出現(xiàn)鑄坯不動而輥轉動的情況。
但在實際生產運行中,由于限位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tài),限位開關受內部結構損壞、接觸板翻轉動作不靈活、連接鋼絲繩變形以及受鋼坯沖撞后未能得到及時修復等因素影響,導致3 臺連鑄機17 臺輥道限位開關全部失效,當鑄坯傳輸?shù)捷伒澜K點撞擊末端碰頭后,限位開關未能有效傳遞信號,使輥道始終處于轉動狀態(tài)。
連鑄機輥道全部采用24A-1 鏈條,鏈條節(jié)距P=38.1 mm,鏈輪齒數(shù)為17 齒。根據(jù)鏈條選型標準:鏈條理論長度L=2×鏈輪中心距+鏈條與鏈輪嚙合齒數(shù)×節(jié)距,延長理論長度2%~3%為理想狀態(tài),且盡量選偶數(shù)。連鑄機輥道兩鏈輪中心距為1200 mm,計算可得鏈條理論長度L=2×1200+17×38.1=3047.7 mm,理想狀態(tài)長度L=3047.7×1.03=3139.131 mm,鏈條選取82 節(jié),則鏈條長度為L=82×38.1=3124.2 mm。
根據(jù)現(xiàn)場調查,多數(shù)鏈條存在過長或者過度磨損情況。在檢修過程中,兩名職工調整安裝一根鏈條需用時約為20 min,煉鋼廠每次工藝停機時間在2.5~3.5 h,停機后,除其他生產設備檢修用時以外,能夠集中人力處理過長、磨損或斷裂等嚴重影響設備運行的鏈條約4~6 根。受高溫環(huán)境影響,在線鏈條仍繼續(xù)出現(xiàn)變長、磨損的情況,根據(jù)日常生產要求,沒有足夠的檢修時間對所有存在變長、磨損情況的鏈條進行調整修改。
根據(jù)技術要求,螺栓安裝時要依據(jù)緊固件尺寸選擇合適螺栓,螺栓緊固后露出3~4 扣絲扣為準,且新安裝螺栓需緊固2~3次。螺栓緊固時要對稱均勻上緊,緊固螺栓時依據(jù)螺栓用力大小要適中,不可過緊造成螺栓損傷或斷裂。有明顯的裂紋、斷扣、滑絲、亂扣、螺桿拉伸變形的情況可報廢處理。
在實際生產運行過程中,由于運輸鋼坯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沖擊力,且工作環(huán)境溫度較高,瓦座螺栓存在伸長、熱變形等情況,導致螺栓防松性能失效。利用停機時間對輥道螺栓進行全部排查,37.6%的螺栓存在松動、脫落或斷裂的情況。
為有效延長限位裝置的使用壽命,在改進過程中考慮整改因素如下:①減少高溫對限位的影響,限位機構盡量與鋼坯保持較遠距離;②如鋼絲繩不緊湊,不能有效帶動限位翻轉觸碰,可能產生假信號,使輥道持續(xù)靜止或持續(xù)工作;③輥道運行不平穩(wěn),鋼絲繩一旦脫離定滑輪,會導致限位失效。
結合以上影響因素,在安裝限位時,將限位開關固定在輥道末端外900 mm 處位置,接觸板距離限位開關2500 mm;在末端加裝配重,使得鋼絲繩保持張緊狀態(tài),不出現(xiàn)打扭、彎曲的情況;在鋼絲繩傳動定滑輪頂端焊接半圓鋼圈,有效阻止鋼絲繩脫輪(圖1、圖2)。

圖1 限位機構

圖2 限位改造后
當鋼坯通過接觸板后使拉桿轉動,與之連接的鋼絲繩拉長,絲繩通過2 個固定滑輪提起配重,擺動塊失去拉力掉落與導電觸點接觸,由于導電觸點周圍有尼龍絕緣套保護,所以導線直接與導電觸點接通。當擺動塊與導線接通后相當于電氣開關閉合,導電觸點處為接地,接入回路后完成輥道停止動作(圖3)。當鋼坯離開輥道后,拉桿由于慣性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擺動塊離開導電觸點,回路斷開。

圖3 限位電氣原理
為減少鏈條脫落而引起的故障,改善鏈輪擋片,在原先的鏈輪和擋片上加工3 個均布的M12 螺孔,用M12×160 mm 螺栓將擋片固定在鏈輪上(圖4)。在安裝鏈條時,取出鏈條鏈卡,將鏈條放置到位后,安裝鏈卡(圖5)。在輥道傳輸轉動過程中,一旦受較大沖擊力、螺栓松動及傳輸不平穩(wěn)等不利因素影響,鏈條會出現(xiàn)跳齒或脫齒傾向,此時鏈輪兩側擋片將有效限制鏈條脫齒,并使鏈條即時復位,不會出現(xiàn)鏈條脫落的情況;有效限制因鏈條過長而引起的跳齒、脫齒等情況的發(fā)生。

圖4 鏈輪結構

圖5 鏈輪改造后
煉鋼廠輥道軸承座螺栓近1800 條,僅依靠加強點檢及時緊固松動螺栓,不能有效解決螺栓松動的問題,且在線維檢作業(yè)量大,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技術人員設計輥道定位裝置,一側由方墊鐵接觸焊接固定,另一側由兩塊斜鐵配合打緊后固定(圖6)。

圖6 輥道定位裝置
(1)技術要求:①螺栓預緊力168 N;②運輸輥軸承座與方定位塊、斜墊鐵,斜定位塊與斜墊鐵接觸面需達100%;③定位塊三面焊接,焊縫高度10 mm;④輥道軸線與鑄機中心線垂直、單流輥子中心線重合;⑤輥子標高范圍±1 mm。
(2)作業(yè)要求:將軸承座接觸面清理干凈,安裝調整輥子按照60%預緊力緊固螺栓后,安裝定位塊,軸承座一側定位塊直接與軸承座接觸焊接。
(3)焊接要求:焊縫高度10 mm,兩接觸面緊密接觸,另一側斜定位塊與瓦座預留5~10 mm 間隙焊接,將斜鐵打緊,斜鐵與瓦座接觸面緊密接觸,后在立面點焊。
完成以上工作后,緊固瓦座螺栓(圖7)。

圖7 輥道定位裝置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并在后期生產過程中觀察、統(tǒng)計,煉鋼廠連鑄機輥道區(qū)域限位全部可以正常使用。鏈條不存在脫齒現(xiàn)象,少數(shù)鏈條存在磨損情況。軸承座螺栓約90%緊固,達到改進預期目標,減少了輥道區(qū)域故障時間,降低了維檢職工勞動強度。
通過對限位改進、制作鏈輪擋片、增加定位裝置等措施的實施,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正常,后期效果反饋良好,故障時間縮短了40%,降低了輥道故障時間、維檢職工勞動強度,同時有效減少了備件消耗和故障引起的堵流減產情況的發(fā)生,提高了產量,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