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心川
上期回溯:張富清參軍多年后第一次回家探親,與同村叫孫玉蘭的姑娘見面,兩人一見鐘情。返回連隊的張富清和孫玉蘭書信往來半年,之后孫玉蘭赴湖北來鳳縣與張富清結婚,二人扎根山區六十多年,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當時,來鳳縣經濟凋敝、民生困難。面對困難,張富清沒有絲毫退縮。對內,他要求家人省吃儉用、嚴于律己;對外,他秉公執法、兢兢業業,每一個崗位,他都竭盡全力,在來鳳縣留下了一個人民公仆任勞任怨的足跡。
55 2012年,張富清左膝關節感染引發敗血癥,持續高燒不退,輾轉縣、州醫院治療不見好轉。最后來到武漢的醫院救治,醫生建議截肢。4月,張富清高位截肢。“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掉了。”術后醒來的他樂觀地自嘲著說。
56 不少人都以為88歲的張富清從此將在輪椅上度日。而他卻說:“我要發揚突擊隊員的精神,依靠自己,重新站起來。比起失去生命的戰友,我的生活是幸福的,這些困難算不了什么。”傷口剛剛愈合,老人就沿著病床移動。
57 回到家中,耄耋老人忍受著傷口的劇痛,憑著驚人的毅力,重新學習走路。起初沿著床沿鍛煉,后又扶著墻壁練習走路,摔倒了,掙扎著起身,努力好久才站起來。每一趟下來,汗水濕透了衣服;有時走不好,還把自己弄傷了。客廳墻上至今還有老人練習走路時磕出的血跡。
58 “人要自立,不能給組織添麻煩,不能影響下一代的工作,拖累他們照顧我。”老人說。為此他裝上了10多斤重的假肢,堅持不坐輪椅,雙手拄著形似四腳鐵凳子的助步架,一瘸一拐緩慢行走。一年之后,他已經可以獨自上樓下樓、上街買菜,幫助老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59 “工作上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離休后的張富清一直保持著讀書看報學習的習慣,特別愛看《半月談》并堅持做讀書筆記,還將報紙上的重大時事新聞和時評做成剪報。如今,老人每天仍堅持讀報和看電視新聞。他說過:“不認真學習黨的理論,怎么能說‘聽黨話、跟黨走?我雖然離休了,但永遠是黨的人。”
60 “學習是進退的分界線。學則必然進步,不學必定后退。”“我每天都要堅持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幾十年里,張富清用壞了兩本《新華字典》(一本1953年版、一本1979年版),熟讀領導人著作和經濟學教材,堅持閱讀報刊,通過摘抄內容、制作剪報、記錄心得等方式,學習掌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
61 老人的臥室里擺放著一張書桌,擺放的書籍中有一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黃色封面的四周已經磨成白色,書中滿是老人閱讀時做的紅色圓點和波浪線的標記。在一段文字旁,老人寫下注:“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
62 張富清和老伴,帶著殘疾的大女兒住在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宿舍樓里。沒有電梯,老舊的兩居室,屋內墻面斑駁,磨損破皮的沙發、坑坑洼洼的茶幾、20英寸的電視機,孩子給買的空調舍不得用,拿花布蓋著擺上花籃。久居“陋室”30余年的張富清說:“當年和我并肩戰斗的那些戰友,好多都犧牲了,比起他們,我今天吃得好、住得好,我很知足。”
63 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總是笑呵呵講著一口陜西話。張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歲的老人。他堅持自己下樓買菜,下廚房炒菜,“你炒的菜不如我炒的好吃。”他總是這樣說,把老伴手里的鍋鏟搶過來。透過窗戶常常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64 他的衣服袖口爛了,還在穿,實在穿不得了,他做成拖把。隨著年紀增加,肌肉萎縮加重,原本緊密貼合皮膚的假肢接口逐漸松動,老人就自己到處找來材料墊墊補補。兒女多次提出要給他換,他都不讓。直到2020年內槽松動越來越大,墊在里面的黑膠皮特別硬,走路時腿磨破了皮,傷到了骨頭,他才勉強同意更換。勤儉節約的習慣已經深入兩位老人的骨髓……
65 他的眼睛有白內障需要手術。銀行領導特意叮囑:“您是離休干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選好一些的晶體,保證效果。”醫生給他推薦了7000多到上萬元的產品。聽說同病房的農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他也選了一樣的、最便宜的。“我90多歲了,不能再為國家做貢獻了,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
66 “我經常對兒女說,找工作、找出路不能靠父親,只能靠自己努力學習,要自強不息、自己奮斗。”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他的4個子女除大女兒患病在家,其他三個兒女都很爭氣,兩個兒子通過高考和公開招考,從基層教師一步步成長為縣里干部,小女兒成為醫院職工。兒孫輩沒有一個在張富清曾經任職的單位上班。
67 由于年事已高,加上打仗時頭部受傷留下了后遺癥,老人常年服用降壓藥、止疼藥。他從醫院拿藥回家就鎖起來,還給家里定了一條規矩:任何人不能吃我的藥。有一次,同樣患有高血壓的大兒子來看他,忘了帶降壓藥,找他要幾粒救急,卻遭到拒絕:“你不能吃。我的藥費是公家報銷的,只能我個人用,家里人不能占國家的便宜。”
68 張富清珍藏著一個打滿補丁的搪瓷缸。一面是熠熠生輝的天安門、展翅飛翔的和平鴿;一面印著“獻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祖國 保衛和平”。這是1954年董必武帶領“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赴南昌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學校學習的張富清,作為上級抽調的優秀軍官,和戰友們一人獲得了一塊紀念章、一個搪瓷缸。
69 這個搪瓷缸被張富清視為珍寶,隨身攜帶。從轉業到來鳳縣的漫漫長路,從三胡區、卯洞公社再到縣城,工作的地點一變再變,隨身攜帶的物件里,始終有這只搪瓷缸。
70 時間久了,搪瓷缸被磨破,他拿牙膏皮補好后繼續用。補了又補,一些字已經缺失,顏色斑駁,實在沒法再用,他就拿來裝牙膏。如今,搪瓷缸被他小心保存起來。“只有不要命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缸子。”對張富清來說,這只搪瓷缸裝著部隊的回憶,裝著軍人的榮譽。
71 2018年底,縣里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張富清的小兒子張健全知道父親當過兵,回到家中問父親:“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需要如實上報個人信息,您什么時間參的軍、有沒有立過功、立的什么功,都要講清楚。”沉吟許久,張富清打開了上鎖的大衣柜,取出跟隨了他60多年的古銅色皮箱,把存在里面的一個布包讓兒子送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72 一本立功證書,記錄著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立下的戰功: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斗英雄”稱號。一份由彭德懷、甘泗淇、張德生聯名簽署的西北野戰軍的報功書,講述著張富清“因在陜西永豐城戰斗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還有三枚獎章……
73 三枚獎章熠熠發光。第一枚軍功章上,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毛澤東主席像下方,“人民功臣”四個字閃閃發亮,這是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人民功臣”軍功章;第二枚獎章,五星紅旗映襯著巍峨群山,獎章上刻著“解放西北紀念章”;第三枚獎章的外形是由銀色和金色兩顆五角星重疊而成的多角形,正中是紅色的五角星和天安門,稻穗和長槍交叉,位于天安門下,意味著保衛祖國。
74 在來鳳縣,張富清60多年里從未向外透露自己的戰斗經歷。他的子女和朋友只曉得他當過兵,沒有想到張富清是位在槍林彈雨里立下了赫赫戰功的戰斗英雄。或許只有他的妻子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傷。右腋下被燃燒彈灼傷,黑乎乎的一片;頭頂的傷疤至今依稀可見,變天就疼,一年四季幾乎都戴著帽子;一口牙齒被炮火震得早早脫落,全部安的假牙……
75 這位看似平凡樸素的老人,曾在沙場九死一生,立下不朽功勛。此事迅速傳開,老人推辭采訪:“組織上已經給了我證書和勛章,我沒必要再拿出來到處顯擺。和我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我有什么資格標榜自己,有什么資格到處炫耀啊。”張富清哽咽地說出這段話,震撼了在場的人。
76 201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張富清“時代楷模”稱號。“時代楷模”發布儀式在湖北省來鳳縣舉行,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張富清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張富清先進事跡的電視片。
77 張富清深藏功名64年,到95歲時才公開革命生涯,拿出這些獎章是出于對黨的忠誠,懷著對組織如實匯報的想法。張富清說:“我已是95歲的一名普通的離休黨員、普通的居民,不會給黨和國家增加麻煩的。如果我不如實向黨報告,是對黨對組織不忠。只好取出報功書、立功證等原始證件配合采集。”老人依然話音洪亮、思路清晰。
78 2019年的一天,張富清原所在部隊、新疆軍區某團派兩名官兵前來探望老英雄。為了迎接戰友,張富清穿上武裝部為他準備的一套老軍裝,特意將軍功紀念章別在胸前。門口的綠軍裝一閃,他就激動得掙扎著起來,雙手拼命撐著扶手,渾身都在使勁,最后,硬生生用一條腿站了起來,行上軍禮!這是一個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軍禮!
79 2019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80 2019年7月26日,張富清參加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辦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我是黨培養的,我要緊跟黨走,做一名黨的好戰士。”“你都做到了。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保重身體,健康長壽。”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子、緊握95歲老英雄張富清的雙手。這一幕,溫暖、感人。
81 27日,老人讓家人推著輪椅,來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天安門廣場。走過毛主席紀念堂,走過國旗桿,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張富清莊嚴敬禮,敬獻鮮花,久久不愿離去。這是一個曾經為共和國流血的戰士,對祖國的深深眷念。
82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張富清獲得“共和國勛章”。在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將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掛在了張富清的胸前。“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張富清不愧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不愧為時代的楷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