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也許生命是汨汨而流的火光,因積攢了細小的感動而純粹,那個回眸,編織的是生活明媚的撫慰。”這句話來自網絡上的一篇文章,句子里有個字寫錯了,你能看出來嗎?
“汨”和“汩”的結構、筆畫完全相同,若書寫稍不留心,這兩字就會混淆,所以上述引文發生錯誤不足怪。其實,稍加注意,你就會發現,這兩字右邊部件是不同的,汨的右邊是“日”,汩的右邊則是“曰”,再說,它們的音和義都不同。
汨m#,水名,湘江支流,發源于江西,流入湖南與羅水合流,故稱汨羅江。漢·王逸《九思·遭厄》:“悼屈子兮遭厄,沉玉躬兮湘汨。”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是投汨羅江身亡的,今湖南汨羅還建有屈子祠紀念他。
汩g^,疊音作擬聲詞,模擬流水的聲音。《老殘游記》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聲。”丁玲《阿毛姑娘》:“柔嫩的聲音,夾在鳥語中,夾在溪水的汩汩中……”也指水疾流的樣子。如楊沫《青春之歌》第29章:“曉燕閉著眼睛沒說話,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汩汩而下。”
由此可見,引句當為“汩汩而流”,而不是“汨汨而流”。要注意的是,寫字一定要把汩、汨這兩個特殊的字的字形、結構加以區分,“汩”的右邊要胖一些,“汨”的右邊應瘦一些。此外。兩字的意義也要分清,“汨”是河水名稱,“汩”是水流疾速的樣子和水流的聲音。知此二者,就不會寫錯和用錯了。
不少人會在該用“圓”的時候錯寫成“園”,例如有的數學老師只顧圖省事,把“圓心”寫成“園心”;又如,一部電影分鏡頭劇本中的情景文字說明:“人們歡呼一聲,一齊向前擁去,圍成了一個園圈,等待著廠長發布驚人的消息。”這里的“園圈”也是“圓圈”之誤。
再說一個小故事。一個“老上海”日前路經上海老西門,偶見11路無軌電車站牌上寫著“開往環城園路”字樣。當時心中不由生疑:上海何時又多了一座公園?繼而一想,肯定是寫站牌的同志將“園”“圓”兩字混淆起來了。
園,不是“圓”的簡化字,而是“園”的簡化字。從囗(w9i)袁聲,是形聲字,本義指種植蔬菜、花果、樹木而通常加以圍護的地方。古代種植蔬菜的叫園,種植花果的叫圃,后來統稱園;后代也引申指供人游覽娛樂的場所。用“園”構成的詞語,如“菜園”“花園”等。
圓,繁體字作“圓”,古作“圜”,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用作名詞。《說文解字》解釋“圓”為“圜全也”,而“圜”,《說文解字》解釋為“天體也”。“天體”即是古人以為天圓地方,所以“圜”也就是“圓”。后來,“圓”引申為周全、完整,用作形容詞,如“圓滿”“破鏡重圓”“他的話說得不圓”;進一步引申指使完備、使周全,如“圓場”“自圓其說”;還可作描述形狀像球的,用作形容詞,如“圓圓滾滾”等。
話回到開頭那則小故事,上海的中華路、人民路環繞上海老城區一周,恰好呈一圓形,故統稱“環城圓路”。意思是一條環繞老城區一圈的路。如果誤寫成“環城園路”,就變成環城公園的路了。上海又何來一個環城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