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根據廣西交通運輸行業人才需求調研情況,闡述了船舶電氣行業現狀,分析了船舶電氣專業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和現有人才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探討了新形勢下船舶電氣專業發展前景與職業教育改革措施。
交通運輸行業;船舶電氣;人才培養方案;調研
U491.1+1A531925
0 引言
在世界經濟持續迅猛發展中,航運因具有物流成本低廉、吞吐量大、安全性高的特點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約占貿易總量的90%。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區位優勢:海岸線為1 595 km;國家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8個;直通廣東、香港、澳門的西江“黃金水道”橫貫全區;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海上貿易出海港口,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的窗口。隨著航運業的智能化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與自動控制設備在船舶中的廣泛應用,船舶電氣專業人員已成為現代航運業不可或缺的高級人才。如何培養適應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實用型航運船舶電氣專業人才成為廣西交通運輸行業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1 調研概述
1.1 行業背景
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充分發揮廣西海洋資源的優勢,更好地對接廣西交通運輸行業,滿足現代化航運智能化、電氣化要求,通過加快船舶電氣專業建設、增強校企合作、創新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組建產、學、研、用戰略聯盟等手段,培養出高素質、實用型的船舶電氣專業人才,推進船舶電氣專業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對接,成為實現廣西交通運輸行業建設的當務之急。
1.2 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了解廣西交通行業船舶電氣專業人才需求缺口;掌握現有修造船、港口企業對不同崗位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技術能力結構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發現現代船舶主要設備、系統與相應技術管理適應度等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完善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奠定基礎。
1.3 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對象有:中船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欽州基地)、貴港海事局、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有限公司、匯通物流(防城港)有限公司、廣西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港安船舶環保有限公司等。
1.4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取文獻和統計資料研究方式,深入相關企事業單位,與人事主管、企業經理、一線船員、人力資源部主管座談,采用問卷調查、行業專家咨詢等方法,對廣西區內海洋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船舶電氣工程技術人員、電氣設備配套、維修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等人才需求情況進行系統調研。
2 調研基本情況
經走訪相關企事業單位,基本掌握了區內企事業單位現有船舶電氣專業人才的配置情況,同時,也了解了其對專業人才的各項需求(表1)。
3 調研情況分析
3.1 行業現狀
3.1.1 職業崗位
交通行業中,船舶電氣專業對應的企業崗位主要有:電機員、配電工、電氣檢修、維修工、電路設計員、質檢員、產品銷售等。
現廣西船舶電氣專業技術人才基本集中在技術工人、質量監控、生產管理、行政管理四種職業崗位,其分布情況如下頁圖1所示。
由于廣西區內航海類產業起步較晚,故高端技術應用與開發尚未大面積展開,現階段對此類人才需求不大。
3.1.2 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3.1.2.1 學歷結構
調查顯示,目前廣西區內船舶電氣專業從業人員高技能人才的空缺十分明顯,大專及高職以上僅占7.1%,中職學歷最多,約為90.7%。可見船舶電氣專業需重點培養高學歷、高層次人才。
3.1.2.2 技能等級分布
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區內企業中,從事船舶機電設備裝配的中級工比例最高,占37.2%;高級工比例為26.6%,主要從事船舶機電設備檢測、維護;從事電氣設計、安裝調試等生產技術管理的技師相對較少,共占19.7%,其中高級技師僅為3.5%。
3.1.2.3 人員分布
因從事技術管理崗位的人員數量占從業人員總數比例較低,缺乏行業代表性,所以,只對現階段廣西區內船舶電氣技術工人在設備裝配、調試、操作、維修等崗位人數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對于簡單的設備操作、維修,本專業對設備、系統裝配、調試部分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3.2 船舶電氣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本次調查過程中,被調查的各企事業單位從業者均受過一定程度的職業培訓,并持有國家對應的職能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如:電子員(電機員)、電工電子、通用設備維修、維修電工、裝配鉗工、氣液電控制、普通車工、普通鉗工、現代測量、AutoCAD等各類證書。
4 現階段行業存在問題
4.1 專業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廣西大小修造船廠超過150家,其中中船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均為國有大中型造船企業。目前,廣西內河航運企業有277家,內河約有船舶9 230艘、近475萬載重噸;沿海造船近100萬載重噸,合計年修造船能力超1 000艘。
隨著廣西水運資源的大力開發和充分利用,船舶載貨量大、運營成本低、利潤高的優勢日益突顯,現代船舶也逐漸向大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發展。自動控制設備以及計算機網絡在船舶中的應用占比越來越大,船舶電氣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急需大量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船舶電氣人才補充到船舶修造及研發隊伍中,尤其是掌握現代電氣工程技術的船舶電氣技術人員尤為重要。
按此發展趨勢,以平均每年修造船舶1 000艘為例,按需求每艘配備1名技術電氣技術管理人員,1名電氣工程技術應用人員,以及3~5名電工計算,一年就需要約7 000名船舶電氣專業人員,除去固有配備人數,至少需要新增2 000名左右。
但是,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每年船舶電氣專業畢業生不足200名,且不完全按本專業就業。同時,大部分修造船企業工作環境較差,畢業生個人發展需求與現實差距較大,造成嚴重人才流失。長此以往,隨著廣西航運產業發展,港口碼頭、修造船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將日趨擴大,行業發展將面臨巨大阻礙。
另外,隨著國際海事組織對《STCW78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強制配員約定的履行,海船電子電氣員和電子技工等船舶電氣技術人才成為各航運企業的迫切需求。目前,廣西區內此類人才絕大部分來自湖北武漢、廣東,同時,具備相應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也僅為北部灣大學(本科學歷)、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大專學歷)、廣西交通運輸學校(中專學歷)等三所學校。隨著廣西航運業的深入發展,各航運企業對船舶電氣技術人員的需求以及對在職人員再培訓的要求日漸緊迫。
4.2 現有人才質量有待提升
廣西港口、航運行業起步較晚,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由于港口企業及航運產業船舶電氣人員的工作特性,許多從業者難以承受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同時,相關專業辦學歷史較短,課程體系、教材選用、基礎設施及實訓條件尚未成熟,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配套尚在建設完善中,教學模式大多為理論加實訓,真正系統性、規范性的實船操作無法實現,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難以達標,專業人才質量亟待提高。
5 新形勢下船舶電氣專業發展前景
5.1 從業方向多元化
隨著“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部署的實施,以及廣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船舶修造業與航運產業日漸興盛,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就業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目前在廣西區內船舶電氣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就業服務方向為:(1)船舶修造業的船舶電氣生產設計、船舶電氣設備安裝維護、船舶電氣質量檢驗監察等技術工作;(2)船舶運輸業的港口電氣設備管理和維護、船舶電氣員等工作;(3)海事管理、船級社等電氣工程管理工作;(4)船舶電氣工程、港口電氣設備院校及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工作。
5.2 高素質從業人員需求增加
隨著船舶逐漸大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轉變,自動化系統、數控設備及計算機網絡在船舶上的應用急速增加。
為適應現代化船舶要求,船舶電氣從業人員在原有傳統電氣知識與操作技能儲備的基礎上,還需要熟練掌握包括通訊電子、電力電子技術在內的電子電氣技術、計算機控制及其網絡技術、電氣設備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知識和設備操作技能,能夠勝任現代船舶各項自動裝置的維護和修理任務。航運類企業的從業人員還需滿足“電氣、電子和控制工程”“維護和修理”和“無線電通訊”這三項國際海事組織STCW國際公約中規定的高級海員的技能要求。
經調查,受訪企事業單位現階段均以對高職以上從業人員的需求為主,個別研發、制造單位對人才需求要求達到本科以上。因此,高級船舶電氣工程技術人才成為現階段廣西區內船舶電氣專業人才需求的重要部分。
5.3 高職教育優勢明顯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船舶上,對船舶電氣從業人員要求從最初的明確的職能劃分,到現階段理論與實操均需掌握,知識與技術兼備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因此,船舶、港口電氣專業從業人員需求向既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儲備,又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的高層次實用型人才傾斜。
廣西區內船舶電氣行業起步較晚,相關的基礎教育尚未全面鋪開,船舶電氣從業的特殊性又無法吸引較高層次人才常駐。而高職教育要求專業人才在掌握理論知識基礎上,還需具備扎實的實操技能,同時,人才定位能上能下,恰好符合現階段廣西區內船舶電氣行業需求。因此,船舶電氣專業的高職教育發展前途大好。
5.4 職業道德修養需求增高
現代企業不斷發展,職場對人才的要求由看重學歷到看重能力,從重視表現到重視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從強調特定能力到強調核心能力。因此,強化專業人才的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其順利就業,而且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職業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6 職業教育改革意見與措施
6.1 貫徹國家方針,建立職業教育新機制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執行,帶動了廣西職業教育的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廣西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經過5~10年努力,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大幅提升全區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6.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實用型技能人才
廣西內各高校,包括基礎教育學校、中高職院校,應根據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學生從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四個層面進行全方位打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新從業能力評判標準,使其各層面能力的提升具體化、可操作、可測量,并使學校教育具有更加明確的方向性和系統性。
在提高大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應針對不同崗位的需要,依托專業及專業群,在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平臺,構建職業規劃設計、專業素質拓展、職業心理塑造等實踐項目,鞏固并擴展專業技能,不斷增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社會、鍛煉能力、磨練意志,感受職業魅力,增強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達到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同步增長的教育目的。
6.3 夯實師資基礎,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派員掛職鍛煉、高校進修、主持和參與教學科研項目、指導或參加技能大賽、深入企業等途徑,開闊教師視野,變換教學思維;加強船舶電氣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邀請資深從業人員進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將教學、生產、科研活動緊密結合。
7 結語
在調研中發現,區內外船舶修造及航運從業者普遍看好行業的發展。行業的興盛帶動了船舶大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需求,船舶電氣專業成為業內人士職業選擇的重要崗位之一。區內外各相關企事業單位對船舶電氣專業技術人員和在職人員的再培訓需求日趨迫切。同時,對高等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方案的創新與完善,以及相應的師資培養也亟須完善。希望行業內各企事業單位與專業院校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獻計獻策,為廣西交通運輸行業培養高素質、實用型的船舶電氣專業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1]張 哲,楊 斌.航海高職院校開設船舶電子專業的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7):146-147.
[2]王鴻燁,林燚寧.基于實施“三堂融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新校園(理論版),2017(8):36.
[3]胡冠山,肖海榮,潘為剛.船舶電子電氣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船海工程,2014(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