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上期文章中所提及的指數分化和資金調倉現象,在過去兩周時間里繼續演繹,各大指數走勢的差異依然明顯。比如,10月22日,隨著消費藍籌等板塊個股的反彈,上證50指數收漲1.21%,創出近幾個月的新高,而上證指數當日卻下跌了0.34%。
近期,還是上證50指數相對穩健一些,走出了較為規整的上升5浪形態。(見圖一)
9月2日撰寫的第18期專欄文章中,筆者將8月20日出現的跳空缺口定義為竭盡缺口,目前看來還算是合理的。上證50指數的3044.88點是階段性低點,由此構筑的頭肩底形態似乎也是有作用的。只是有一個問題尚待確認,就是2月18日以來的調整,真的已經結束了嗎?(見圖二)
從圖二觀察,假設四-C浪調整是8月底結束的話,那么現在就處于第五浪段中了。8月31日至10月26日的走勢可視為五-1浪,包含著5個小波,具有推動浪性質,運行了約34個交易日。根據艾略特波浪原理,隨后進入abc結構的五-2浪:首先,本周二的高點之后開始五-2-a浪下跌;接著,會出現幾天時間的五-2-b浪小反彈;然后,還應有五-2-c浪下跌。按照這樣的波浪形態分析,雖然指數后市還可能回調,但不會跌破前低。
與上證50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本月走勢略感遲滯,在收斂楔形之內運行,延續窄幅盤整格局,多空雙方仿佛都在猶豫中。(見圖三)

圖一:上證50指數60分鐘K線浪形分析

圖二:上證50指數日K線浪形分析
面對最近的震蕩行情,許多投資者關心啥時候才會出現更大機會。回顧之前幾年的大盤指數走勢,可以看出,快速拉升行情往往是一個浪段的核心,也就是某一個3浪。(見圖四)
如圖四所示,可將2019年2月25日的指數大漲劃歸為一-3-3浪,2020年7月初的上漲屬于三-3-3主升浪段,而2021年元旦前后連漲幾天則是三-5-3浪。以上的三次快速拉升,可謂異軍突起,個股普遍大漲,滬深300指數漲幅也在10%以上。只是,行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短短幾個交易日后,多頭便又消失得無影蹤了。這種來去匆匆的奇特景象,從宏觀基本面出發是難以分析的,但是,站在波浪理論的視角,就比較容易解讀了。
在證券市場有趣的律動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這是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范疇。最近20年里,已經有三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行為金融學專家。行為金融理論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人們不斷探求并尋找問題的答案。
古人云:“少則得,多則惑”。事實上,對個人而言,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有時甚至正相反,資訊越多,思維可能越容易混亂。簡潔的交易模式對行情的適應性也許更強。畢竟投資者需要在不確定的市場里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重復驗證的操作系統,以期獲得較合適的盈虧比。目前,不妨耐心等待契機,盡量做高性價比的買賣。
另外,從資金面分析,上周北向資金連續多日凈買入,貴州茅臺、五糧液、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權重股獲得較大幅度加倉。顯然,有投機資金在紅利藍籌個股中潛伏,內在力量正在悄然轉換。本周,行情未能延續,大盤仍需整固。
政策面上,10月18日,MSCI中國A50指數期貨在港交所上線交易。11月1日開始,合格境外投資者將可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商品期貨、期權及股指期權等,這些都有助于增強A股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總之,等當前這輪調整過程結束后,在11月中下旬至農歷年底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也許會有較值得參與的行情機會。

圖三:滬深300指數日K線形態分析

圖四:滬深300指數日K線浪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