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吉
“我家的娃就是倔脾氣,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偏偏要反著來。”“我家的也是,怎么說也不聽。”作為家長的我們盡心盡力地幫孩子規劃安排他們的學習生活,得到的往往卻是嫌棄、排斥、逆反,由此引發親子矛盾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經常有家長表示要是孩子能夠“聽話一些”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但為什么我們的一片苦心收獲的卻是事與愿違?是我們提供的建議、安排不好嗎?其實不是,在一次不經意的約定中我發現,只有我們的安排與規劃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們才會“聽話”。
那時女兒剛上初一,學習科目的增多和一個月后比較重要的競賽選拔讓我時常焦慮,希望女兒能好好安排這段時間的學習。可女兒這時卻迷上了一位小眾明星,經常在完成學校作業后就去找她們的粉絲團們一起“八卦”。看到女兒把時間放在“追星”而沒有用在“正途”上,心疼的同時又有些好奇女兒為什么會喜歡這位小明星?
女兒又一次“八卦”,于是我湊上去問女兒關于這個小明星的事情。女兒興奮地對我說起有關他的一切。音樂學院畢業、品學兼優,一直堅持歌劇等等,那種眼里閃閃發光的樣子十分可愛。最后她說,下半年巡演里有一場就在杭州,真想去看看。聽到這里我突然靈光一閃,說:“這樣吧,只要你安排好學習并考進競賽班,我就陪你去追星。”“真的?!”女兒高興壞了,立刻答應。在后面的一個月中,女兒很努力,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我不去干涉她的“小八卦”,她也不再排斥為競賽增加的額外安排。選拔考試的結果不負有心人,女兒真的考進了競賽班。我也遵守約定,訂了兩張最好位置的票。
訂好票后女兒一直很興奮,學習也開始有所松懈,在臨去看演出前的期中考考砸了。知道成績時,女兒很沮喪“媽媽,表演還去嗎?”看到成績時,我是生氣的,但在看到女兒快要流出淚水的眼睛時,想了想之后和她說“考試是這次考差了,去看表演是我們上次的約定,計劃不變。”那一次“追星之旅”女兒很開心,她把這次經歷寫成了游記發在自己的QQ空間,她的小伙伴們紛紛羨慕不已。女兒很興奮地把小伙伴的留言拿給我看,并對我說“媽媽,你讓我感覺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是有價值的。”這次之后,我經常會與女兒有些小約定,約定的都是女兒想要去實現的愿望,有旅行,有書籍,有美食。在約定中女兒是主導者,而我只是配合者,配合著用更好的方式幫助她實現愿望。
孩子的行為都有屬于自己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當成功達到目的時,會被認為是有效的行為而被保留。與之相反,那些被他們判定為無法達到目的的行為則會被淘汰。所以,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話”有份量,想要讓孩子“聽話”,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同時還要讓他們確定,只要他們去做,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而這正是約定的形成——與我們的約定,也是與他們自己的約定,更是與成長的約定。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