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銀龍 張海洋

摘要:目的 探討核磁共振不同序列對肛瘺內口顯示情況。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肛瘺患者,所有患者均實施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掃描序列包括T1WI橫斷位、T2W橫斷位+FS、T2WI冠狀位+FS、DWI序列、T1WI+增強+FS,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比較。結果90例患者中有88例,T1WI+FS增強可清晰顯示內口,與術中一致。T2WI橫斷位+FS及T2WI冠狀位+FS,有87例可明確顯示。DWI 序列24例可顯示。T1WI橫斷位僅12例可見。T1WI增強+FS、T2W橫斷位+FS及T2WI冠狀位+FS序列在肛瘺內口顯示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 T1WI 橫斷位、DWI 序列成像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核磁共振T1WI+FS增強、T2W橫斷位+FS及T2WI冠狀位+FS序列成像序列在發現肛瘺內口的準確率上明顯高于T1WI 橫斷位、DWI序列。
關鍵詞:核磁共振 肛瘺 顯示 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肛瘺是國內比較常見的疾病,屬炎癥性疾病,是指在肛門周圍形成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該病發生后不僅會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還會導致患者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肛瘺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肛瘺內、外瘺口的位置進行明確,從而為手術方案的制定墊定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20年 10月至 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行 MRI 掃描,男性56例,女性 34例, 年齡 18-65 歲,平均年齡 41.5歲,病程1個月至3年不等,入院時臨床癥狀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流膿,大部分患者肛緣可觸及結節狀、條狀硬塊,按壓時疼痛,部分患者有排便困難。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核磁共振掃描及診斷。診斷設備為聯影1.5T核磁共振。掃描序列包括T1WI橫斷位、T2W橫斷位+FS、T2WI冠狀位+FS、DWI序列、 T1WI+FS增強。所得影像學資料均由兩名主治醫師及兩名副高職稱的診斷醫師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觀察核磁共振不同序列成像對肛瘺患者內口顯示情況。統計學分析對數據采用 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 檢驗。其中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9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證實共包括三種肛瘺類型,其中 61例患者為1個內口,21例患者為2個內口,8例患者為3個內口以上。90例患者T1WI+FS增強、T2W橫斷位+FS及T2WI冠狀位+FS序列三個序列成像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而T1WI 橫斷位、 DWI 序列成像的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差異均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P <0.05)。
3、討論
肛瘺具有間歇期和發作期。處于疾病間歇期時,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可以采取任何治療措施,一旦出現流膿、紅腫、疼痛等癥狀,可以通過藥物暫時緩解其臨床癥狀,病情嚴重并合并感染的患者則建議盡快接受手術治療。肛周膿腫患者,手術前準確尋找內口,并徹底清除內口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著膿腫切開后,括約肌需切開的范圍,而且內口的遺漏容易導致肛周膿腫的再次復發[[]]。核磁共振具有多參數、多方位、多序列及軟組織分辨率高、信號敏感度高、無損傷等優勢,能很清楚的顯示肛瘺的內口、竇道走形,以及肛周肌肉、韌帶筋膜等組織器官的關系。并能直觀的觀察病變的異常,避免對病灶漏診,能夠對外科手術術前診斷,制定治療方案作出準確的評估[[]]。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肛瘺患者,共選取了磁共振五個不同的成像序列,分別為T1WI 橫斷位、 T2WI 橫斷位及矢狀位、T2W橫斷位+FS、T2WI冠狀位+FS、DWI 序列、T1WI+FS增強,對上述五個序列成像診斷肛瘺內口的準確率與患者的手術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T1WI+FS增強,T2WI 橫斷位及矢狀位、T2W橫斷位+FS成像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9.00%、96.55% 、95.55%,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T1WI 橫斷位、DWI序列成像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 75.86%和72.41%,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總之,肛瘺術前準確,內口的判斷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要做出準確的診斷需要核磁共振提供優質的影像信息。本次研究發現核磁共振的T1WI+FS增強、T2W橫斷位+FS及T2WI冠狀位+FS序列成像診斷肛瘺內口的準確率明顯高于 T1WI 橫斷位、 DWI 序列成像。建議大家在對肛瘺疾病診斷時,尤其尋找較小的內口,一定要進行多序列成像,尤其T1WI+FS增強、T2W壓脂肪像,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漏診和誤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張麗萍, 劉超. MRI 在肛瘺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J] .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23 (6) : 962-964.
[3]張佳文, 黃斯靈, 劉揚, 等. 磁共振三維成像 3D- SPACE- STIR、3D-SPACE-T_2WI 序列及圖像融合技術對復雜性肛瘺的診斷價值 [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20,39(03):5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