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紅


摘要:目的 探究慢病自我管理小組培訓對社區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的5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出院指導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展開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培訓,對兩組糖尿病管理效果展開對比觀察。結果 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生活滿意度更高,血糖水平更低,兩組比較均呈顯著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均<0.05),不良反應發生率則略高于對照組,不過比較不呈顯著差異性,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慢病管理小組培訓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社區糖尿病患者生活滿意度,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廣 。
關鍵詞:慢性自我管理;社區糖尿病;管理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障礙慢性疾病,高齡是其重要誘因之一,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糖尿病患病人數急速上升,據統計當前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了九千萬,糖尿病類型以II型居多,以目前的醫療手段很難將糖尿病患者完全治愈,當前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通過藥物與日常護理管理來對糖尿病病情進行控制,糖尿病患者除了緊急發作與定期復查以外,都是在家展開家庭護理與自我管理,因此可以說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病情控制質量[1-2]。鑒于此,我院成立了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培訓小組,并就慢病自我管理小組培訓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展開研究,現將研究過程作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的5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納入標準:經體格檢查均為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將精神疾病、意識障礙以及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排除在外。對照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52-88歲,均齡(72.42±6.42)歲;觀察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59-89之間,均齡值為(73.83±8.8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呈現良好均衡性,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1.1方法
1.1.1對照組
患者出院之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叮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檢。每周對患者的BMI指數、血壓、血糖值、生活滿意度進行測量、評估與記錄。
1.1.2 觀察組
對觀察組實施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1)成立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培訓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慢性疾病培訓的培訓,保證小組成員具有高質量的培訓能力,并將小組成員輸送到各個社區。將各個社區內的糖尿病患者組織起來,建立統一的聯系方式,讓所有糖尿病患者添加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微信群以方便聯絡。(2)醫院規定統一而詳細的自我管理培訓計劃,確定每次培訓的內容以及最終的培訓目標,制定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手冊,當做教材讓各個社區負責培訓的護理人員發放到患者手里。(3)培訓人員對參加培訓的患者也就是觀察組的研究對象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推舉出一名小組長對自己的小組負責。小組成員分別展開自我介紹,除了讓大家認識自己還需將自我管理之前的病情告知大家。護理人員向觀察組成員發放自我管理日記表,讓患者每天記錄自己的飲食、用藥以及運動情況。(4)第二次培訓上,護理人員將患者的自我管理日記進行收集與整理,并針對所有自我管理中的問題和所有患者一同探討,讓所有患者都參與到自我管理的正確做法討論中,第二次培訓的最后向患者規定飲食方案與運動方案,讓小組之間進行互相監督。(5)第三次培訓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胰島素等藥物的正確使用方式,同時引導患者科學預防低血糖、皮膚感染等并發癥。(6)教給患者一些簡單的按摩手法,讓患者在家展開自我中醫按摩護理。(7)引導患者與患者之間多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多組織病友間的娛樂活動,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身心健康。三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全科體檢,對護理效果進行檢驗。
1.2指標觀察
將兩組患者血糖值、生活滿意度作為衡量自我管理質量的指標[3]。
1.3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均數±平方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組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時,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三個月后生活狀態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生活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具有差異性,呈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三個月后血糖值對比
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均低于對照組,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護理效果更顯著,詳情如表2所示:
3討論
糖尿病無法完全治愈,不過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以及用藥習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病情的惡化,同時提高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質量,不過當前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導致血糖控制不好,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患者既知道怎么做又能夠付諸于行動,為此有必要開展自我管理培訓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5]。
我院的慢病自我管理小組培訓活動旨在通過提升護理人員健康宣教能力,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健康宣教,從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較高可行性與必要性。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接受培訓提升了健康宣教能力,一共為社區糖尿病患者展開了三次慢病自我管理培訓,第一次培訓主要是了解患者并與患者建立聯系。在之后的培訓中,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了正確的自我管理方案,并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互相監督,同時引導患者與患者之間建立聯系從而達到一個共同心理疏導、促進生活質量提升的作用,這有利于患者提升自我管理熱情[6]。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滿意度明顯更高,同時三個月后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慢病自我管理小組的成立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確實有用。
綜上所述,慢病管理小組培訓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社區糖尿病患者生活滿意度,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亞麗.社區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組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v.35;No.219(1):63-65.
[2]陳杏瓊,胡鳳瓊,黃麗嬋.自我管理小組健康教育模式對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3):369-370.
[3]侯秀麗,陳麗芬,包妮娜,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干預效果評價[J].預防醫學,2019,31(10):1065-1067.
[4]胥美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干預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20,v.49(5):71-73.
[5]朱麗君.自我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5):181-182.
[6]李寧捷.探討護理干預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9,v.22(1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