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經社區慢性病管理的臨床作用。方法:選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間入社區衛生服務就診的10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組,A組54例實行社區慢性病管理,B組54例實行常規管理,對比管理效果。結果:A組患者的疾病認知良好度高于B組,遵醫行為良好性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管理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管理后,A組患者的血壓水平低于B組(P<0.05)。結論: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實行社區慢性病管理可以改善疾病認知度與遵醫行為,有效降壓。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社區慢性病管理;疾病認知度;遵醫行為;血壓水平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高血壓的致病因素為生活環境改變和飲食結構調整等,是心腦血管系統的高發病。其病因是血壓持續升高,會損傷心肝腎等器官,并發癥較多[1]。高血壓的治療周期較長,血壓控制難度較大,需要在用藥的基礎上進行疾病管理。為此,本研究選入10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用于分析社區慢性病管理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2一般資料
選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間入社區衛生服務就診的10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組,A組54例,B組54例,兩組一般資料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1.2 方法
B組采取常規管理,即定期測量血壓、定期電話隨訪、記錄患者的體重變化和用藥管理等。A組采取社區慢性病管理:①延續性治療:根據患者的院內療效評估患者的遵醫行為和疾病認知度,擬定針對性方案。出院后繼續為患者進行隨訪管理,強化社區服務中心和醫院間的有效溝通,確保醫護人員精準掌握患者資料,進而全面化實施疾病管理。②健康教育:實施多形式宣教活動,加大對疾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邀請醫療專家開展知識講座,以全面普及疾病知識,講解高血壓防治知識,主動與患者交流,積極為其答疑解惑。開設病情咨詢室,設置咨詢熱線,組建微信群,多形式宣傳高血壓知識。指導患者科學運動,合理擬定運動方案和強度,可選擇散步、慢跑等運動方式。要求患者規范飲食,減少膽固醇與鈉鹽的攝入量,保證飲食合理性。
1.3 觀察指標
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疾病認知度,包括用藥知識、疾病防治、生活習慣保持等方面,共100分,超80分為認知度良好。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遵醫行為,含規律用藥、血壓測量和合理運動等,共100分,超80分為遵醫行為良好。記錄管理前后的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經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數據經X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則P值不足0.05。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與遵醫行為比較
A組患者的疾病認知良好度與遵醫行為良好性高于B組(P<0.05)。
2.2 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比較
管理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對比后無差異(P>0.05)。管理后,A組患者的血壓水平低于B組(P<0.05)。
3討論
高血壓是老年群體的頻發病,是導致冠脈硬化的因素之一。其病理基礎是徐亞升高增加外周阻力,進而影響中小動脈的有效收縮過程[2]。臨床多通過藥物治療調節血管平滑肌,進而發揮降壓作用。單純的藥物治療無法長時間控制血壓水平,需要聯合管理服務。社區慢性病管理可全面管理患者病情,使患者了解高血壓知識,進而有效控制血壓。該項管理具有針對性和系統化特征,強化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可建立緊密型護患關系。健康教育采取多形式宣教途徑,可以通過知識講座、病情咨詢室和微信隨訪等形式使患者掌握高血壓知識。此外,該項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對飲食與運動方案的合理設計督促患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利于病情好轉。
本次研究結果說明社區慢性病管理可以顯著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疾病認知度與遵醫行為,降壓效果較佳。
綜上,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社區慢性病管理的效果較佳,具有較高的護理效用。
參考文獻:
[1]徐晴晴.健康教育與慢性病管理護理在社區老年高血壓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血壓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7):149-150.
[2]林幸.社區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1,26(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