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華
摘要:支氣管哮喘是反復發作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由多種炎性細胞及相關因子參與。支氣管哮喘屬中醫“哮病”、“喘病”范疇,臨床發作時常見癥狀為喘促、氣急、咳嗽咯痰,或伴胸悶,臨床上哮喘的治療以癥狀緩解為主,有多種中西醫藥物及非藥物療法可緩解哮喘患者發作期臨床癥狀,對哮喘發作期以及穩定期的治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哮喘;中西醫;治療概述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近年來我國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哮喘發病原因和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遺傳、變應原、藥物、吸煙、空氣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在治療方面激素仍然是治療哮喘的首選藥物,但不良反應較大[1]。中醫藥治療哮喘歷史悠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從中醫藥方面研究哮喘的治療成為眾多國內外中醫藥學者研究的方向。
1藥物治療
1.1西藥治療
1.1.1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
糖皮質激素可通過多種調節方式進行基因抑制及抑制相關炎癥因子表達而發揮抗炎作用;糖皮質激素應用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兒童發育障礙、骨質疏松、向心性肥胖等,研究表明即使治療哮喘使用最佳的激素治療方案,仍難以改變對氣道重塑及高反應性影響。
1.1.2β2受體激動劑
β2受體激動劑可激動相關受體使氣道平滑肌迅速松弛,并抑制炎性因子釋放,達到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目的,并可改善呼吸道攣縮狀態及臨床癥狀。
1.1.3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白三烯是一種脂質介質,由花生四烯酸經體內代謝產生,可導致呼吸道炎癥性反應,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通過拮抗作用改善呼吸道平滑肌收縮及痙攣狀態,降低氣道黏液分泌,減少炎癥細胞在呼吸道聚集,在臨床應用上可協同激素的使用,減少激素的用量。
1.1.4茶堿類藥物
茶堿類藥物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之一,茶堿可改善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縮狀態,并可使呼吸中樞興奮,而較低濃度的茶堿應用時可體現抗炎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其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消化及心血管系統表現。
1.1.5抗膽堿能藥物
抗膽堿能藥物可與體內膽堿競爭受體從而達到治療目的。Barnes等研究發現,抗膽堿能藥物能抑制成人支氣管哮喘發作時膽堿能神經的功能,使呼吸道平滑肌舒張而達到治療作用,臨床常用治療藥物為噻托溴銨、異丙托溴銨等,臨床不可因其不良反應少,而忽略適應癥。
1.1.6肥大細胞穩定劑
肥大細胞穩定劑具有抗炎的作用,因其可抑制炎性相關因子的釋放發揮作用,其在改善哮喘臨床癥狀中可作為輔助治療應用于臨床。
1.1.7IL-5阻斷劑
IL-5是與哮喘發作時嗜酸性粒細胞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抗IL-5單抗在對持續性重度哮喘患者使用中,可使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細胞數量減少,對哮喘患者來說,IL-5單抗有使臨床癥狀改善的作用,并可提高相關患者生活質量。
1.1.8TNF-α阻斷劑
在重癥難治性哮喘患者呼吸道中伴隨著TNF-α的增多,研究顯示TNF-α阻斷劑可在一定范圍內改善重癥難治性哮喘患者呼吸道高反應,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相關患者生活質量,但是TNF-α阻滯劑可導致惡性腫瘤發病率提高、感染增加,造成心衰等不良反應。
1.1.9抗IgE單抗
抗IgE單抗可抑制IgE與對應受體的結合。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應用抗IgE單抗,可以使哮喘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并可使支氣管哮喘發作頻率減少,提高哮喘相關患者生活質量。
1.2中醫藥治療哮病
1.2.1冷哮
冷哮常見表現為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發,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治療當以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為原則,麻黃附子細辛湯化裁治療冷哮證療效顯著。
1.2.2熱哮
熱哮常見表現為喉中痰鳴如吼,喘而氣粗息涌,咳痰黏著稠厚,口苦,身熱,舌苔黃膩,質紅,脈弦滑或滑數,治療當予清熱宣肺,化痰定喘為原則。
1.2.3哮病緩解期
哮喘的緩解期治療應予扶正固本為主。如用補肺顆粒治療哮喘緩解期患者,用益腎固本膏方治療腎虛型哮喘緩解期療效顯著。
2非藥物治療
2.1脫敏療法即特異性免疫治療(SIT)
SIT是指給過敏性疾病患者使用逐漸增加過敏原的劑量,目的是改善患者由該過敏原引起的相關疾病。通過對70例哮喘患者進行3~5年SIT治療,臨床療效明顯,隨訪觀察中發現特異性免疫治療遠期療效較佳。
2.2針灸治療
針灸療法是我國的傳統治療方法,治療哮喘的療效良好,并因其簡便、價格低、不良反應少等原因在哮喘的臨床治療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2.3穴位貼敷
藥物穴位貼敷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辨證論治,選擇有效的藥物,貼敷于腧穴,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起到疏經通絡,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治療穴位選擇肺俞、心俞、膈俞穴,在夏天頭伏期間將冬病夏治貼膏貼敷治療穴位上。
2.4穴位治療
在人體穴位內注射藥物、埋線、人體自身血液,注入穴位后,在體內緩慢吸收,通過經絡的作用,對人體產生一種強刺激作用,達到疏通經絡,增強循環的作用。
3小結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廣大醫務工作者付出巨大努力,從藥物治療到非藥物治療,從中醫藥、西藥到中西醫結合,從內治法到外治法,嘗試過很多種方法,目前來看哮喘的治療只能緩解癥狀,延緩發作周期,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2];但是哮喘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技術不斷的發展也為哮喘的良好控制帶來了希望,哮喘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法仍然需要我們探索,相信隨著對哮喘研究及治療的深入,可最終治愈哮喘。
參考文獻:
[1]王維,葉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35(8):2122-2124.
[2]裴海寅,奚肇慶.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3,2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