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正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為規范醫療機構處方審核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根據國家衛健委員等部門的文件要求,我國個大醫院在信息中心及各臨床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下,積極推進合理用藥監控系統,即處方前置審核系統上線,實現了“智能審核+藥師復核”智慧處方前置審核模式。
一、合理用藥及其意義與原則
(一)合理用藥的意義
合理用藥的基本概念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藥學界的同仁達成共識,給合理用藥賦予科學、完整的定義:以當代藥物和疾病的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基礎,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地使用藥物,這就是合理用藥。
(二)基本原則
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從用藥的過程和結果考慮,合理用藥應當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適當性4大要素。
1、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藥的首要條件,直接體現了對病人和公眾切身利益的保護。強調讓用藥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從用藥者的感受和人身安全的角度出發,用藥風險的表現形式和程度千差萬別,輕者稍微不適,嚴重者致殘、致命。
2、有效性:就是要通過藥物的作用達到預定的目的,分別為:(1)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2)延緩疾病進程;(3)緩解臨床癥狀;(4)預防疾病發生;(5)避免某種不良反應的發生;(6)調節人的生理功能。常見判斷指標有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
3、經濟性:是指獲得單位用藥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應盡可能低,獲得最滿意的治療效果。強調以盡可能低的治療成本取得較高的治療效果,合理使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減輕病人及社會的經濟負擔。
4、適當性:是用適當的藥品,以適當的劑量,在適當的時間,經適當的途徑給適當的病人,使用適當的療程,達到適當的治療目標。強調尊重客觀現實,立足當前醫療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水平,避免不切實際地追求高水平的藥物治療。
二、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預警分級
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預警級別分為8級,1-3級為用藥提示,如醫師開具高警示藥品、重點監控藥品時進行提示;第二類精神藥品門診處方超過7日,提示醫師注明理由;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開具時,提醒會診、及時送檢、高級職稱醫師開具等。這些提示將這些藥品管理重要信息及時傳送給處方醫師,使醫師開具處方/醫囑更加規范。4-7級是對超出說明書適應癥、用法用量等情況系統自動跳出警示對話框,醫師可以重新修改,如病情需要,可以雙簽字確認;對中藥“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藥、毒性中藥超劑量等系統警示,醫師可通過系統提示彈窗在線雙簽字;制定中藥使用腳注的規則,從而規范處方格式,避免中藥腳注混亂,提高了處方的質量。8級為最高級別警示,可對處方進行攔截。如對外用藥誤開為口服,氯化鉀注射液誤開為靜脈推注等會導致嚴重不良事件的處方或醫囑進行攔截,防止重大用藥錯誤發生。
在臨床上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運行以來,增強了處方醫生對用藥安全的重視程度和臨床用藥的審核力度,可減少和避免用藥錯誤發生,提高了處方的合格率,保障了臨床用藥更加安全、合理、經濟。現各大醫院針對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運行,不斷完善,同時健全審方藥師攔截功能,多層面確保臨床用藥安全,保障臨床合理用藥,提升藥學服務水平。
三、前置性處方審核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作用
1、減少患者取藥等候時間
患者取藥只需通過繳費與取藥兩個環節就能獲得所需藥品,減少了傳統審方模式當中因處方不合理需患者多次往返診室、繳費處和藥房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各環節的排隊等候時間。
2、簡化不合理處方修改流程
處方前置審核模式是藥師通過HIS系統對醫生提交的處方進行事前審核,將疑似不合理的處方通過系統駁回功能返回醫生處進行修改,藥師審核后合理的處方則可進入收費環節,無需患者參與。
3、用藥不適宜處方減少
在醫師開立處方時,絕大多數不合理的處方被駁回修改,同時軟件也會給醫生提供藥品說明書做參考,因此前置審核后不合理處方中用藥不適宜處方減少,確保醫院處方合格率達到98%以上。
4、對藥師綜合能力的要求增加
前置審方模式下,審核藥師需根據其專業能力、醫院政策等多方面知識判斷處方的合理性;不合理處方需及時反饋至開方醫生。而前置審方模式的順利開展需要審核藥師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強等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為醫生提供更科學、高效的用藥建議,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優質的藥學服務”是藥劑科不斷努力前行的終極目標。隨著各醫院門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經驗積累,藥劑科將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全院住院醫囑前置審核工作,促進醫院合理用藥工作再上新臺階。此外,利用審方軟件,通過事先設定的合理用藥規則來自動審核處方,有爭議的處方再由藥師人工復核,進行必要的干預,確保用藥安全萬無一失。疾病診斷后藥物治療環節交由藥師來管理,不僅可以優化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還可以有效降低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