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目的:在麻醉復蘇室護理中,分析實施醫護一體化的效果及對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相關患者共200例,隨機分對照、觀察兩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醫護一體化護理,分析護理效果及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結果:兩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蘇醒、拔管、麻醉恢復室停留、復蘇及出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醫護一體化的實施,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蘇醒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麻醉復蘇室護理;蘇醒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麻醉恢復室也稱為麻醉后監測室,是指對麻醉后患者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直到患者的生命指征恢復穩定的地方,麻醉恢復室必須配備的裝置包含有供氧裝置,吸引器、檢測儀、氣管插管、呼吸機、除顫儀、輸液泵、搶救車等[1]-[2]。患者術后轉入麻醉恢復室繼續觀察,等待患者蘇醒,患者術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會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若護理不當,則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威脅,加重治療負擔,本研究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分析護理效果及對其蘇醒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麻醉復蘇室共接診6486例患者,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97歲,從中隨機抽取200例患者,分對照、觀察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19~85歲,平均(52.24±3.15)歲;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20~84歲,平均(52.85±3.4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本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明確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排除精神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進行手術前做好解釋工作,告知患者手術、麻醉相關知識,講解注意事項,提高患者配合度,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根據其病情評估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并積極采取相關的預防措施。
觀察組: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首先成立相關小組,成員包含醫生及護士,組織開展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基礎知識,并規范心肺復蘇、呼吸氣囊等急救操作的流程,確保每位成員掌握,并整理常見的并發癥類型,制定可行的預防及護理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1)術前護理:手術治療前全面評估患者情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給患者普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包含發病機制、影響因素等內容,講解麻醉相關知識,包含麻醉方式、過程等內容,加強患者的理解,普及麻醉后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取得家屬及患者的配合,并評估其心理狀態,分析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適當給予安慰及鼓勵,緩解其心理壓力,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如備皮、導尿等基礎操作,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囑其衣著寬松,不能佩戴首飾,保持良好的心態。
(2)蘇醒期鎮痛與呼吸監測:協助患者取手術臥位,注意為患者保暖,保持溫度適宜,手術相關人員穿著符合標準,并嚴格進行手衛生,手術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動作輕柔,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等操作,建立靜脈通路,保持其呼吸道通暢,連接手術儀器,調整參數,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癥狀變化情況,做好相關記錄,注意觀察患者通氣情況,加強血氣分析的監測,減少呼吸道梗阻的發生率,醫生及護士配合完成手術,手術完成后觀察患者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等現象,保持傷口敷料干燥、整潔,加強其生命體征的觀察,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給予處理措施,根據情況給予自控鎮痛泵,緩解疼痛,提高患者蘇醒質量。
(3)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的變化情況,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及時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在長期受壓組織處放置軟枕,減小壓力,適當為患者按摩雙下肢,避免形成壓瘡及下肢靜脈血栓,若患者在蘇醒過程中出現應激反應,則可適當使用約束帶,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同時積極預防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意識清醒并能進行自主呼吸患者,將其送至病房繼續觀察。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蘇醒、拔管、麻醉恢復室停留、復蘇及出室時間,兩組相比較。
(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3)統計兩組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情況,計算總發生率,兩組相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行t檢驗、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蘇醒質量對比
兩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蘇醒、拔管、麻醉恢復室停留、復蘇及出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
兩組相比較,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兩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危重疑難患者實施復雜手術的增加,全身麻醉的占比在不斷地增加,手術結束數小時內全麻作用并不能完全消失,主要生理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復,且手術期間造成的循環、呼吸、代謝功能紊亂等現象尚未徹底糾正,麻醉藥物的作用未完全消失,導致患者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惡心嘔吐、誤吸等并發癥,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但術后積極實施有效地護理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3]-[4]。
醫護一體化是指醫生和護士形成較固定的診療團隊,以小組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治療及護理[5],首先成立小組培訓相關知識,加強相關人員的基礎,同時需規范常規操作的流程,術前做好健康教育,普及相關知識,評估其心理變化情況,給予安慰及鼓勵,術中嚴格按照規范著裝,遵循無菌原則,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適當給予藥物治療,術后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適當按摩雙下肢,避免壓瘡及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醫護一體化的實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蘇醒質量。本研究通過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蘇醒、拔管、麻醉恢復室停留、復蘇及出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麻醉復蘇室護理中,醫護一體化的實施,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蘇醒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毛小燕, 溫作珍, 黃寶珠,等. 醫護一體化在麻醉復蘇室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20, 026(005):184-186.
[2]袁芳. 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 2019, 16(28):89-90.
[3]郭守清. 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醫藥衛生(引文版),2020,5(3):00125-00125.
[4]邊銳.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 東方藥膳,2020,(4):174.
[5]曲樹.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3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