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華
摘要:目的 通過學習研究老年抑郁癥的護理要點,針對其特點更好的開展護理工作。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系統化整體護理和心理護理。結果 幫助病人很快適應醫院環境,配合醫生和護士進行相應的治療。結論 通過學習老年抑郁癥的護理,能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和綜合護理水平
關鍵詞:整體護理,老年抑郁,心理護理,精神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隨著人口老年化,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老年抑郁癥指首次發作時年齡60歲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尤其在75歲以上老年中更加普遍抑郁癥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①。我國老年人抑郁癥患者的患病率,北京約為1.57%,上海約為5.28%病隨老年化社會的進展日趨上升。以持久的抑郁心境為主要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1)焦慮、恐懼、抑郁煩躁(2)孤獨、憂郁、多疑敏感(3)自卑、自棄、悲觀絕望(4)偏執、暴躁、敵對易怒等,且不能歸同于軀體疾病及腦器質性病變②。具有緩和和復發的傾向,緩解期間精神活動保持良好,一般不殘留人格缺陷,也無精神衰退指征,部分病例預后不良,可發展為難治性抑郁癥。
1.安全護理
抑郁癥及自殺造成的負擔之合已排在各種疾病之首。中國自殺率為1700/10萬人,屬高自殺率國家③。抑郁癥的自殺危險性隨抑郁情緒加重而增加,尤以伴有厭食、消瘦、入睡困難早醒為著,其中嚴重失眠最危險。故及時識別和預防自殺行為是護理治療抑郁癥的第一原則。
1.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醫護人員應經常巡視病房,病室內禁房危險物品,嚴格收撿和妥善保管危險物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言語和行為的變化,對有自殺言行者應做好交接班,有明顯征兆者要求家人陪護。
1.2嚴密監控用藥,每次發藥時,患者要嚴格按藥物劑量服藥并且護士等患者服完藥后才離開。注意防止病人私自儲存藥物,及家屬私自給患者提供鎮靜藥。
2.心理護理
加強心理護理,杜絕危險因素,病人常有輕生念頭甚至自殺,這是抑郁癥所導致的。因此要多關心患者,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人間的友愛,向患者宣傳衛生健康知識,讓他們懂得珍愛生命。心理分析,疏導在治療中尤為重要,正確分析患者的心理障礙特點,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發病特點,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能在治療上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④。
2.1溝通:嘗試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要善于觀察,從老人微小的情緒變化上發現其心理的矛盾、沖突等。要讓患者盡情發泄、訴說甚至痛哭流涕。均不加以勸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靜后再給病人疏導,有針對性地做心理說服、解釋鼓勵工作,讓患者自己聯系病情,找出自身發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點、從思想上認識并了解自己的治療情況,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
2.2鼓勵:當患者病情好轉,認知能力恢復后,易產生繼發性抑郁,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自責、感到自己給家人和他人帶來不幸、對生活喪失熱情。怕患精神病受人歧視、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接觸患者,組織患者集體談心或采取個別談心的方法,發現和找出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肯定患者的優點、長處。讓其對自身的價值有信心。
2.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它是心理護理的前提和保證,接觸患者時,護士要主動熱情、態度和藹的介紹病區環境、病友床位、作息制度,做檢查時,要尊重患者,說明道理,以取得華智能和的理解和合作,與患者交談時要用親切的目光,鼓勵患者說出最擔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關心什么,給予積極意義的語言刺激,耐心傾聽患者關心的問題,同情其曲折,關心其痛苦,使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醫護人員要經常和混著建立身體上的接觸,如握手,將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上,給華智能和做治療時動作要輕柔,充滿關心和愛護。
2.4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對于面臨逆境的患者應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漸忘卻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漸開朗起來,還可鼓勵患者做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使之心境好轉。引導華智能和進行自我安慰,引導患者多角度看問題,盡量使心情變得平靜、開朗。
2.5增強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進入老年后,各種生理功能都進入了衰退的階段,如各種器官功能下降,神經運動功能緩慢,記憶力減退等,對這些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和對待,首先要給患者認識到老,要實事求是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實際上,人到老年,雖然生理功能有所減退但就整體心理能力而言,多數老年人在未完全衰老前,不僅能繼續保持學習的能力,而且智力水平也很在線,所以要告訴患者不要自我否定,要繼續為社會發揮自己的一點能量。
3.生活護理
大部分老年期抑郁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均要靠護理人員協助料理個人衛生或沐浴更衣嗎,做好晨晚間護理,行走不穩的患者藥注意防跌倒。對類木偶病人要做好口腔皮膚衛生護理,預防褥瘡。因此,應從生活護理入手,堅持為病員做好每一件平凡瑣碎的生活小事,使病員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3.1調養膳食養護脈絡合理安排膳食,定時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3.2動靜適度以通脈絡,勞逸結合勿過勞或過于安閑。
4.飲食護理
老年抑郁癥患者大多有脾胃不健的表現,故飲食應清淡而富有營養,忌厚味油膩及辛辣刺激之品。因此護理人員應引導和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以“飲食有節、冷熱適度、軟硬適宜”為度,鼓勵病人多食水果、蔬菜、魚、蛋、豆制品、奶制品等,避免吸煙、酗酒、飲濃茶等。
5.用藥護理
堅持服藥,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發藥時必須做到看服到口、既要耐心,又要嚴格遵照醫囑,不可隨意增減藥物,有情況的可向醫生反映,更不可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療的前功盡棄,妥善保管好藥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藥物中毒。
參考文獻:
[1]王麗娜.抑郁癥心理治療[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5(04)
[2]孫建萍,老年人的心理衛生[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7):487-9
[3]王長虹,叢中 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54.
[4]付國華,穆聰,陳莊妹 老年性抑郁癥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3;1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