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仁鳳
摘要: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屬于臨床中不帶有智力障礙或殘疾的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臨床中這一類患者的情緒狀態相對較差,許多患者心理問題會不斷的加重,在干預不及時或不合理時還會出現自殘、自殺等行為,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對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的認知,本文以綜述方式探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接受心理健康護理的研究進展,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心理健康護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0.引言
孤獨癥的重要表現在于社會交流障礙、語言發育障礙以及狹隘興趣與刻板行為,譜系障礙的概念提出改變了對于孤獨癥的認知,同時也提出了孤獨癥譜系障礙二維模式提供更加全面且詳細的說明,同時也明確了譜系障礙的概念和孤獨癥的分類、預后。基于目前的精神衛生系統在滿足正常智力的孤獨癥譜系也就是高功能自閉癥譜系障礙青年和成年人需求方面仍然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對于這一類患者的精神健康問題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解決相關問題也顯得較為困難。對此,探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心理健康護理的研究進展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1.國內外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相關研究
在美國與加拿大最初認識到了青少年與成年孤獨癥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問題,但是大多數的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在社會關系、就業與交流方面都存在困難,這一些問題在我國也相當普遍,雖然國內有許多基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研究,但是對于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精神衛生需求超出了現有資源,當前這一些問題仍然沒有有效解決[1-2]。
大多數的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疾病癥狀會隨著年齡的發展而變化,雖然有關于孤獨癥兒童的行為、服務狀況以及干預措施的研究,但是對于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研究并不多,某研究基于1200名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進行研究,其結果發現患者提供照護與資金支持的機構并在不斷的減少,同時國內有許多研究發現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病因與治療進展研究,某研究發現音樂療法、游戲療法、視覺與聽覺訓練可以實現對患兒的癥狀改善[3]。
2.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心理健康護理研究進展
2.1心理護理
有研究認為,常規護理自閉癥患兒基本上無較為明顯的實踐性應用價值,同時整體效果比較差,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患者其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4]。在護理方面其重點在于強化和患者的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并提供針對性教育與指導。為患者介紹疾病的同時促使患者保持應對心態,對于治療認知不成熟、對預后信心不足的患者可以借助近期案例的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強化患者的治愈信息,同時做好和患者家屬、親朋的接觸,鼓勵其做好對患者的鼓勵與陪伴,為患者提供情感層面上的支持,促使患者可以持續保持良好情緒,加快疾病的恢復。
2.2健康教育
在臨床治療之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疾病發生原因、藥物治療必要性以及長遠性,在治療期間需要及時消除顧慮,基于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問題做好針對性引導教育[5]-[6]。為患者提供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相關的自我健康護理指導幫助,引導患者做好自我體征的檢測工作,記錄飲食和運動的方案調整和藥物的規范使用。在護理期間協助患者做好對規范治療習慣的引導,在治療期間需要基于毒副作用風險問題,做好對患者舒適性的提高,降低依從性較差的風險。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按照患者的具體表現提供指導教育,按照患者個體特征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制定,降低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7-8]。對于部分患者可以定期開展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講座,提供飲食指導并做好患者生活質量的保障,在教育期間借助多媒體工具,結合應用圖片、錄音等方式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提高自我控制依從性。
2.3藥物干預
目前有研究發現,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藥物使用率非常高,但是青少年與成年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應用比較少,雖然青少年與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精神疾病發生率相對較高,但是對于這一類患者的常用藥物與不能藥物干預方式很少有詳細的研究。其中有一項研究發現,精神治療藥物在患有孤獨癥、AS、PDD-NOS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方面的應用有一定價值[9]。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處方藥便是抗抑郁劑,然后是興奮劑與安定藥。在近些年有研究中發現,對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應用精神藥物的研究結果高度相似,研究發現約有33%的患者應用精神治療藥物,其中最為常見的處方藥包含興奮劑、抗抑郁劑、安寧藥。有研究發現,年齡越高時患者的適應能力越差,同時社會功能也低,挑戰行為水平越高時,遠離家庭的患者更有可能會使用藥物。這一些研究并沒有具體描述處方醫生的角色以及患者所獲得的護理服務,同時通過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青少年用藥也會隨之增多,考慮到精神藥物高使用率特征,缺乏療效評估時應當更加注重藥物處方和用藥效果的監測。
2.4就業指導
就業援助屬于一個能夠成功幫助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找到并維持工作的職業恢復體系,按照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成年患者兩年就業原著項目結果來看,這一些患者獲得了更加長期且穩定的工作,同時工資水平也相對較高[10]。近些年有許多關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就業敷的研究,其中大多數研究發現約有65%的患者可以找到工作,這一些成功就業援助項目的特征主要涉及到工作的匹配度、個體化特征、以特征為基礎的工作支持,其可以促進自我決策與獨立,并基于孤獨癥意識訓練與雇主、就業教練以及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之間與就業支持有密切關聯。在臨床中需要基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幫助其完成工作申請,并基于工作流程的適應性為核心,促使其保持有效的溝通交流,并與同事、上級形成有效溝通,從而保障就業率[11]。
2.5認知行為與正念療法
目前有研究發現,認知行為療法在青少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焦慮、憤怒以及社會能力缺乏等方面的效果比較突出,但是對于認知行為療法在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中的已經用比較多的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認知行為療法對于這一類群體的抑郁與焦慮有一定的治療優勢,近些年有一個關于正念療法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接受認知療法的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比較輕微,特別是對于大樣本研究,發現對比認知行為療法與正念療法和其他治療方式的效果,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精神健康專家已經有能力開展相關治療[12]。另一研究發現,其尋找成功案例可以基于有據可循的治療方式、就業與教育干預措施應用于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
3.總結
綜上所述,青少年與成年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屬于缺乏社會服務的重要群體,這一亞群體面臨著許多的精神治療與社會心理問題,在臨床中可以應用服務方式,成年患者更有可能發展并呈現為抑郁、自卑與焦慮等癥狀。按照患者的年齡、病情以及個性特征開展心理健康護理,從而為后續的行為分析法、結構化教育以及語言訓練等提供支持,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保障患者的早期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尹玲, 王亞珍, 陳捷峰. 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同胞的心理健康狀態及生活質量調查[J]. 醫藥前沿 2021,11(1):192-193,196.
[2] 隨廣紅, 孫凌. 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婦幼保健, 2020, v.35(11):198-200.
[3] 牛少朵. 地板時光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的臨床療效觀察[D]. 鄭州大學, 2019.
[4] 王祖群. 孤獨癥譜系障礙生理功能異常的研究進展[J]. 國際兒科學雜志 2021,48(6):381-385.
[5] 安文軍, 李金花, 王云峰,等.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青少年抑制控制的研究進展[J]. 中國特殊教育, 2019, 226(04):34-41.
[6] [1]Bacchelli E ,Loi E ,Cameli C , et al. Analysis of a Sardinian Multiplex Family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oints to Post-Synaptic Density Gene Variants and Identifies CAPG as a Functionally Relevant Candidate Gen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9, 8(2):244-245.
[7] 李素水, 張翠芳, 袁芳,等. 聽覺統合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32(9):1299-1302.
[8] Deutsch S I ,Burket J A . An Evolving Therapeutic Rationale for Targeting the 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M].2020.
[9] Morales M ,Apra P , C Márquez, et al.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NTS IN MEXICA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IMMUNGENOMIC APPROACH[J].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9, 29:S831-S832.
[10] 秦銘培, 任桂琴, 杜增敏,等. 自閉癥譜系障礙者心理理論的研究進展[J]. 中國特殊教育, 2020, 000(002):49-56.
[11] 代真真, 姜志梅. 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干預模式的研究進展[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20,37(5):65-67.
[12] 李秀萍, 張翠芳, 袁芳,等. 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睡眠障礙的評定方法研究進展[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 v.27(04):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