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逸斐
摘要:目的 探討肺結核病人的健康教育,為改善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提供支持。方法 針對43例肺結核服藥患者,采用個案教育、集中教育、隨機性教育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結果 通過健康教育后遵醫行為達99%,規范服藥率,規范管理率均達98%以上。結論 經過健康教育后,無論是是遵醫行為還是規范服藥率、規范管理率都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需要對肺結核病人的健康教育進行重視,并做好相關工作。
關鍵詞:肺結核;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結核病是全球范圍內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據WHO估計,2017年我國結核病死亡病例約為3.7萬例;結核病死亡率為2.6/10萬,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排第29位。在我國傳染類疾病中,肺結核發病及死亡數均排在第二位。因此,肺結核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艱苦、連續和緊迫的過程。對于肺結核患者來說,健康教育是治療成敗的關鍵。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3例肺結核服藥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5.5歲。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
1.2實施方法
健康教育的對象為患者、家屬和健康照顧者。健康教育的方式:①個案教育:醫生與患者以一對一教育方式為主。②集中教育:每周或每2周抽出1—2h將所有的肺結核患者集中在一起,進行集體的健康教育,彼此間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學習。③隨機性教育:通過微信(醫生與肺結核患者建立微信群)或電話,醫生不定時地隨機對正在服藥的結核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及時糾正不健康的行為,隨時解答患者的疑問。
2結果
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遵醫行為達99%,規范服藥率,規范管理率均達98%以上,收到滿意的效果。
3健康教育的內容
3.1心理護理
對于肺結核病患者,常由于對肺結核病缺乏認識,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極、恐懼、悲觀等情緒,并希望醫生給予同情幫助,把自己的康復寄托在醫生身上,常反復詢問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案,十分注意醫生的一舉一動。因此,醫護人員要熱情周到,向患者主動解釋有關問題,說明病情、介紹肺結核病知識,增加患者健康意識,提高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從心理上接受這些安排,而達到配合治療的兩個目的:第一,消除患者的恐懼,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醫生要明顯告訴患者,遵照治療方案,堅持規則治療,肺結核病可以完全治愈。第二,消除病人的擔憂。肺結核病屬于傳染病,患者一般擔心被他人知道后會受到社會歧視。醫生要明顯告訴患者,這類人群很普遍,醫院醫生會絕對保護個人隱私,另外,醫生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不要把肺結核病人放在患者的位置,應放在朋友或關心對象的角度上,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獲得患者的信賴。
3.2知識講座
知識講座是一項重要基礎健康教育舉措。肺結核病人服藥治療時間至少6月,在這過程中將遇到許多問題,比如;如何堅持服藥;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如何配合醫生的管理等等。通過知識講座讓患者掌握這些內容,具體包括:①服藥記錄卡填寫。②服藥方法及藥品存放。③肺結核治療療程。④不規律服藥危害。:⑤服藥后不良反應及處理。⑥治療期間復診查痰。⑦外出期間如何堅持服藥。⑧生活習慣及注意事項。⑨密切接觸者檢查。
3.3用藥指導
肺結核患者服藥療程一般分兩個階段:強化期和鞏固期;強化期和鞏固期的時間及藥物種類又因不同的病人而各異。因此,必須對每一位肺結核患者用藥進行具體指導。讓每位患者熟悉自己的治療方案、強化期和鞏固期的時間、藥物種類、服藥方法和每天服藥時間、藥物副作用等等。
3.4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居住要求:肺結核患者要求單人單間,房間干凈,光線好,通風。飲食要求:加強膳食營養,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水果,多飲熱水。
3.5療程完成后的指導
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有不適及時就診;3個月后返醫院復查。
4討論
選取的43例觀察對象,通過多次健康教育后,患者消除了恐懼心理增強了治愈的信心;掌握了治療過程中的相關知識;由被動接受治療轉變主動自覺治療;由消極治療變成積極治療。大大的提高治愈率,降低了復發率,減少并發癥同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診療支出,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秋蘭, 馬艷. 多模式數字化健康教育在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 2019(5):336-338.
[2] 吳敏. 門診肺結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 人人健康, 2020 (2):140.
[3] 吳春香. 健康教育對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