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青


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烷或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40例,依據外科手術開展時間分組,觀察A組20例,予以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行麻醉阻滯,觀察B組20例,予以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行麻醉阻滯。結果:觀察B組患者蘇醒即刻、蘇醒后1h、蘇醒后2hRamsay評分高于觀察A組(P<0.05);觀察B組患者術后1h、術后12hMMSE評分高于觀察A組(P<0.05)。結論: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效果優于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
關鍵詞:七氟烷;異丙酚;瑞芬太尼;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782.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膽囊結石為臨床常見肝膽外科疾病,臨床以手術為首選,隨著內鏡技術優化,腹腔鏡于肝膽外科應用中取得較好療效反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技術不斷成熟,充分發揮優創優勢,為老年肝膽疾病首選治療方案[1]。考慮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減退,麻醉手術耐受度較低,對手術麻醉安全系數要求較高,選取安全、高效麻醉藥物是確保手術開展必要條件。現研究筆者特針對七氟烷或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進行比對,旨在為麻醉方案選取提供經驗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40例,依據外科手術開展時間分組,觀察A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61-89歲,均值(68.62±2.17)歲;觀察B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齡61-87歲,均值(68.58±2.20)歲;計算比對2組老年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年齡均在60周歲以上,為老年患者,患者均遵醫囑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患者均具有良好認知功能,可獨立配合手術治療;(3)患者均為首診,既往無手術史。
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心肝腎等器質性功能病變;(2)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
2組患者術前麻醉誘導均采用苯磺酸阿曲庫銨0.4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1mg/kg,予以患者面罩吸氧,設置氧流量5L/min,呼吸頻次12-14次/min,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40mmHg;觀察A組予以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行麻醉阻滯,取0.2-0.5μg/(kg·min)瑞芬太尼、4-10mg/(kg·h)異丙酚靜脈泵入。觀察B組予以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行麻醉阻滯,取0.2-0.5μg/(kg·min)瑞芬太尼、七氟烷2%行靜脈泵入;2組患者手術于切口縫合時停止藥物輸注。
1.3評價標準
采用鎮靜Ramsay評分量表、MMSE認知功能評分量表對患者麻醉效果進行評估。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結果
2.1 2組患者Ramsay評分統計
觀察B組患者蘇醒即刻、蘇醒后1h、蘇醒后2hRamsay評分高于觀察A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恢復情況統計
觀察B組患者術后1h、術后12hMMSE評分高于觀察A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腹腔鏡技術優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成熟,為老年膽囊結石疾病首選治療方案,充分發揮微創優勢,有效降低手術機械性損傷,促使預后轉歸,考慮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減退,對麻醉藥物耐受度較低,加之機體新陳代謝較慢,于麻醉藥物應用后,易導致蘇醒延遲、認知功能障礙,影響手術開展療效,選取安全、高效麻醉藥物尤為重要。本研究筆者基于臨床多年工作經驗,針對老年患者機體特異性,特于老年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采用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行麻醉誘導,七氟烷吸入濃度顯著高于其他藥物,可有效抑制突出后膜乙酰膽堿受體功能,以降低神經遞質興奮,麻醉起效較快,且藥物對患者呼吸系統無抑制效果,應用安全系數較高[2];藥物生物利用率較高,可有效避免蘇醒期疼痛等情況,避免蘇醒期躁動,對患者認知功能無不良影響,利于患者術后蘇醒。
綜上,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效果優于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
參考文獻:
[1]張凱.探討七氟烷復合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麻醉效果[J].系統醫學,2020,5(20):47-49.
[2]敬廣霞,呂東東,趙發民,等.七氟烷、異丙酚分別與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在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7,14(8):14-17.